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 湯立新
有“艾”更健康(四十五)
——用艾灸“趕走”肩周炎(上)
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 湯立新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本病好發于體力勞動者,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因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而且容易因受寒而得,所以又稱為“五十肩”“凍肩”。
為什么五十歲左右的人容易發生肩周炎呢?首先是因為人到了四五十歲以后,體質逐漸衰退,人體的器官和功能會發生退行性的改變,故易患肩周炎。其次,人歲數大了以后,人體的陽氣也開始衰弱,很容易受涼,這樣也容易發生肩周炎。再次,一些慢性的勞損也會引起肩周炎,所以如果肩部的勞動量大,即使是二三十歲的人也可能得肩周炎。不過,我要提醒大家一點:有一類肩膀痛可能是心臟的問題,心臟病也能反射出肩膀痛。如果患者有肩膀疼,同時還感覺心臟不舒服,胸悶、氣短,就要及時去醫院查一查心臟是否正常。這是需要和肩周炎相鑒別的。
肩周炎最主要的癥狀就是——痛。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是主動和被動活動時肩膀都痛。什么意思呢?比如,患了肩周炎,肩膀很痛,自己不敢抬胳膊,連抬手梳頭也很費勁,這就屬于主動活動的疼痛;被動活動是指,有人可能會跟我們說,你自己不敢動胳膊,那我幫你活動一下吧,然后就來活動我們的胳膊,這時我們也會感覺太痛,別人也就不敢動。此外,肩周炎還有個特點,就是晚上痛的比白天厲害,患者為此常常睡不好覺。
剛才說了,寒冷能引起或加重肩周炎,而艾灸恰巧有溫通經脈的作用,能夠驅寒止痛,正好可以用來治療肩周炎。在臨床上有一些治療肩周炎的經驗穴和常用穴,我們用得最多的一個穴位叫“條口穴”,條口穴是胃經上面的一個穴位,這個穴有很好的舒筋活絡、理氣和中的作用。條口穴在哪呢?在小腿的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如圖)。首先,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外膝眼,外膝眼到外腳踝是16寸,我們取16寸的一半就是8寸,然后從所找的中點處用自己的食指豎著從脛骨前脊往外量出一橫指,就是條口穴了。如果覺得自己找得不是很準,那就在找的點附近上下左右按壓試試,哪里最酸痛,哪里就是要施灸的部位。
艾灸條口穴,可以用艾條灸,也可以用艾炷灸。艾條灸每次灸20~30分鐘;艾炷灸每次灸5~9壯。因為條口穴在左右腿各一個,所以可以兩個穴一起灸。

除了條口穴治療肩周炎,還可以用肩部的穴位來治療。中醫講“不通則痛”,并主張“以痛為腧”,所以在發生疼痛的地方取穴往往奏效。患者一般都會告訴我們哪里最痛,我們就灸他(她)說的最痛的地方。艾灸對于穴位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所以可以灸痛處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