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李 闖
責任擔當 攻堅爭先
——平頂山供電公司推進“三供一業”供電分離工作紀實
文/圖_本刊記者 李 闖
7月21日,一個極為普通的日子,但對平頂山供電公司“三供一業”供電改造工程指揮部全體工作人員來說像過節一般值得慶祝。因為,歷時半年的省屬國有企業“三供一業”供電分離移交工作順利通過省國資委剝離企業辦社會驗收組全面驗收,并獲得驗收組的高度肯定與稱贊。
平頂山地區共有4家省屬國企,301個家屬區、13.5萬戶涉及改造,占了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職工家屬區290個,涉及用戶13萬余戶,轉供村11個,涉及用戶2674戶。同時還有12家駐平頂山央企、41個家屬區、1.34萬戶需要開展移交工作。為早日完成工程項目,平頂山供電公司高起點布局、高質量規劃、高效率推進、高水平實施,6月25日,提前完成省屬國企職工家屬區和轉供村分離移交工作,順利實現企業減負、居民高興、政府滿意、社會穩定的多元共贏目標。
“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工作的嚴峻性和緊迫性,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咬定目標,奮力攻堅,集中一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快‘三供一業’改造進度,堅決實現平穩有序移交。”5月4日,河南省副省長張維寧帶隊到平頂山調研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開展情況時,給市政府、供電、供水、供暖等單位定下了基調,指明了方向。
平頂山因煤建市,因煤而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是該市省屬國有企業中剝離企業辦社會工作涉及范圍最廣、人數最多、任務最重、情況最復雜的單位,也是河南省任務最重的企業之一。僅平煤神馬集團就占據平頂山市移交接收總數的95%,共涉及278個住宅小區、約12.4萬戶,是整個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由于歷史原因,平頂山市區及周邊形成了比較獨特的供電架構,平煤神馬集團在市區北半部形成了獨立的供電系統,大部分職工家屬區和全部轉供村由平煤神馬集團的6千伏系統供電。平頂山供電公司配電網絡還未達到或覆蓋此區域,給改造移交和后期電費結算增加難度,也給供電服務帶來一定影響。
面對最難啃的“硬骨頭”,平頂山供電公司立下“6·30”軍令狀,迎難而上,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有序推進“三供一業”供電分離移交工作。該公司成立以總經理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組建“三供一業”供電改造工程指揮部,強化責任擔當,明確工作任務,細化職責分工,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協同管控”的工作機制,及時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
特別注重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匯報聯系以及與移交企業的溝通協調,定期主動向政府主管部門匯報有關情況,并與移交企業建立起情況通報和問題會商機制。同時,建立健全公司“三供一業”供電改造工程指揮部值班制度,實行日碰頭會,在安排布置工作任務的同時充分交換意見,及時協調解決物資、施工質量以及現場安全等問題,確保移交改造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整個‘三供一業’供電分離工作就是在與時間賽跑,早一日完成分離移交工作,就早一日讓企業卸下包袱,早一日讓居民享受更優質的供電服務。”8月3日,原“三供一業”供電改造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張克勇回憶起之前奮戰的歲月時說道。
由于改造任務史無前例,外部環境各不相同,如各地政策有差異,政府協調支持力度有大小,部分單位“三供一業”資產產權有交叉、設施新舊程度差別大等,分離移交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
分離移交首先要面對的是當地政府的態度,其支持力度的大小直接左右著工程進度的快慢。為此,平頂山供電公司秉承“不等不靠,主動就是效率”的原則,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定期主動向政府主管部門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并與移交企業建立起情況通報和問題會商機制,每日碰頭,在安排布置工作任務的同時充分交換意見,分析確定移交改造工作的關鍵點、困難點、隱患點,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在與政府、企業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機制后,對內加快“自轉”,制訂下發《“三供一業”供電分離移交工作專項實施方案》,按照規定進行設計、監理、物資、施工招標,并嚴格按照程序,全力做好現場勘察、方案制定、物資采購、工程實施、竣工驗收等工作,確保移交改造工作合法合規。
切實加強全過程管理,及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優化調整方案,針對前期工作、工程進度、物資供應、營銷業務、安全質量等工作分別成立督導組,強化督導,及時督促。做到每月、每周、每天都有明確的目標任務,每項目標任務都有明確的責任人負責,每個責任人都有專門的督察人員負責督察考核,確保干一件成一件。

為職工小區埋設電纜
“這里住的很多都是廠里的退休老職工,早些年,家里沒幾樣電器,用電量不大,小區用電沒啥問題。后來條件好了,家家有了空調、冰箱、電視,一到夏天,停電就成了常事兒,廠里對電網小改了幾回,效果不理想。這次供電公司在夏季到來前給小區更換了新的變壓器,重新鋪設了線路,小區的用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今年夏天沒有發生過一次停電,這在往年是想都不敢想的。”8月10日,在“安全、節約和綠色用電”走進“三供一業”小區活動現場,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飛行化工小區居民李現周說。
移交改造工作涉及千家萬戶,現場改造情況復雜,為消除廣大居民的思想顧慮,平頂山供電公司在每個施工改造小區放置宣傳展板,設立項目指揮部,負責居民的建檔立戶及相關政策的解釋說明工作,引導、協調解決居民阻止工程建設難題,向移交小區居民贈送“三供一業”宣傳手冊,開展居民滿意度問卷調查,掌握移交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提升改造工作的服務水平;積極協同供水、供暖企業,做到同步施工,減少重復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積極協調與居民的關系,最大程度獲取理解和支持。
做好“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不僅能讓職工居民享受更加專業化、正規化的服務,也讓企業能夠卸下包袱放開手腳謀發展。改造前,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這部分企業除了組織生產經營,還承擔了大量非生產性社會職能,各家屬區的供電、供水、供暖,收費只是象征性的,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企業長期背負這樣的包袱,不利于主業發展。
以平頂山五礦為例,該礦供電原為工業電,無法滿足小區住戶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供電改造后,該礦全部6個家屬區裝上了新變電箱、新環網柜,并移交給平頂山供電公司統一管理。7月份,其用電總量為6萬余千瓦時,比6月份節約電費10萬余元。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工作畫上圓滿句號的同時,也是企業“瘦身減負”的開始,自此,企業能夠更加心無旁騖地抓主營業務,能夠在市場經濟中輕裝前行,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