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付 琳 通訊員 湯新娜
這邊風景獨好
文/圖_本刊記者 付 琳 通訊員 湯新娜
車子沿著山路蜿蜒前行,一幅清新雅致的山村圖畫逐漸映入眼簾。一座座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寬敞潔凈的道路兩旁,一根根立起的電桿、一條條煥然一新的低壓線路延伸至各家各戶,在春日下呈現出勃勃生機。4月13日,記者走訪欒川縣貧困村,感受這些鄉村的巨大變化。
欒川縣地處豫西伏牛山腹地,是典型的深山區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去年以來,欒川縣供電公司積極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結合欒川深山區地理特點,實施鄉鎮地區配電網規劃建設整村推進,著力解決農村電網線路老化、線徑小、變壓器過載等問題,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電力保障。
4月的早晨還略微有些涼意,乘著陣陣微風,記者來到陶灣鎮協新村。還未走近,一股濃郁的花香就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綠樹紅花的映襯下,協新村400伏大塊地支線改造現場顯得忙碌而溫馨。據現場工作負責人楊四科介紹,通過此次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整個協心村的配電網設施都將煥然一新,不僅增容了線路,原有部分線路雜亂無章的現象也將成為歷史。
“這次改造我們著重做好標準化建設工作,所有的線路、臺區、下戶線及表箱均按照標準重新改造。”楊四科說。在楊四科的帶領下,記者看到了村里更換完畢的整齊嶄新的配電網設施,不僅線路更整齊了、電線桿規范了,就連新增的臺區也圍上了一圈木柵欄,與這古樸的小山村融為一體。
最令人震撼的是現場簡直一模一樣的施工工藝,記者不禁提出疑問:“這是怎么做到的?”楊四科揚了揚手中的標準化施工圖冊,對記者解釋道:“公司將國家電網公司下發的標準化施工工藝視頻資料通過抓圖制作成標準化施工工藝圖冊,統一印刷、發放到施工現場每個施工隊隊長及技術員手中,要求嚴格按照圖冊開展施工。不只是這里,從去年開始改造的20個貧困村都一模一樣。”
聽了一席話,記者恍然大悟。沿著山間小路慢慢走來,俯仰之間,每一處改造后的角落都經得起深究,向下望是小河清清,向上望是大山蔥蔥。“細心才能出精品。要用景點的標準來改造農村電網,實現村民用電安全體驗上‘無縫對接’,讓村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變化。”欒川縣公司副總經理蘭文杰說。
從協新村離開,我們趕往下一個目的地。穿過層層疊疊的山巒,繞過郁郁蔥蔥的山林,遠遠望去,連綿的高山上一列高聳入云的鐵塔巍然聳立,一條條銀線在云間劃出優美弧線。不遠處,就是此次電力扶貧任務改造難度極大的廟子鎮了。
“廟子鎮境內有4A級景區森林公園龍峪灣、通天峽、白馬潭等豐富的旅游資源,隨著旅游經濟迅速發展,供電負荷增長較快。”與記者同行的欒川縣公司發展建設部主任吳新寧介紹道。去年7月,了解到廟子鎮村民用電難的問題后,欒川縣公司結合區域電網規劃,在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廟子鎮南部新建一條10千伏廟莊線,以滿足負荷需求。
脫貧攻堅,重在行動。回想工程建設經過,吳新寧驕傲地對記者說:“古有‘茶馬古道’,我們有‘欒馬山道’。”吳新寧所說的“欒馬山道”,是工程建設中施工人員背著重重的物料,在艱險山路上踏出的一條羊腸小道。
“該工程新建桿塔共22基,線路走徑大部分位于山區,兩基桿塔之間最大跨度近1000米,我們就因地制宜采用高架鐵塔的方式進行施工。由于這里地形復雜,地勢起伏明顯,施工難度非常大,施工材料只能運到山腳下,然后靠人、騾子二次轉運,一點點拖到山頂。”該工程施工隊長毛武召告訴記者。據了解,身體素質好的工人空手上山一趟就要40分鐘。
就這樣手擔肩扛、馬拉人拽,經過幾個月高強度作業,去年9月20日,22基鐵塔全部竣工,廟子鎮電網改造工程順利完成,供電“卡脖子”問題終于得到解決。
“線路改造完成后,用電問題解決了,我們的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啦!對于電力公司員工幾個月的辛苦施工,我們非常感謝。”廟子鎮村民魏海松一臉感激之情。

精心改造農配網
告別廟子鎮,我們一路西行,經過幾番輾轉,鑲嵌在峻秀山峰間怡然自得的朱家村便悠然映入眼簾。走進村子,家家戶戶門前的魚池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潺潺的流水叮咚作響,一群群魚兒正在歡快地游來游去,可謂是這兒獨特的風景。村委會主任朱豹子介紹,村里開展冷水魚養殖,配套建設民宿發展旅游,吸引了許多城里人到這里享受“農家樂”。
“以前我們這里交通閉塞,沒有支柱產業,電力布局相對落后。至2014年年底,全村262戶僅有兩個臺區,戶均容量僅0.77千伏安,0.4千伏線路供電半徑最遠達到2千米。”
朱豹子回憶起幾年前村子的貧困狀況,唏噓不已。“現在村里的民宿經濟非常活躍,很多家庭都經營‘農家樂’,電力為農村發展提供了動力。”在他眼里,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電力的支持。
“去年,作為2016年農網第一批中心村建設項目,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朱家村電網布局煥然一新。”吳新寧說,“改造后,村里架了一條1.48千米的10千伏線路,增加了4個臺區,能滿足村子未來10年經濟發展的電力需求。”
天色漸暗,路燈漸漸亮了起來,臨水的民宿門口熱熱鬧鬧的紅燈籠也亮了起來,為這個山村平添了不少韻味。“我們村的‘農家樂’從3家發展到如今的22家,最多可接待300多人,大伙富起來了,再也不怕用電難啦!”朱豹子感慨道。
采訪中,記者看到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一個個致富想法正在慢慢變成現實。這就是電力扶貧最基本的立足點,除了讓村落變得更加美麗,也讓農民們的生活和內心變得充盈和豐富,更讓腰包越來越鼓了。
截至4月底,欒川縣公司已完成20個貧困村整體改造工作,剩余55個村計劃在9月底前全部改造完成。“把責任扛在肩上,把電力扶貧工作扎扎實實做好,才能打好這場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談到2017年整村脫貧目標,欒川縣公司總經理董曉軍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