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李冰,林愛民
(本溪供電公司,遼寧本溪117100)
10 kV配網自動化的規劃及實施
李斌,李冰,林愛民
(本溪供電公司,遼寧本溪117100)
目前,我們已對配網自動化管理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即“通過電子、計算機、通信與網絡,把配電網在線參數與離線參數、配電網參數與用戶參數、電網構架與地理狀態予以信息整合,進而構建整體的自動化系統,達到配電網與相關設備正常運行與事故狀態下的監測及保護目的”。因此,完善10 kV配網自動化規劃勢在必行。以10 kV配網自動化的規劃及實施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予以深入探究,相關內容如下所述。
10 kV配網;自動化;數據采集;監視控制系統
配電自動化的根本目的,即對范圍內的柱上開關開與配電變壓裝置進行監控與協調,這樣不僅要實現饋線自動化終端的“三遙”功能,還要具備故障的評定及控制。10 kV配網自動化需直接面對用戶,同時其內部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所以10 kV配網自動化需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及多系統接口功能。較之以往的系統,10 kV配網自動化在使用上的特性更側重于集成性和協調性。
10 kV配電網的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功能,即經遠程測控終端與饋線終端設備采集電網的實時信息,經相應的通信舉措,把參數傳輸至前置機,在此基礎上經計算機網絡將參數傳輸至后臺服務設備予以整體處理,為其他功能工作站提供相關參數。配電網負荷管理即控制用戶負荷,同時可輔助控制中心工作者制訂負荷控制模式與計劃。削峰與降壓為負荷管理基本功能。同時,10 kV配電網管理機制還具備通過軟件估計負荷增減的預報系統,依附于層次及系統對控制舉措予以評定分析。對10 kV配電網管理系統根據重點分成以下3個層次:①基本應用系統,包括狀態分析、拓撲、負荷預警、短路電流電壓及無功控制;②延伸應用系統,包括饋線負荷調節、變電所負荷調整及按相制衡負荷;③特定應用系統,包括故障電話處理與區域性負荷警報。10 kV配電網的幅度調制/調頻/圖紙地理參數機制功能均為配電網的圖紙管理。附帶相應電力裝置與線路的街道地理區域圖,即為配電網予以管理及維護電力裝置的主要工具。
我們將配電自動化的控制體系歸納為2類,即分布式就地控制和遠方集中控制。第一類過去一直被應用在故障隔離方面,但是此類體系并不具備通用性與擴展性;而第二類則需依附于通信系統才能完成,此類體系適用于構建完整的自動化平臺。而目前小電流接地保護大多要依附于零序電流而實現故障選線。由于在工作過程中的技術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進而造成小電流接地選線的正確率不超過20個百分點。實際的配電網運行需利用“Pulling method”予以選線,因此新原理小電流接地保護已被逐漸重視。
要對單一的輻射類網絡予以全面的環網優化,使其趨于多元化發展,完善供電范圍及線路,調整負荷分配。
10 kV配網管理模式的整體設計要側重于安全、開放、有效、穩定、可維護、模塊化設計、擴展性7個方面。針對目標程序設計,我們可依附于電力機制去構建系統模型。需具有核心模塊與基本功能,其中包括自動繪圖幅度調制、裝置管理調頻的配電圖紙地理參數機制。自動繪圖通過數字化設備,手工輸入地圖,利用矢量化進行相關操作,將其調節成矢量圖。亦可通過測繪系統提供的有效電子地圖,在此基礎上獲取矢量圖。而10 kV配網設備管理要涵蓋設備運行狀態與設備技術檔案管理,因此不僅要有著較強的存儲功能,隨時錄入狀態變化,同時還需具備設備技術檔案及運行狀態查詢與區域查詢能力。10 kV配網設備管理是以電壓等級與線路組織設備為基礎的,變電裝置以變電所結構參數、管理變電所及所轄裝置為基礎,用戶表計管理的基礎則為用戶組織參數與管理用戶信息。
10 kV配網自動化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功能需具備地理信息和裝置信息。地理信息系統要很好地匹配于配網運行管理及構建分層管理。圖紙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漫游、縮放、編輯、導航及自動計算距離。10 kV配網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需要有參數搜集、傳輸、予以參數處理、計算以及報警等功能。10 kV配網自動化要實現故障全面定位、隔離及自動恢復供電功能,可以自動調節負荷,使電網制衡,且通信系統需具有多元化特性。
故障電話管理直接通過電話予以第一時間管理,其中要有較強的故障檢測、故障位置、客戶故障電話管理等功能。其管理我們可以歸納為2大類,即自動接聽和人工接聽。停電管理要制訂相應的故障范圍,同時予以診斷,而且要錄入相關參數,在此基礎上予以有針對性的搶修工作。而客戶參數涵蓋了電表管理、電管理、電量管理及服務申請結算。10 kV配網配電管理需要根據圖紙進行管理,進而去完成配電網的運行管理任務。
配電網的運行管理任務涵蓋了裝置檢修管理、裝置巡視管理、檔案管理與統計管理,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拓展工作票管理、計劃管理與工程規劃管理。
綜上所述,10 kV配電網的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功能,即經遠程測控終端與饋線終端設備采集電網的實時信息,經相應的通信舉措,把參數傳輸至前置機,在此基礎上經計算機網絡將參數傳輸至后臺服務設備予以整體處理,為其他功能工作站提供相關參數。10 kV配網管理模式的整體設計要遵循安全、開放、有效、穩定、可維護、模塊化設計和擴展性理念。同時,一定要有核心模塊與基本功能,其中包括自動繪圖幅度調制、裝置管理調頻的配電圖紙地理參數機制。伴隨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10 kV配網規模與基本構架均發生了內在的改變。持續深化10 kV配網運行與管理的自動化能力,即為現階段社會對配網的基本需求,此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配網管理系統的完善。10 kV配網管理具有涉及面廣與多元化的特性。在規劃及建設環節,我們要進行整體分析。而伴隨電力市場化的發展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成熟,在未來會有大量的前沿技術被滲透至10 kV配網之中,10 kV配網自動化程度會逐漸深入,進而為配網的穩定運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1]易湘生,劉松彬,王金龍.“配網自動化”——電力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N].中國貿易報,2011-03-24.
[2]謝吉華,李揚,唐國慶,等.鹽城市10 kV配網自動化的規劃與實施[J].江蘇電機工程,2013(01).
[3]馬韜韜,郭創新,曹一家,等.電網智能調度自動化系統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4(09).
[4]劉健,倪建立,陳源,等.銀川城區配電網自動化系統[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3(08).
〔編輯:劉曉芳〕
TM76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8.126
2095-6835(2017)18-0126-03
李斌(1970—),男,滿族,遼寧本溪人,大專,
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10 kV配電網規劃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