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悅 麻丹丹 林小育 凌志婷 吳補領
臨床醫學研究
CAD/CAM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磨牙大面積缺損的臨床研究
于海悅 麻丹丹 林小育 凌志婷 吳補領
目的分析CAD/CAM高嵌體修復磨牙根管治療后牙冠大面積缺損的療效分析。方法選擇260 顆牙體重度齲損累及牙髓的磨牙,經完善的根管治療后采用CAD/CAM椅旁技術進行全瓷高嵌體修復。分別在修復后6、12、18 個月進行隨訪,參考美國公共健康會(USPHS)標準對其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結果在260 顆患牙中,CAD/CAM高嵌體修復磨牙根管治療后牙冠大面積缺損成功率為98%,其中3 例發生修復體脫落,2 例發生修復體折裂。結論CAD/CAM高嵌體修復技術可以作為磨牙根管治療后牙體大面積缺損修復的手段。
根管治療(RCT); 磨牙; 高嵌體; 牙體缺損
根管治療仍然是牙髓病、根尖周病最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然而,根管治療后牙齒由于失去營養而容易變脆,加之牙冠大面積缺損,如不進行修復治療易發生牙體折裂。相對于全冠,高嵌體可以通過磨除少量牙體組織而達到修復患牙的目的。CAD/CAM技術可通過自動化切割瓷塊來形成各種修復體,包括有嵌體、貼面以及固定橋等。如今,CAD/CAM全瓷嵌體已在后牙的修復治療中占重要位置。本實驗通過對260 顆經根管治療后大面積牙冠缺損的磨牙進行高嵌體修復,觀察臨床效果,并對其療效進行評價。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11~2014-09就診于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病科牙體大面積缺損的后牙牙髓炎患者,其中,男性140 名,女性120 名,平均年齡38 周歲。第一磨牙136 顆,第二磨牙124 顆,經完善的根管治療后均采用高嵌體修復,所有操作均由熟練掌握CAD/CAM高嵌體修復的醫師操作。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后牙牙冠缺損一個完整的壁并累及相鄰2 個壁的部分牙體組織,經完善的根管治療后無不適、根尖周無異常、牙體組織均位于齦上、牙周組織健康、口腔衛生狀況良好。全身狀況良好,患者愿意配合長期隨訪。
排除標準:根尖周有暗影,咬合過緊,夜磨牙及過度磨耗的患牙。
1.3 材料及設備
CEREC 3D CAD/CAM 系統設備(Sirona,德國),Vita MarkⅡ瓷塊(Vita,德國),氫氟酸(派麗登,美國), 硅化處理劑(義獲嘉,美國),Nx3 optibond(Kerr,美國),光固化燈(QHL75,Densply,美國)。
1.4 操作方法
經根管治療后牙齒,按照高嵌體備牙原則制備洞型,降低牙尖高度,使瓷保留1.5~2 mm的厚度,盡可能保留天然牙體組織,髓室底用復合樹脂墊底僅封閉根管口和髓室底。去凈腐質,洞壁外展6°~10°,無倒凹。以光學攝像頭取得準確均勻的牙體預備體及咬合接觸的三維光學印模。Vita32色比色板比色,送至技工室由同一名技工制作高嵌體。高嵌體制作完成后,口內試戴,就位順利后,氫氟酸處理高嵌體組織面1 min后去除氫氟酸吹干,涂布硅化處理劑5 min,同時處理牙面,酸蝕劑酸蝕牙面,涂布粘接劑,Nx3 optibond永久粘固,調整咬合,拋光。
1.5 療效評價
修復完成后,分別在6、12、18 個月進行隨訪,根據修正后的美國公眾健康服務標準(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criteria,USPHS)進行評價(表 1)。

表 1 后牙Ⅱ類洞缺損嵌體修復后評價標準
分別在高嵌體修復完成后6、12、18 個月進行回訪,260 顆牙齒符合成功的療效評價標準,回訪前6 個月所有病例均較成功,在修復體密合性、邊緣著色方面均未發生異常,未有修復體折裂、脫落,未發生繼發齲及修復體磨損。12 個月回訪時,3例發生脫落(圖 1),余未見修復體明顯磨耗,邊緣密合良好,邊緣線未見著色,修復體周圍無顏色變深(圖 2~3)。在18 個月回訪時,有2 例發生修復體邊緣折裂,其余未見異常。

A: 脫落的高嵌體; B: 重新預備后; C: 繪制邊緣線; D: 高嵌體重新粘接

A: 牙體預備; B: 繪制邊緣線; C: 計算機合成的高嵌體; D: 高嵌體粘接后

A: 牙體預備; B: 繪制邊緣線; C: 計算機合成的高嵌體; D: CAD/CAM制備的高嵌體; E: 高嵌體粘接后面觀; F: 高嵌體粘接后頰面觀
圖 3 上頜第二磨牙根管治療后高嵌體修復
A: Tooth preparation; B: Drawing of the edge line; C: Onlay designed by computer; D: Onlay made by CAD/CAM; E: Occlus view of the onlay after bonding; F: Buccal view of the onlay after bonding
Fig 3 Restoration of the maxillary second molar after RCT
經過根管治療后的磨牙,在臨床中可以選擇的修復方式有樹脂充填,全冠/樁核冠修復,嵌體/高嵌體修復,不同修復方式各有優劣。其中傳統的樹脂充填修復具有操作簡單、節省椅旁操作時間等優點,但其缺點也很明顯。由于復合樹脂在光固化后具有聚合收縮的特點,最常見的是充填體邊緣體積收縮而導致邊緣微滲漏的出現,引起牙齒敏感、窩洞邊緣著色、繼發齲以及充填物脫落[1]。后牙長期在口內承受的咀嚼磨耗,直接樹脂充填修復加大了根管治療后的根折風險。口內直接充填,鄰面外形與接觸點恢復困難,易產生懸突、食物嵌塞而導致牙齦炎癥、繼發齲等[2-3]。
全冠修復或樁核冠修復,普遍適用于根管治療后和影響美觀功能的活髓牙大面積缺損,并且彌補了由于常規樹脂充填方式不可恢復的后牙牙體缺損修復的缺點。其顏色、外觀逼真,色澤穩定自然,表面光滑,耐磨性強,不易變形,抗折力強,具有一定的耐腐蝕性,屬“長久性”修復,臨床應用廣泛。但冠修復的過程中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全瓷冠修復的牙體預備要求較金屬烤瓷冠更高,牙體預備量也更大;修復體在使用過程中有發生瓷裂的可能,修復較困難。
如今,CAD/CAM全瓷高嵌體已在臨床上后牙的修復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CEREC是利用CAD/CAM從三維角度觀察和評估所設計的修復體,并利用光學攝像頭采集圖像,借助虛擬工具實時對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對象進行編輯修改,不僅取代了臨時性的修復體,使修復體的制作一次完成,減少了患者就診次數,而且能明顯提高修復體的質量[4]。由于模型掃描,修復體的設計制作都采用了數碼技術,并由計算機計算制作完成,因而修復體可以達到更好的精密度和準確性,工作效率高,修復體的治療成功率也得到提高。傳統烤瓷牙和可摘義齒容易產生的牙齦變色,邊緣不密合等問題也顯著減少。制備高嵌體洞型時磨去的牙體組織相比烤瓷牙顯著減少,因而大量保留了原有的健康牙體組織。計算機按照口內咬合情況恢復牙尖形態,設計者可以調控咬合接觸點的緊密程度與接觸位置,使得高嵌體在口內咀嚼食物時的咀嚼效率得到提升,且在體外研究發現,嵌體修復所承受的咬合力要明顯高于直接修復[5]。高嵌體面被修復體覆蓋,牙壁的受力將由嵌體時的拉應力改為壓應力,可顯著降低牙折的風險。CAD/CAM技術與口內直接樹脂充填修復相比不僅在美觀性與耐磨性方面具有更大優勢,而且很少發生聚合收縮,微滲漏小,牙齒外形與鄰接恢復更好,不易產生邊緣著色、牙齦炎癥、繼發齲等情況,因而療效更好。
本研究通過對260 顆經根管治療后牙冠大面積缺損的患牙利用CAD/CAM技術進行高嵌體修復,在12 個月內的回訪中,有3例發生修復體脫落,18 個月內回訪中,2例發生修復體折裂。分析原因,3例發生修復體脫落的病例中,1 例為上頜第一磨牙腭側牙尖咬硬物后牙冠斜折,腭側折裂平齊牙齦,一方面,在粘接過程中牙體斷面距離齦緣很近,可能受到齦溝液的污染影響粘接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腭側牙尖折裂后釉質面積減少,降低了粘接面積,因此,對于這一類病例進行樁冠修復為更好的選擇。另外發生修復體折裂的病例,該病例為40 歲中年男性,咀嚼力大,平時喜歡進食硬物,而在牙體預備時功能尖磨除量過少,瓷的厚度過薄,牙齒在承擔咬合力時修復體沿著瓷薄弱的部位發生折裂。因此,在利用CAD/CAM進行根管治療后牙冠大面積缺損的修復要掌握好適應證,牙體預備時要保證瓷的厚度,避免發生修復體脫落折裂現象。
[1] Hardan LS, Amm EW, Ghayad A,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modes of light curing and resin composites on microleakage of ClassⅡrestorations-PartⅡ[J]. Odontostomatol Trop, 2009, 32(126):29-37.
[2] Desai PD,Das UK.Comparison of fracture resistance of teeth restored with ceramic inlay and resin composite: Aninvitrostudy[J].Indian J Dent Res,2011,22(6):877.
[3] 解雙麗.鑄造鈷鉻合金嵌體與銀汞充填治療磨牙齲源性垂直性食物嵌塞的療對比[J].臨床醫學,2010,30(8):101-102.
[4] 田宇,李娜,余擎,等.牙體缺損修復中瓷嵌體應用[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4,7(2): 81-84.
(收稿: 2016-09-23 修回: 2016-11-28)
TheclinicoutcomeofCAD/CAMonlayintherestorationofmolarswithextensivedefectafterrootcanaltreatment
YUHaiyue,MADandan,LINXiaoyu,LINGZhiting,WUBuling.
510515Guangzhou,SchoolofStomatology,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NanfangHosp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AD/CAM all-ceramic onlay in the restoration of molars with extensive defect after root canal therapy(RCT).Methods260 molars with extensive defect were restored by all-ceramic onlay after RCT.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8 months. The restoration effects were assessed using USPHS criteria.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CAD/CAM all-ceramic onlay was 98%. Restoration exfoliation was found in 3 cases, fractured in 2 cases.ConclusionCAD/CAM all-ceramic onlay can be applied in restoring extensive postenor tooth-defection after RCT.
Rootcanaltherapy(RCT);Molar;Onlay;Toothdefect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編號: 81400495);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項目(編號: 2015A3030310101)
510515 廣州, 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口腔科
吳補領 E-mail: bulingwu@smu.edu.cn
R783.3
A
10.3969/j.issn.1001-3733.2017.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