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世恩
很多朋友對排卵期出血并不陌生,但也有一些病人跑來門診就說:“醫生,我排卵期出血,要吃什么藥?”其實,排卵期出血應該是一種排除性疾病,就是說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月經間期出血的疾病之后,才能判斷。
與激素變化有關
排卵期對于月經規律的女生來說,一般是兩次月經中間的時間。如果月經不規則,那么要在下次月經來的時間,提前14天。這樣計算的日期,加上前后2~3天都可以算是排卵期。
排卵時,卵巢產生的雌激素會有突然的波動,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下降。這樣維持子宮內膜增生的作用會減弱,而孕激素又不能馬上有足夠的量來抑制內膜,就會引起子宮內膜局部脫落,經陰道流出,形成出血。
如果出血時間符合排卵期那幾天,一般量不多,持續3~5天,那么就可能是排卵期出血。有些女性會伴有一側下腹不適或疼痛,這可能就是排卵痛。
癥狀類似的疾病
很多時候,我們要先排除掉很像排卵期出血的疾病,然后才能說是排卵期出血,不然很容易延誤病情。
宮頸疾病 常見的宮頸炎、宮頸息肉、宮頸癌及癌前病變,都可能導致不正常的陰道出血。有些恰好也是在月經間期出現,就需要來區分。做個婦科檢查以及宮頸癌篩查就可以,包括TCT/LCT(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或加上HPV檢查(人乳頭瘤病毒檢查),必要時要做個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
子宮內膜息肉 內膜息肉經常會引起異常子宮出血,也喜歡在月經間期出血。通常做個B超,發現有內膜息肉,又有出血,就可以做宮腔鏡手術切除息肉。
子宮肌瘤 黏膜下肌瘤或者影響宮腔的肌壁間肌瘤可能有類似表現,當然更明顯的癥狀是月經量增大。B超可以幫助判斷,宮腔鏡手術即可明確,又可進行治療。
剖宮產切口憩室 有剖宮產手術史,月經淋漓不盡或者不規則出血的患者,需要警惕這個毛病。B超和核磁共振有助于診斷,治療相對復雜點,可以用藥試試調經,必要時需要手術修補。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或者內膜不典型增生過長等癌前病變,也有出血癥狀。有時候很難判斷,B超可能僅是提示內膜增厚,需要做個診斷性刮宮或者宮腔鏡手術,對取出的子宮內膜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內分泌疾病 如黃體功能不好、無排卵子宮出血等。這樣的出血可能沒有那么規律,可以通過監測基礎體溫、黃體中期的孕酮水平或者借助診斷性刮宮協助診斷。
節育環 節育環放置時間過長,如果有移位、嵌頓,或是慢性炎癥反應,也可能引起月經間期出血,取環再觀察。
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病 這類疾病多伴有痛經,或者月經量增多。通過婦科檢查和B超,或者腹腔鏡手術,可以進行診斷。
如果確診是排卵期出血,一般對身體沒有什么影響。但假如患者出血較多、時間長,最好先做個診斷性刮宮,看看是否有其他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