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晗,向楷雄,夏志美,王建麗
(湖南工業大學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湖南株洲412007)
材料學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陳晗,向楷雄,夏志美,王建麗
(湖南工業大學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湖南株洲412007)
實施“創新+創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既是現代教育的本質要求,又是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思路。近些年,隨著材料產業和技術的高速發展,對材料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作為應用型人才重要培養“基地”的學校,應當把握人才市場需求,開設材料學專業,同時結合學校職業化教育實際,制訂并實施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材料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材料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融合式
走專業化和創業化融合之路是新形勢下學校人才發展的重要出路。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競爭形勢的日趨激烈,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有機融合,既是應對人才市場需求的一種必要反應,又是學校擴大學生就業途徑,培養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由于材料學是新興行業,且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具有良好的就業前景。因此在我國的各大學校中,材料學專業則成了重要學科之一。也因此,材料學專業成了實踐“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的“絕佳選擇”。以下,筆者將結合材料學科專業特點及學校學生特點,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創新、實踐平臺構建和人才培養質量評估5方面入手,進一步探索“創新+創業”教學模式在材料學專業中的具體實踐。
設置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材料學專業實踐“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的重要依據,也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材料學專業實踐“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的初衷在于為進一步滿足市場對材料專業人才的需求,培養出專業型、創業型人才,以進一步提升材料學科專業就業率。基于此,材料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當實現由傳統只重專業型“單一式”人才培養目標向專業型、創業型“復合式”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在具體目標的制訂上,應當分為以下2個層次:①培養面向材料專業對口企業的人才。這類人才不僅需要具有扎實的文化功底,而且還應當具有創新的材料學理念和過硬的專業技能。②培養較高層次的材料學創業創新人才。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堅持以此為導向,開展高層次的教育教學活動。
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設立材料學專業的最終目標在于為國家、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對于材料學專業學生而言,其主要出路在于就業和創業2方面。而在實施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只重“就業”培養而忽視“創業”培養,也不能只重“創業”培養而忽視“就業”培養,而應當雙管齊下,在向學生傳輸專業就業基礎知識,提升其能力的同時,也要兼顧創業知識及技能的教學,達到兩者兼顧的目的。為實現此目標,除了需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進行改革之外,還應當針對材料學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將“創新+創業”有機融合。
為此,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重構材料學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使其符合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式教學需求:①加強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一方面,可以通過在課程教學內容中增加創業教育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和積累材料學創業知識時,能夠自覺樹立起自主創業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學生創業意識的訓練,通過開展模擬創業活動等,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通過強化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為材料學專業實踐“創新+創業”模式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②強化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結合。與其他專業相比,材料學專業教學實施“創新+創業”模式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材料學本身就屬于新興專業,是最具有創新和創業潛力的集中地帶,因而,“創新+創業”模式在材料學專業中的實踐是基于堅實的現實之上的。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注重材料學專業教育及互聯網創業教育的相結合,做到密切聯系理論與實務教學,努力拓寬學生創業思維和領域,進而引導其積極利用專業資源實現創業。③豐富選修課程知識。有效的創新和成功的創業需要多方面的準備,其中,充足的知識和經驗無疑是重中之重。為此,可以讓材料學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及創業的方向去選擇創新創業相關的選修課,以選修課補充現有專業課程體系的不足,重構“創新+創業”融合式課程體系,在材料專業教學實踐中進行創業教育的滲透,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思維,提升其專業技能和創業能力。
在實踐中,關于教育實施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方面的經驗,德國的“雙元制”與英國的“導師制”無疑是其中較為典型的2種。而材料學專業要想成功打造“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是經濟性較強的一種方法。對此,可以從“雙元制”與“導師制”基礎上延伸開來,結合校企結合的現實基礎,構建材料學專業“校企結合雙導師制”的教學培養模式,即由一位校內導師和一位校外導師擔任學生個體或團隊創業的指導教師,使理論知識與創業技能成功對接,專業導師與創業導師成功對接,共同促進學生或者團隊創業知識技能、創新能力及創新精神的提升。“校企結合雙導師制”的具體實施應當以3年為限:第一年以校內導師為主,加強對學生創業意識的激發與培養,為學生創業答疑解惑;第二年和第三年則開啟“雙導師制”,為創業學生和創業團隊提供一位校外導師。在此期間,校內導師主要負責創業的理論指導,以及加強與創業學生或團隊的溝通和聯系,校外導師則主要負責創業實踐指導,教育學生學會使用創業思維、創新方法來進行實踐。
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實踐,專業教育需要與實踐相結合,創業教育更需要實踐孵化平臺。為此,搭建專業教育和創業孵化平臺至關重要。對此,材料學專業可以加強與專業對口企業的聯系與合作,通過開展校企合作,為學生專業實踐和創業實踐提供平臺。“創新+創業”平臺的搭建應當遵循分層原則,具體實踐中可以將其分為以下3個階段:①主要是校內學習階段的專業實踐平臺搭建。這一階段,學校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創業學習、平臺參觀、企業識崗實習活動,引領學生深度認識和了解材料學專業,并讓學生親身感受創業的氛圍。②主要是實習階段“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帶領學生進入企業半工半學,一方面為了幫助學生內化理論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另一方面也為提前使學生步入社會、行業,去學習和積累經驗。對于材料學專業而言,這一階段則應當積極搭建“創新+創業”相結合的實踐平臺,通過開展知識競賽或者實習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去解決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問題,以此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達到提升創業技能的目的,為學生開展創業實踐奠定基礎。③主要是在工實戰階段創業孵化平臺的搭建。這一階段,學生大多已經深入到企業實地開展工作或者進行自主創業實踐。對此,學校應當積極構建創業孵化平臺。例如,積極聯系校內外互聯網創業實戰平臺開展學生創業大賽,使學生在真實的創業環境中去感受創業的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和思維,有效提升學生創業素質。通過創業實戰,訓練學生創業基礎技能,為學生日后創業打基礎。
總之,材料學科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應當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創新、實踐平臺構建等方面入手,通過強化研究和實踐,以進一步提升材料學科人才“創新+創業”培養成效。
[1]朱克煒.材料學特色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08).
[2]陳玉蘭,張學兵.高職材料學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9(08).
G647;TB30-4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8.113
2095-6835(2017)18-0113-02
向楷雄(1983—),男,湖南工業大學講師,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編輯:劉曉芳〕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16D07);2015年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省級項目(15C23);湖南工業大學校級思政項目(2015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