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珍,白羽,韓睿敏,曹睿,徐向超,李川,4
(1.山西省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山西太原030001;2.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3.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0;4.山西省農業廳,山西太原030002)
山西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分子研究*
史新珍1,白羽2,韓睿敏1,曹睿3,徐向超2,李川1,4
(1.山西省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山西太原030001;2.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3.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0;4.山西省農業廳,山西太原030002)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論題之一,同樣,它也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每個時代的變革都因人類打破固有思維模式而創新,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更是肩負著時代變革、創新興國的使命。2010-12-01,山西省被確定為全國最大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而如何落實好國務院“以創業帶動就業”及省委、省政府“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地市級城市創新驅動發展,有效幫助高等院校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發展,盡快達到創業帶動就業的目的,構建合適的大學生創業模式,成為山西省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機制研究的重中之重。
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業模式;產業融合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隨著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傳統制造業較高的勞動成本和資源占用導致社會用工荒和大學生就業荒,特別是山西省的煤炭相關產業一直走下坡路,大量的年輕產業工人面臨“下崗”,年輕人陷入了就業難的困境中。而多數大學畢業生在就業發展的選擇上仍然將企業公司作為首選,自主創新創業的人很少。因此,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推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方式在實現自我就業的同時帶動社會需求,解決了其他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但是,許多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因經驗不足、缺乏良好的指導和足夠的資金支持,導致創新創業失敗。所以,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機制,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外部環境條件,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紀80年代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就已經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概念。在國際上,創業教育被認為是培育社會精英的一個重要環節。綜合對比國外發達國家的情況可以看出,創業教育幾乎貫穿了學生教育全過程,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政府都在積極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外部環境的形成。日本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創業教育的培養,其文部省和通產省聯合在小學階段推出了“就業與創業教育”;美國有1/2以上的州在高中階段就開展創業教育;法國一些地方政府在初級教育中直接引入創業實踐課程,“教中學生辦企業”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中小學全面展開。1999年,英國政府為了鼓勵創新創業,成立了“科學創業挑戰基金”。該基金側重于為本國學生、教師和企業提供創新創業的技能支持服務,同時,也為創新創業教育機構提供直接的資金援助。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所注冊的公司企業,英國在其成立的最初3年免除企業所得稅。
對于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優越的大中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投資創業環境具有全面性、綜合性和整體性,區位條件、產業配套、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優勢明顯,而且體制、人才等方面表現突出。這一現狀使大中城市更加容易創業成功。然而,像山西省這樣的內陸級中部省份,經濟、環境、機會、人才等問題與一線城市不可同比,相關資源配置相對不健全。在這樣現實的創業環璄下,研究一種適合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創業新模式,帶動高等院校大學生創業進而拉動就業是十分必要的。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中的時髦“熱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關注各類創業大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創業培訓(SYB),但是,真正進入“熱身”階段的為數不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大學生創業有“三缺”,即缺資金、缺經驗、缺心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高校與企業聯合不密切。有些方面的對接有形無實,雙向流動信息不對稱,政府資本無法有效帶動社會資本,導致社會資本短缺。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不高。從創新意識到創業行動的轉變過程比較困難,由省級部門牽頭的創新創業激勵手段偏少,沒有高度重視創新創業競賽的作用。③創新創業人才的歸屬感、被認知感不強。山西不缺乏人,也不缺乏人才、資金,但是,缺乏激發和挖掘創新創業人才的歸屬感、被認知感,也就是創新源的歸屬感、被認知感。④創新人才和資金流失比較多。本土人才流失嚴重,引進外來人才往往是被動拉取式的而不是主動進來式的。
山西省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情況基本與全國大同小異,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省教育廳負責的山西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每年評選400個左右非畢業班的全日制本科在校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項目。②團省委牽頭成立山西青年創業基地,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支持;同時,成立山西青創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青創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山西青創投資咨詢有限公司3家公司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融資擔保、貸款。③省人社廳、省財政廳設立的山西省大學生創業星火項目,定期評選、扶持符合山西省產業發展方向、成長性好、潛在經濟和社會效益好的創業項目。④太原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以科技項目的形式扶持太原地區全日制高校工科和有關理科專業在讀博士生,應屆畢業的碩士生、本科生,以及畢業3年內在本市領辦科技型企業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每年重點支持在讀博士生10名,應屆畢業碩士生和本科生各10名,博士生補助3萬元,碩士生補助2萬元,本科生補助1萬元。重點資助畢業3年內在本市領辦科技型企業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需是該企業的出資人),每年資助20項,分別給予5~15萬元的支持,對實施好的項目給予滾動支持。
對于接受新鮮事物較快的大學生,要想促進創新創業,必須培養他們大眾創新文化意識和觀念,激發大眾智慧創新源,這是創新存在的根本,就好像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陽光和水分一樣。2017年6月初,人社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多個部門發出通知,啟動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力爭實現2014—2017年引領80萬大學生創業的預期目標。在此過程中,要求各部門采取相應的措施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根據該文件的精神和山西省的實際情況,應在省級層面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資助計劃,增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創業能力,壯大山西省創新創業隊伍的基礎群體。
4.1 探索政府支持模式,推動主體大眾化
省級部門應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大賽的重要性,舉辦規模和影響力比較大的賽事,激發大學生智慧創新源,促進創新創業人才更好的互動和交流,提升他們參賽的積極性。
在實際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由政府機構牽頭,高等學校或相關機構競標承辦開放式的山西創新·創意·創業大賽,提高創新創業大賽的質量,提升品質。以“互動參與”的形式舉辦大賽,分各類創新·創意·創業項目專欄,提供和吸引創新項目配套的“一站式”服務,促使創新成果落地、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創業的參天大樹。②設立重量級的獎勵和基金,吸引省內省外的創新人才積極參加,包括學生團體和個人,甚至讓大中小企業團體也參與進來。不論職位高低,身份貴賤,不論大人、小孩,還是老人,只要有好的創新項目、點子、科技發明等,均可報名參加。③嚴格制訂大賽流程和要求,設立公平、公正的評選原則,努力做到3年成規模,5年樹立國內一線品牌,10年成為山西創新創業的一大特色。與此同時,還要盡力留住山西省的創新人才和創新資金,自然吸引外省天使投資和風投機構來山西投資,自然吸引外來人才來山西扎根創業,變被動引進式為主動索取式,讓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山西轉化。④通過創新·創意·創業比賽,樹立典型,讓獲獎者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產生創新歸屬感和榮譽感,進一步激發和帶動周圍人群創新創業的熱情,活躍創新氛圍,充分發揮蘊藏在大眾人群中的巨大創造潛力和獨立思考能力。⑤通過創新·創意·創業比賽,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花開遍每個角落,讓每個人從世界觀上都認同創新創業,從價值觀上都接受創新創業,最終形成大眾創新創業的文化和觀念,使得山西省創新創業能力螺旋式上升,成為全國雙創示范基地。
4.2 建立服務平臺,構建服務體系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養人才時,一定要與企業對接,工作要做到有形有實,高效利用和配置創新創業資源,加強科研教育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促進教育與創新的深度融合,培養創新型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可從以下幾點入手:①高等學校、企業、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產學研開放式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線上與線下溝通互動。高等學校、企業、科研院所可以通過開放式網上平臺和實地平臺查詢或者發布自身所需信息,做到高效利用和配置資源。②尊重個性發展,強化興趣愛好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培養學生敢于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發明創造,不怕失敗,勇于試錯,培育出真正的科學精神,切實改變應試的教育模式,塑造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教育模式。③在幼兒園、中小學、大學分層級設立創新創意選修課程,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引導孩子們從小參加創新創意活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基礎項目研究解決問題。④高校應定期請不同層次的專家開展“科技創新、創新創意”最新國際前沿動態講座,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觀念。
4.3 打造眾創空間,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降低創新創業門檻,使眾創空間脫離政府的硬性框架,遵循市場規律,開放式發展。政府應鼓勵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創新人才到校園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意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觀念。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以下3點:①眾創空間創新生態系統應多層次、多元化地吸納創新資源,無論是成熟項目,還是初級項目,只要通過相關審核都應吸納進來。有高有低,才能有機結合,相互發展。②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將創新創業項目的篩選和淘汰推向市場化,使經營者發揮更大的作用。③開放式的眾創空間應積極引導、鼓勵、幫助來咨詢和入住的每個人或團體創新創業,實現創業夢想。
通過以上措施整合創新創業要素,提升創新創業水平,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吸納優秀創業人才,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氛圍,在高校掀起創新創業的高潮,推動更多大學生積極投入到社會創業大潮中,帶動更多的青年創業就業。同時,還要組建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創業團隊,建立適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制,并通過實踐逐步建立有效的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措施。
G647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5.011
2095-6835(2017)15-0011-03
史新珍(1960—),男,漢族,山西嵐縣人,副研究員,主任。李川(1984—),男,漢族,山西襄汾人,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
〔編輯:白潔〕
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2015041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