李京文,李富強,萬相昱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北京100732)
中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研究
李京文,李富強,萬相昱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北京100732)
客觀評價中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并切實提升中國鐵路企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是實施中國鐵路“走出去”發展戰略的根本保證和重要支撐。本文在分析影響中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內外部因素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類型的中國鐵路企業,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法、灰色系統分析法等,構建了中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對鐵路建筑施工企業和鐵路裝備制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綜合評價。評價結果顯示,中國鐵路建筑施工企業在管理能力和技術創新方面,裝備制造企業在資產規模、償債能力和對外開放程度方面,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中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結果分析;對策建議
中國鐵路“走出去”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支撐,而中國鐵路企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是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根本保障。雖然中國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但在管理能力、風險控制、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因此,客觀評價我國鐵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并切實提升鐵路企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就成為中國鐵路“走出去”的關鍵。通過構建中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幫助企業發現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劣勢,有的放矢地加以改進,有效地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這對中國鐵路“走出去”很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企業競爭力就是在競爭性市場條件下,企業通過培育自身資源和能力,獲取外部可尋資源,并加以綜合利用,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具體可以從經營能力、創新能力、營銷能力、技術能力、資產運作能力、人力資本能力等方面來考慮[1]。
影響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外部因素主要考慮國家發展戰略、國際形勢等非鐵路企業自身能夠決定的重要因素,其中也包括獲取政策幫助的能力和獲得公眾認可的能力。
一是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契合度。鐵路企業“走出去”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與國家戰略定位的吻合與偕進,將自身發展真正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以此真正形成我國鐵路企業國際化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二是國內外經濟形勢。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并呈現極度的不均衡性。中國鐵路“走出去”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鐵路企業面臨增速減緩、出口趨穩的考驗。
三是全球貿易體系和貿易格局。鐵路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面臨的最嚴重的糾紛可能來自于知識產權、勞動用工和反傾銷訴訟等領域,將可能干擾和阻礙鐵路企業“走出去”的進程。
四是國際地緣政治因素和文化差異。國外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以及區域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的差異,都會給鐵路企業的境外施工和建設運營管理造成重大阻礙。
影響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內部因素是指鐵路企業能夠主動維持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因子,它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其中既包括企業表現出來的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也包括企業管理和資源稟賦等潛在的發展能力。
一是鐵路企業的經濟實力。包括企業的經濟總量、市場規模、收益情況、償債能力以及成長空間等,它是決定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核心影響因素,也是衡量企業競爭力水平的最重要指標。
二是鐵路企業的資源稟賦。重點集中于境外土地資源、境外環境資源、境外原料供應渠道、境外交通資源、信息資源以及最為重要的國際專業人才資源。
三是鐵路企業的現代化管理能力。鐵路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考察自身潛在的要素特征融入現代化管理理念的程度:戰略部署、組織管理、企業執行力、企業文化和風險管控。
四是鐵路企業的技術水平。我國鐵路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環境中尚缺乏綜合的系統集成能力。
五是鐵路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參與國際競爭的我國鐵路企業要認真審視自身的國際知名度、產品品牌形象、企業社會責任等影響要素[2]。
本研究采取了主觀判斷和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層次分析方法,將復雜的競爭力評價問題分解為不同維度上的組成要素,并將這些要素按支配關系進一步分解,建立起從總體目標到基本要素,再到具體指標的多層次、遞進性分析結構[3]。
利用灰色系統分析法,將灰色綜合判別矩陣轉換成白化矩陣,以此作為層次分析中的權重判別矩陣。
我們在研究中設計了一份給專家的調查表,專家組成主要包括多年從事鐵路運營管理的政府官員、企業管理者以及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鐵路專家。對30位專家的有效打分問卷進行數據分析,每位專家的打分結果形成29個矩陣。根據上述測算方法,計算出我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各級指標的權重。我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各級指標見圖1。

圖1 我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各級指標
圖1中,二級指標(準則層)5個指標的權重為:A1,0.33;A2,0.23;A3,0.14;A4,0.11;A5,0.19。三級指標(要素層)24個指標名稱及權重為:資產規模指標(A11),0.30;效益性指標(A12),0.27;市場規模指標(A13),0.16;成長性指標(A14),0.17;償債能力指標(A15),0.10;人才資源(A21),0.22;市場資源(A22),0.21;物料資源(A23),0.18;信息資源(A24),0.11;環境資源(A25),0.08;資源效率(A26),0.14;綜合利用(A27),0.06;戰略管理(A31),0.21;組織管理(A32),0.19;企業執行力(A33),0.20;企業文化表現(A34),0.22;風險管理能力(A35),0.18;國際形象指標(A41),0.42;對外開放程度指標(A42),0.35;企業社會責任指標(A43),0.23;技術投入狀況(A51),0.26;技術裝備狀況(A52),0.25;技術創新能力(A53),0.30;核心技術(A54),0.19。四級指標(方案層)66個指標名稱及權重為:銷售收入(A111),0.37;利潤總額(A112),0.20;凈資產(A113),0.43;銷售利潤率(A121),0.27;勞動效率(A122),0.25;資產利潤率(A123),0.48;市場占有率(A131),0.45;產銷率(A132),0.20;價格優勢(A133),0.35;近三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A141),0.22;近三年利潤年均增長率(A142),0.35;近三年市場占有率年均增長率(A143),0.43;流動比率(A151),0.31;速動比率(A152),0.17;資產負債率(A153),0.52;大專以上學歷員工占比(A211),0.33;高級技術職稱員工占比(A212),0.67;品牌信賴度(A221),0.62;社會支持度(A222),0.38;物料資源渠道(A231),0.60;供應商議價能力(A232),0.40;信息資源渠道(A241),0.58;信息技術投入比(A242),0.42;土地資源(A251),0.15;交通資源(A252),0.65;水資源(A253),0.20;萬元產值耗水量(A261),0.31;萬元產值耗電量(A262),0.34;萬元產值物料消耗量(A263),0.35;水資源綜合利用率(A271),0.44;固體廢物綜合利潤率(A272),0.56;戰略規劃水平(A311),0.37;戰略創新能力(A312),0.33;戰略執行能力(A313),0.30;人力資源開發能力(A321),0.27;業務模式先進性(A322),0.39;資源與信息共享程度(A323),0.34;企業管理制度完備性(A331),0.37;企業管理模式先進性(A332),0.22;企業通過的國際管理認證數量(A333),0.41;企業凝聚力(A341),0.40;企業文化先進性(A342),0.19;企業文化國際化水平(A343),0.41;風險管理組織(A351),0.55;風險管理方案(A352),0.45;企業涉外合同履約率(A411),0.31;企業涉及國際訴訟數量(A412),0.19;國際化廣告和包裝投入額(A413),0.16;企業同行業國際排名(A414),0.34;外資利用率(A421),0.12;境外子公司數量(A422),0.27;境外員工數量占公司總員工數量比重(A423),0.32;國際銷售數量占總銷售數量比重(A424),0.29;社會貢獻率(A431),0.27;社會負擔系數(A432),0.21;企業環保指數(A433),0.25;企業公益支出占比(A434),0.27;近三年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A511),0.56;科技研發人員數量占總員工數量比重(A512),0.44;人均技術裝備率(A521),0.53;設備新度系數(A522),0.30;設備利用率(A523),0.17;近三年科研成果轉化率(A531),0.35;近三年新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比重(A532),0.33;擁有的專利數量(A533),0.32;核心技術掌握情況(A541),1.00。
中國鐵路企業主要分為四類:鐵路運營管理企業、鐵路裝備制造企業、鐵路建設施工企業、鐵路設計咨詢企業。首先以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建”)為例分析中國鐵路建設施工企業的競爭力情況。
鐵路建設施工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無論是其生產的產品,還是其生產經營活動等都具有較大差異。鐵路建設施工企業具有一些顯著的特點:①生產過程的流動性;②生產過程的復雜性;③生產的長周期性;④產品的大價值量性;⑤產品的獨特性;⑥產品的相對不可逆轉性;⑦產品的影響范圍大[4]。
選取世界上鐵路建設施工企業中的五家企業進行分析比較,分別是西班牙ACS集團(Grupo ACS)、美國柏克德集團公司(Bechtel)、法國萬喜集團公司(VINCI)、德國豪赫蒂夫(Hochtief AG)和中國鐵建。上述五家企業均是上市公司,每個財年會公布會計年報,為了獲得足夠多的數據,選取了這五家鐵路建設施工企業的上市母公司作為評價對象,而非母公司下屬的建設施工部門。
按照建設施工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計算結果到具體評分準則的映射關系,將具體數據映射成具體評分,得到五家鐵路建設施工企業國際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鐵路建設施工企業國際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結果
從鐵路建設施工企業國際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結果總的評分來看,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國鐵建(53)、法國 VINCI(51)、西班牙 Grupo ACS(46)、德國Hochtief AG(46)、美國 Bechtel(31)。
從二級指標評分來看,中國鐵建得分比較高的原因在于其經濟性指標(A1)和國際影響力指標(A4)得分比較高。相比較而言,中國鐵建在管理能力和技術創新兩個方面還有上升空間。從三級指標評分來看,在經濟性指標(A1)的下級指標中,中國鐵建的效益性指標(A12)和償債能力指標(A15)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總體而言,中國鐵建管理能力的各項指標都具有上升空間。另外,對外開放程度以及核心技術掌握情況依然具有突破的余地。
本研究選取世界上鐵路裝備制造企業中的六大企業進行分析比較,分別是加拿大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德國西門子集團公司(Siemens)、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日本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Kawasaki)、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和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CRRC)。上述六家企業均是上市公司,每個財年會公布會計年報,為了獲得足夠多的數據,選取了這六家鐵路裝備制造業企業的上市母公司作為評價對象,而非母公司下屬的運輸部門。
在評價對象的時間選擇上,選取六家裝備制造業企業在2014年的財年數據。其中GE、CRRC和Bombardier的財年為2013年11月31日至2014年11月31日,Siemens的財年為2013年9月30日至2014年9月30日,Alstom和Kawasaki的財年為2014年3月31日至2015年3月31日。
按照中國鐵路企業國際競爭力指標評分標準與規則計算結果到具體評分準則的映射關系,將具體數據映射成具體評分,得到六家鐵路裝備制造業企業國際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鐵路裝備制造業企業國際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結果
六家裝備制造企業的國際綜合競爭力排名依次是:GE(45)、Siemens(40)、CRRC(32)、Kawasaki(27)、Alstom(21)、Bombardier(20)。CRRC 和Kawasaki的國際競爭力排名中游,GE和Siemens排名領先,而Bombardier和Alstom排名落后較多。
從二級指標評分來看,GE和Siemens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得分高的主要原因是其經濟性指標(A1)占據較大的優勢,而Alstom和Bombardier的經濟性指標(A1)得分則墊底。
從二級指標來看,CRRC的技術創新指標(A5)已經達到世界前列;經濟性指標(A1)、資源性指標(A2)和管理能力指標(A3)的得分都居于中間位置,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CRRC的國際影響力指標(A4)居后。想要提高CRRC的國際綜合競爭力,需要提高其國際影響力。
從三級指標評分來看,在經濟性指標(A1)的下級指標中,CRRC的資產規模指標(A11)有待提高,說明CRRC資產規模距離Siemens和GE這兩家綜合性工業企業還有差距,但是CRRC資產規模已經遠大于Alstom、Bombardier和Kawasaki。CRRC的償債能力指標(A15)也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說明想要提高國際綜合競爭力需要注意風險控制,從而使企業健康生存和發展。在國際影響力指標(A4)的下級指標中,CRRC的對外開放程度指標(A42)遠低于其他國家,說明我國在國外市場開發方面存在一定問題。
中國鐵路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研究機構分工協作、緊密配合,從而克服中國鐵路“走出去”所遇到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5]。
一是制定頂層設計,加強產業鏈統籌,有計劃、有目的地聯合區域內外企業,構筑競爭新優勢,形成新的競爭力。
二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搞清競爭對手在“走出去”目標國部署的專利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潛在訴訟,市場競爭以及所在國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影響,有針對性地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控制乃至消除這些知識產權風險。
三是推動中國鐵路標準“國際化”,鐵路標準“中國化”,從而樹立鐵路乃至整個制造業和國家的良好形象。
四是強化管理能力,融入政治、文化、法律、宗教環境,形成以管理資本為主的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五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提升創新能力,在條件成熟的大學或研究機構成立“國家級鐵路研究中心”,進行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方面的集中研究。
六是創新融資模式,降低金融風險,獲得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特別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支持,加快中國鐵路企業“走出去”。
[1] 金碚.企業競爭力測評的理論與方法 [J].中國工業經濟,2003 (3): 5–13.Jin P.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3 (3): 5–13.
[2] 方遠明.中國鐵路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 [J].鐵道工程學報,2007, 24(11): 89–93.Fang Y M.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railway industry [J].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2007, 24(11): 89–93.
[3] 何琳, 李紅昌.鐵路非運輸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J].鐵道經濟研究, 2016 (3): 1–6.He L, Li H C. Study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petitiveness of non-transport enterprises [J]. Railway Economic Research,2016 (3): 1–6.
[4] 劉寶龍.鐵路施工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 [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07, 22(6): 48–55.Liu B L.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J]. Railway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2007, 22(6): 48–55.
[5] 呂忠揚, 李文興.提升我國高速鐵路競爭力的對策 [J].中國國情國力, 2012 (12): 56–58.Lv Z Y, Li W X.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high speed railway [J].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 2012 (12): 56–58.
Evalua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Railway’s Enterprises
Li Jingwen, Li Fuqiang, Wan Xiangyu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Railway’s enterprises and the effective enhancement of its overall strength are fundamental to the supportiv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 Railway’s “Go Global” strategy. Based on AHP and gray system analysi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 fl ue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Railway’s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evelops a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Railway’s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China Railway’s enterprises. Furthermor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a large growth gap, not only in the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Railway’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ut also in the asset size, solvency,and cre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hina Railway’s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results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U29;F272.5
A
2017-08-23;
2017-09-11
李京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技術經濟;E-mail: zhouquan6618@163.com
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中國鐵路‘走出去’發展戰略研究”(2015-ZD-11)
本刊網址:www.enginsci.cn
DOI 10.15302/J-SSCAE-2017.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