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焦永生
電力“大引擎”助推大發展
——從變電站發展看許昌電網變化
文/圖_焦永生
10月17日,許昌陰雨綿綿,在位于許昌市鄢陵縣境內的220千伏興國寺變電站,運維班副班長方若鋒正監護著值班員輕點鼠標,就完成了刀閘操作任務。

方若鋒監護著值班員利用一鍵順控系統進行刀閘操作
“擱以前,這個刀閘操作任務沒有一兩個小時那是操作不完的。”近年來,隨著許昌電網建設步伐的加快,不僅變電站建設提速,變電設備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有著36年變電站工作經歷的方若鋒,回憶起許昌供電公司變電站建設速度和設備智能化程度感嘆不已。
“僅今年上半年,公司就先后投運新(擴)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6座,新增變電容量430兆伏安,變電站數量達到113座。”這些年來,方若鋒不僅參與了許昌電網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更見證了許昌電網的飛速發展歷程。
1981年方若鋒進入電業局工作,當時的許昌電網規模不大,僅有1座35千伏孫莊變電站和一座110千伏許昌變電站。“由于電網規模不大、設計不夠合理,電網運行不穩定,再加上運維管理不到位,當時在我工作的孫莊變電站就經常發生小動物觸電造成短路等停電事件。”方若鋒說。
在隨后的幾年里電網有了一定的發展,許昌電網又建起110千伏灞陵變電站,裝設1臺31.5兆伏安的變壓器。從此110千伏電網逐漸在許昌地區增多,許昌電網結構有改變,供電可靠性逐漸增強。
最讓方若鋒記憶猶新的是許昌市第一座220千伏薛坡變電站主變就位的情形。那天,主變“身披”大紅花,在施工人員的夾道迎接下,緩緩進入變電站。“那場景就跟過年一樣熱鬧。”
直到現在,讓方若鋒如此記憶深刻的場景再也沒有出現過。變電站建設就像雨后春筍一樣,更多的220千伏變電站涌現在許昌大地上,許昌電網網架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電網結構更加完善、更加合理。“這幾年,基本上隔幾個月就能投運一座變電站,而且設備智能化水平是越來越高。”方若鋒介紹道。
特別是近5年來,許昌電網建設駛進“快車道”,全市建成500千伏變電站2座,220千伏變電站13座,110千伏變電站51座(不含用戶站),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總容量1127.4萬千伏安,線路總長2040.4千米。許昌電網形成了以500千伏花都變電站、涂會變電站為電源支撐,以220千伏為輸電網絡的堅強電網格局,市區實現了110千伏環網供電,所轄縣(市)實現110千伏雙電源供電,為許昌經濟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電力保障。
36年,彈指一揮間。方若鋒從一個普通的值班員、值班長到如今運維班副班長,親身體驗了電網的飛速發展、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管理集約化的不斷完善。
2011年,全省首座智能變電站——220千伏興國寺變電站在許昌投運;2014年,全省首座配送式智能變電站——220千伏鎖蛟變電站投運;2016年,全省首座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皓月變電站投運。
伴隨著變電站的增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方若鋒也從基層變電運維人員,成長為如今的興國寺變電站副站長。三十多年立足于變電站運維管理工作,讓他感慨的莫過于如今智能化變電站的發展與推廣。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第二批智能電網推廣項目,220千伏興國寺變電站是全國第一批采用“直采直跳”方式的智能化變電站,它實現了一鍵化順序控制、一體化防誤操作、設備狀態可視化、繼電保護狀態管理等智能化技術的高級應用。
智能變電站采用先進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術,具備自動完成信息采集、測量、控制等功能,可減少停電次數、縮短停電時間。此外,在相同容量下,智能變電站還具有占地面積小、綠色環保等優勢。
方若鋒說:“對比35千伏變電站尚且需要有人值守,現如今的興國寺變電站采用無人值班的模式,只需要例行巡視,減少了多少值班員上下班的奔波之苦。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對人力物力財力的節約都大有裨益!”
這兩年來,方若鋒又多了一個業余愛好——攝影。沒事的時候,他總會拿著相機走進設備區,拍攝一番。“我想把變電站這日新月異的變化記錄下來,也算給自己即將退休的職業生涯留個紀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許昌電網建設迅速升級,5年間,變電容量翻了一番,電網“高速路”越來越通暢,供電能力顯著增強,電力成為強有力的“助推器”,助推許昌經濟大發展。
“‘十三五’期間,許昌電網建設還將有大手筆,投資達到22.77億元,持續提升電網整體供電能力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許昌電網還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方若鋒從辦公桌上的文件夾里拿起一份“十三五”許昌電網發展報告。“我要把這些變化用圖片的方式給記錄下來。”他說。
“到那個時候,將會有更先進的智能設備得到應用,有更多的變電站實現無人值守,電網也將會更加堅強和智能,用圖片記錄設備的發展變化和電網的升級發展,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方若鋒暢想道。
“你看,僅繼電保護器,就先后經歷了電瓷式、晶體管式、微機保護等技術革新,設備的創新發展可見一斑。”方若鋒指著他拍攝的繼電保護器今昔變化的圖片介紹道。
方若鋒常說,他非常幸運,因為他趕上了許昌電網由薄弱變堅強的發展歷程,他是許昌電網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他還想用相機,成為許昌電網發展的記錄者,記錄下變電站的拔地而起,記錄下設備的更新換代、記錄下電網的銀線飛架……每每想到此,他都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作者單位:許昌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