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魏 紅 通訊員 寇寶剛
守護最美風景線
文/圖_本刊記者 魏 紅 通訊員 寇寶剛
從成都到西藏的318國道,在經過驚心動魄的七十二道拐之后,在萬古荒蕪的道道崇山峻嶺包裹中,展現在眼前的是然烏湖的絕勝美景。然烏湖是西藏東部最大的湖泊,它是雅魯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的源頭。然烏湖邊,綠草茵茵,農田片片,農舍座座,山腰上是莽莽的森林,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巒起伏的雪山,它有“西天瑤池”的美譽。圣潔的湖水、映照著巍峨的雪山,藍天白云,如茵草甸,悠然的牦牛和藏民村寨,呈現出一片靜謐安詳。
如今在這湛藍青碧的湖水中,又映射了巍巍鐵塔的姿影。藏中聯網工程線路從這里開始,一路和318國道并行。繼青藏聯網和川藏聯網之后,又一條電力天路在譜寫一曲亙古未有的人間壯歌。
318國道從然烏湖到林芝,被稱為最美風景線。波密位于中間地段,匯集了美景的精華,行走在這段路上是一種美的享受,人們無不流連忘返。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藏中聯網工程一百多公里線路,正處于波密這段最美風景線上。他們不但是藏中聯網這條舉世最為艱難的電力天路的建設者,也是人間最美風景線的守護者。
波密縣地處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馬拉雅山交匯處,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影響,形成了獨特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帶。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生物繁茂,呈現一派典型江南氣象。雪山環抱,湖泊迷人,是我國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卡欽冰川的發源地。這一帶的雪線高度僅在4000至5000米左右,山峰的高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雪線。中國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區并不少見,但那些地方大多是人跡罕至之處,不像波密這一帶,人類生活在雪山的褶皺里,這些褶皺的河谷地帶海拔僅有2000多米。
波密不僅發育著一定數量的現代冰川,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波密森林植被茂密,是西藏重要的林區,也是我國三大原始林區之一,更是我國最后一個完整的原始森林。波密的森林雖然不是雨林,但是其植被的繁茂,生物量的巨大,在中國乃至于世界都占據領先的地位。這里淳厚的高原氣息、濃郁的鄉土特質、明麗的雪域色彩,獨樹一幟的民俗風情,無與類比的自然環境,素來享有“西藏的瑞士”“綠海中的明珠”“雪域的江南”等美譽。
然而,這里畢竟不是江南,這里是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它在世界的屋脊,特殊的環境導致生態十分脆弱。藏中聯網工程在無人區的雪峰上,在原始密林中,在廣袤的高山草甸施工,置身在桃花、冰川、雪山的絕美風景中,無時不在觸動生態這個敏感的神經。
“我們要像愛護生命、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這里的一草一木。為了守護最美風景線,工程施工做出了最艱難、最徹底的努力。”作為藏中聯網工程項目部負責人,河南送變電公司副總工程師文宗山一再強調說。在這項舉世以“高、險、難”著稱的工程中,保護環境也是一難,是藏中聯網工程的重中之重。
為守護這片凈土,河南送變電公司從現場勘測到設計、施工,可謂是盡心盡力,無微不至,使藏中聯網工程成為最美風景線上的又一道風景。
河南送變電工程公司承建的包14和包15兩個施工標包均在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境內。分別為500千伏波密變電站的進出線段。工程折單長度151.5千米,鐵塔302基,工程沿線海拔2700至4200米。每一基鐵塔的建設不但是艱難與險峻的挑戰,也是對保護環境的考驗。
為了避免對美景造成破壞,線路經多次改線到無人區。有6基經過攀巖才能到達的塔位,就是為了避開當地藏民眼中的神山——盔甲山,把鐵塔設置懸崖峭壁上。要到達作業點,必須利用攀巖軟梯和繩索,攀爬5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山頂作業平臺。其實最早的時候,線路并不是這樣設計的。線路在經過波密縣城地段,原來批復的設計是在波密縣縣城的南邊。而那里是一個自然保護區,有座美麗的雪山,是一處標志性風景。為了保護雪山的自然純凈,方便人們觀賞美景,經過多次上報研究,最后決定把線路改在縣城北邊陡峭的山崖上。改線后的20多基塔,每基塔的坡度都是50多度,不管是上山還是施工都非常困難。
把線路從相對平緩的地方,改到山勢陡峭的懸崖上,這看似簡單的改線,卻讓施工難度成倍增加。因為很多塔位位于無人區,為了減少樹木砍伐,施工運輸全靠索道。施工人員也不得不采取最原始的辦法,用雙手雙腳,征服懸崖峭壁。雖然增加了線路長度及施工難度,但保護了自然景觀。
塔位大多在高山密林中,為避免開挖施工道路造成生態破壞,采取了架設索道空中運輸機具和材料的辦法。共搭設索道139條,在整個藏中聯網工程中,這是搭設索道最多的地段。因地形復雜,高差懸殊,索道選址唯一,索道山下口最大落差1200米,最長索道達到3000米,部分索道還需搭設二級中轉索道才能將材料運送到塔位。
“高低腿”鐵塔是送變電公司在藏中聯網施工中的關鍵詞。所謂高低腿,就是鐵塔的四角不在一個平面,而是借助山體坡度,組立四角高低不一的鐵塔。為減少鐵塔基礎施工大規模降方導致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沿線采取了高低腿設計。部分基礎高差超出常規設計極限,有的同基高低腿最高達30米,最長接腿達35米。這一難題的破解,有效保護了76705平方米的原始植被和森林,同時也保護了地貌的自然形態。這是工程建設者為減少對植被破損而給自己出的一道難題,他們也因此將自己置身于異常艱險的施工環境中。
已經組立好的R116號鐵塔,位于海拔3200米,周圍是原始森林。這基塔高低腿相差20多米。雖然剛剛結束施工,卻幾乎看不到施工的痕跡。塔下長著好幾種不知名的草,有的開著或紫或黃的花朵。塔基部位播撒的草籽也長出了新芽,塔身四周是欲與鐵塔試比高的粗壯的青崗樹。
西藏地區生態脆弱,必須從細微處做好林區防火和環保,其中林區防火非常關鍵。河南送變電公司藏中聯網工程項目部,制定了最嚴格的森林防火專項實施方案,投入200多萬元,聘請了40多名專職森林防火員,開展防火督查。施工人員在山上不能攜帶火種,抽煙、做飯都是不允許的。施工人員每天的食物通過索道運送到山上,施工中產生的垃圾都用塑料袋收集起來帶到山下,盡最大可能減少對藏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爬向R117號塔位的途中,我們碰見了森林防火員,他對每個人的檢查,堪比機場過安檢,這是他的專門職責。如果發現有攜帶香煙、打火機上山的,每人罰款100元,如果發現現場有煙頭,每人罰款500元,對施工班組負責人每人罰款是2000元。為確保施工現場環保措施落實到位和實時監測,每個塔位還安裝了太陽能裝置的攝像頭,實施全程監控。
大到改線,小到施工細節,都把環保放在第一位。施工前安排專人把塔基草皮一塊一塊剝下來,放到一個指定的區域,每天指派人進行澆水養護,施工結束再把草皮恢復到原有的位置上。他們還購買了300多公斤草籽,鐵塔架設到哪里,就在哪里播撒一片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