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業內預計,如果《指導意見》成行,與之不太相符的監管規定將面臨修訂,而運行多年的《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或將面臨較大調整
雖然一周過去,“一行三會”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影響還在持續發酵,這份指向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管等機構的新規意見稿全文一萬余字,“風險”一詞出現64次。
對信托業來說,《指導意見》對打破剛性兌付和合格投資者認定等事項的規定超出了業內預期。不過多位信托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指導意見》雖然對當下信托業會產生沖擊,但從長遠看,穿透式監管可對資管業正本清源,為信托的長遠發展創造條件。若運用得當,在各歸各位的形勢下,信托的綜合金融優勢也將更加凸顯。
五項新規直擊業務轉型
可以說,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在新規中并存。在多位信托人士看來,《指導意見》對目前信托的影響集中在五點:一是打破剛性兌付,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對剛性兌付行為將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二是抑制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提供規避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三是禁止資金池操作,不得開展或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特征的資金池業務;四是控制資管產品的杠桿水平,分級杠桿比例降低;五是提高合格投資者門檻,尤其對個人投資者,要求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且具有兩年以上投資經歷,這一規定將影響產品的發行和銷售。
“對合格投資者的認定和去剛兌的要求都超出了預期,對資金池、多層嵌套、通道業務的規定在現行監管或之前的監管思路中已有體現。”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行業人士表示。
國投泰康信托研究發展部總經理和晉予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指導意見》所倡導的監管精神和資管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內在規律一致,整體監管思路未變,其內核還是避免監管套利、服務實體經濟、控制防范金融市場風險和提高機構資產管理的專業能力。
業內預計,如果意見成行,與《指導意見》不太相符的監管規定將面臨修訂,而運行多年的《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或將面臨較大調整。
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發展中心陳進博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由于目前還是征求意見稿,并且屬于指導意見性質的,未來各監管機構可能出臺具體的監管文件,對許多問題進一步明確。”
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表達了對政策銜接的關注,例如禁止剛性兌付前如何明確盡責標準和指引,計提風險準備金與已有的信托保障基金如何取舍的問題等。
短期壓制規模增速
根據信托業協會數據,今年一季度末,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近22萬億元,環比增長8.65%;而今年二季度末,該數據雖然超過23萬億元,環比增速卻只有5.33%。
規模增長,增速下降。業內認為規模增速放緩的一部分原因出自上半年銀監會對“三套利”、“四不當”行為的清理整治。其中,“三套利”指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四不當”指不當展業、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
“《指導意見》長期看有助于提升信托業管理資產質量、管理效率和發展的持續性,但近期內對信托規模增長幅度會有一定的抑制,資管規模增長速度不會像原來那么快,絕對規模甚至可能會減少。” 信托專家、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陳赤這樣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2016年末,信托業實現經營收入1116億元。海通證券非銀分析師孫婷預計,如果全面禁止通道與嵌套,預計信托收入影響在100億元,約占目前信托總收入的10%。
詳解信托的制度優勢
在孫婷看來,目前國內信托公司通道業務總體占比仍非常高,盡管信托近年來不斷提高對實體經濟的投入,但也為銀行表內資產轉表外提供了便利,而未來信托公司主動管理水平的高低及產品設計等將成為信托公司形成差異化優勢的核心競爭力。
前述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指導意見》對以受限業務為主營的公司和經營業績差、存續風險高的信托公司影響更大,而對主動管理能力強、營銷體系好的公司則是機遇。”
在和晉予等信托研究人士看來,經過前期調整,如今信托業務模式已發生變化。“綜合多項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房地產信托業務明顯增長,模式有所變化,持有型物業、住房租賃的投資以及房地產資產證券化得到發展,這些都與傳統融資業務不同。”和晉予表示。
“現在新型業務類型的信托想做通道都很難,不論同誰合作,主動管理必須嵌在其中才能拿到業務。”北京某位資深信托法律人士表示。
而在陳赤看來,新規之下的未來信托業務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與資本市場對接的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投資于股票、債券等標準化資產;二是財富管理業務,信托是優越的資產配置平臺和財富安全、財富傳承工具,可借此大力發展家族信托等;三是與信托制度相關的投行業務,如資產證券化、REITs等。
“信托目前最重要的優勢一是綜合金融優勢,跨市場自由進入,這一點其他資管機構雖有放寬,卻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限制,而信托資金可自由進入;二是信托架構的獨特性,如信托財產的獨立性,破產隔離機制等。”陳赤說。
在業內看來,資管規范遠期有利于差異化經營,而信托與銀行、保險、券商等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制度靈活。 “《指導意見》是監管對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提出的要求,目前不宜過度解讀,過度解讀也可能傷害行業,我認為劃分清晰、統一標準對信托制度是利好。”在上述信托法律人士看來,新老劃斷給予了相關資管機構較長的過渡期(自實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有利于信托公司針對新規做出相應的業務調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