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雯雯,葉賽,王軒雅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29)
提升船用燃料油供應質量維護船舶運營安全與環保
馮雯雯,葉賽,王軒雅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29)
我國船用燃料油市場,尤其是內貿船用燃料油市場燃油供應質量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質量安全堪憂,直接影響了水路運輸行業的運營安全、環保以及船員的職業健康。針對船用燃料油質量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從政策規范制訂、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提升技術配套、開展信息化建設,以及建立激勵機制等提出配套的對策建議。
船用燃料油;質量;安全;環保
船舶燃料供應作為水路運輸的相關配套產業,與水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1],船用燃料油的質量安全關乎航運業的安全、環保、健康發展?;诒U洗鞍踩痛瑔T身體健康,提高船舶環保性和經濟性的多方面需求,對船用燃料油供應市場進行了調研,分析了船用燃料油供應質量優劣對船舶運營安全、健康、環保等多個方面的影響,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船用燃料油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我國船用燃料油供應市場按照性質分為保稅燃料油供應市場和內貿燃料油供應市場。保稅油銷售對象主要為國際遠洋航線船舶,內貿油銷售對象主要為國內沿海航線船舶。由于油品來源渠道和管理機制等的不同,2個市場各自呈現不同的狀態。
保稅燃料油供應市場相對規范,供應質量有保障。保稅船用燃料油來源基本依賴進口,銷售對象為國際遠洋航線船舶。按照國家現行政策,該市場的產品可以視同出口,享受免增值稅、消費稅和進口的海關關稅等待遇[2]。2012年,我國保稅油需求量曾一度高達1 060萬噸,近幾年的年需求量穩定在870~900萬噸。保稅油銷售企業審批實行嚴格的資格審查,行業準入門檻較高,目前全國共有5家單位從事保稅船用燃料油供應服務,包括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應有限公司、中石化長江燃料有限公司、深圳光匯石油集團等。由于進口燃油品質較好、行業準入門檻高、企業質量控制嚴格、行業管理規范等,保稅船用燃料油的質量普遍較好,油的品質和價格等與國際接軌。
內貿船用燃料油供應市場魚目混雜,供應質量參差不齊。內貿船用燃料油來源主要是國內企業加工生產的調和燃油,主要銷售對象為國內沿海船舶,目前年需求量大約在1 200萬噸。自金融危機以來,航運業遭受沉重打擊,運營慘淡,同時隨著稅費的增加及最近幾年國際油價的逐年上漲,航運業營運困難并且行業復蘇緩慢,促使船舶趨向于選擇價格低廉的燃料油,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成本過快增長的壓力。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內貿水上供油企業超過上千家,供應市場較為混亂,魚龍混雜。市場參與者包括原交通部所屬的水上專業供油企業(中石化長江燃料有限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應有限公司、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所屬銷售企業、部分港航企業的供應公司和民營供油企業。尤其是民營供油企業數量眾多,發展迅速,服務對象主要是沿海捕魚船只和長江沿線往來船只,當市場資源寬松時,市場份額最高可達50%.燃料油產供企業魚龍混雜,尤其是數量上占據絕大多數的小作坊、小公司等運營管理普遍不規范,企業自律性差,千方百計降低燃油質量,來換取價格的絕對競爭優勢,甚至在個別港口已經很難找到質量優良、價格合理的油品。內貿輕質燃油和重質燃油的價格“虛假倒掛”現象嚴重,越是輕質燃料油,質量反而越差,價格反而越低,這也是我國內貿船用燃料油市場已經不再健康的表征現象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針對船用燃料油的監管偏弱,監管方式單一,懲罰措施薄弱,致使劣質油供油企業有恃無恐??傮w來講,在行業監管幾乎一片空白的情況下,魚龍混雜、低價而劣質競爭的內貿供油市場迎合了船舶降低燃油成本的迫切需求,最終形成內貿燃料油逐步走向劣質化的惡性循環,內貿油的整體品質隨著我國煉油技術的進步不升而反降,內貿市場供應質量現狀值得深思。
我國的船用燃料油在實際使用中,由于劣質油內在組分存在問題,使用中便隱患重重。劣質油不完全符合船舶的使用需求,尤其給船舶航行安全、人員接觸健康、經濟熱性能和大氣污染排放帶來顯著的不良影響。
劣質船用燃料油調和原料的組分性質及其原料的不穩定性,造成油品相容性出問題的概率變大。一些不良組分會與油漿等渣油料發生沉渣反應,在不確定的溫度、不確定的油品流通位置生成沉淀物,容易導致柴油機油路堵塞,甚至在沉淀柜就絮凝而泵不出油,容易導致發動機工作失常、發動機當機的重大安全風險[3]。
劣質船用燃料油石油烴組分達不到船用燃料油應有的標準,熱值降低,使用過程中很容易汽化,容易造成氣缸咬死,使船舶瞬間喪失動力。若在大風浪情況下發生此類事故,可能直接產生船毀人亡的惡劣后果。1986年,廣州海事局從羅馬尼亞接收的5 000載重噸的德堡輪,就因在印度洋季風發生的時期因發動機故障導致突然停機,沒有動力的船舶在風浪中因劇烈晃動被掀翻,船上的35名中國籍船員中33名遇難,剩余2名船員在海上漂流長達24 d后才獲救。
劣質油油品燃燒性差、著火性差或霧化效果差造成滯燃期拖長,導致后燃現象嚴重,排氣門結堵并冒黑煙。在使用合標燃料油的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水平上,加重了燃油燃燒后排放的大氣污染。低質量燃料油所添加的煤焦油系列物質燃燒后產生的煙氣已被證明可對環境產生嚴重污染,而這并不符合作為我國基本國策之一的保護環境的要求。
船員接觸燃料油機會增多。低質量的船用燃料油中大顆粒物質多,容易造成發動機濾網堵塞,需要由船員手動清洗,每天的頻次甚至在10次以上,相比使用高質量燃料油平均每月1次的清洗頻率,船員接觸燃料油的機會大大增加。同時,有毒有害物質給船員身體健康帶來損害。煤焦油等系列調和物質中含有的稠環芳烴、噻吩、苯酚等具有較高的毒性和較強的“三致”作用,可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被人體吸收,有誘發皮膚癌、肺癌、直腸癌、膀胱癌的作用。
船舶營運經濟性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點:①燃油熱效率降低,經濟性變差。煤焦油等調和原料因其原本芳烴、稠環芳烴多的緣故,熱值普遍比由石油獲取的烴類物質的熱值低,造成油品的經濟性下降[4]。中遠集團內部實驗的相關數據表明,添加了煤焦油等物質的低質量燃料油與合標燃料油相比,其實際發熱值相對應有的發熱值的綜合效率損失高達10%以上。②設備設施損耗增加,船舶修造成本提高。煤焦油系列調和原料所攜帶的雜類化合物,以不明確的狀態混入調和成品中,會在油品噴入燃燒室后,加大磨損、增加腐蝕,縮短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提高設備故障率,帶來船舶修造成本的增加。
針對燃料油供應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升船用燃料油市場的油品質量已經迫在眉睫。為此,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健全燃油監督管理、落實激勵資金配套等一系列綜合性措施,標本兼治,才能切實起到保障船舶用油安全和環保的目的。
完善相關法制,制訂燃料油產供銷的相關政策規范。研究制訂《船舶用油規范》,明確不同類別船舶所對應的可使用的燃料油的類別范圍,規范船舶的選油用油行為,市場按照《船用燃料油》標準供應多種類油品,船舶依據《船舶用油規范》選擇和使用限選范圍內的油品。
研究制訂《船用燃料油質量監督管理條例》,通過明確監管主體、對象、范圍及方式等,規范相關監管部門、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和航運單位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特別是法律責任和相應的處罰要求,使對燃料油的監督管理有法可依,維護產供油市場秩序。
健全監督管理,完善船用燃料油供應的市場準入機制。建立健全監管船用燃料油從加工到使用各環節的相關監管部門的機構和人員設置,合理劃分職責范圍,推進船用燃料油監督管理工作規范化和常態化,廣泛開展對船用燃料油調和加工業、燃油加注業、航運船舶的油品質量檢測工作和執法檢查。從現實情況看,市場準入門檻低是內貿燃油市場混亂的問題根源之一。完善船用燃料油調和和供應的市場準入機制,推動和鼓勵經營規范、信用度高、質控能力強的企業的發展。嚴格經營資質審查,提高經營準入條件;清理整頓燃油供應市場,對現有散、亂、差的調供企業依法進行取締、關閉或限期整改,規范供應市場經營行為。
促進船舶燃油系統設備設施改造,強化船舶發動機燃油轉換技術應用,提升船上人員燃油轉換操作水平;推進船用燃料油加工企業配置燃油加氫脫硫設備設施,強化燃料油加氫脫硫技術研發,促進低硫油加工成本不斷降低;完善油品檢測技術的應用,促進油品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提高監管部門燃油檢測設備設施配置水平,為船用燃料油監督管理和快速執法提供有力支撐。
發揮“互聯網+”功能,提升燃油質量保障的信息化水平。應用現代物流技術,提升燃油質量保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符合市場需要、安全、高效、便捷的新型船用燃料油流通體系[5]。運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實現對油品的溯源功能,監控燃油流通的全過程,保證油品的標準化建設。
嚴格補(獎)優罰劣,鼓勵優質船用燃料油供應企業發展。對劣質船用燃料油供應企業依法進行嚴格懲處并罰款,而對堅持供應優質船用燃料油的企業給予資金補貼或獎勵。另外,在目前航運企業經營仍顯困難的情況下,考慮對航運企業使用優質燃料油所引起的燃油成本的上升提供補貼。在此情形下,建立和完善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明確資金補貼辦法也將是十分必要的。
[1]尤成德.我國船舶燃料供應市場分析與展望[J].水運管理,2008,30(3):19-22.
[2]王魯星.中國船供油行業面臨的挑戰及前景展望[J].國際石油經濟,2015,23(11):62-66.
[3]胡曉微.劣質船用殘渣型燃料油給柴油機帶來的危害[J].中國遠洋航務,2014(4):48-50.
[4]胡曉微.船用燃油的使用經濟性分析[J].中國遠洋航務,2014(7):56-58.
[5]姚亞平.提高燃油質量助力中國“綠色化”[J].中國遠洋航務,2015(4):16.
〔編輯:劉曉芳〕
U677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8.084
2095-6835(2017)18-0084-04
馮雯雯(1985—),女,山東泰安人,碩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師,從事交通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