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國網福建福安市供電有限公司,福建寧德355000)
供電企業電力營銷優質服務提升策略探討
林濤
(國網福建福安市供電有限公司,福建寧德355000)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對電力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這就要求對供電企業中的營銷服務進行有效改善。由于電力營銷在一定程度上對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影響,提供優質服務可以將企業的總體形象提高。從現階段供電企業電力營銷服務策略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提升策略,對供電企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供電企業;電力營銷;優質服務;服務意識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電力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這就要求供電企業不斷完善電力營銷,從而在服務管理上進行優質轉變,從而使經濟效益提高。但在供電企業電力營銷服務策略中存在一些不足,這就要求供電企業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改善,從而使供電企業有效發展。
長久以來,我國的電力營銷沒有相對明確的服務觀念,供電企業中的服務人員沒有重視用戶的要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供電企業對電力營銷有所重視,但并未真正形成電力營銷觀念。供電企業的服務工作只是單純地停留在相關規定和要求之上,導致供電企業中的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比較薄弱。一些供電企業中的服務人員只是增強了服務熱情,并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服務觀念,服務質量無法提高。
在我國的一些供電企業中,采用的設備比較落后,這就不能有效管理電力用電負荷,不能滿足用戶對電力檢驗服務和查詢服務的要求。現階段,供電企業電費收繳的方法比較單一,不能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供電企業存在用戶信息資料數據庫建立缺失的情況,不能對用戶進行分類服務,嚴重影響了供電企業的信譽,提升了供電企業的營銷風險。
目前,供電企業中的用戶數量在不斷增加,信息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從而給供電企業服務人員的營銷工作帶來了挑戰。很多供電企業在內部工作管理中缺乏比較完善的服務體系,在日常的服務工作中無法與用戶取得直接聯系,不能及時解決用戶的問題。供電企業的服務管理水平較低,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未合理地安排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給供電企業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供電企業電力營銷服務對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很多企業的服務人員沒有良好的服務理念,未將營銷策略充分運用到服務之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較低,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專業素質不高的情況,無法建立一支專業的服務隊伍,影響了供電企業的發展。
在供電企業中,應完善營銷服務,這就要求供電企業中的管理人員具備良好的營銷工作理念。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用電量也在不斷加大,要求供電企業將電力營銷服務水平進行有效提升,從而保證供電企業的正常運行。供電企業要增強營銷服務意識,從而完善營銷制度和方法,滿足用戶的電力要求,為供電企業的發展助力。
供電企業要對電費回收制度進行完善,從而提高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這就要求供電企業中的管理人員要充分掌握電費回收制度。在我國社會之中,供電企業要對電費回收制度不斷完善,還要細化供電企業中的電費標準;建立工作崗位責任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讓用戶認識到電費拖欠行為的后果,從而使用戶的用電意識增強,為供電企業的營銷工作鋪平道路。
在供電企業的正常運行之中,很多工作人員未考慮工作中的問題,在一些方面出現疏忽,未將用戶的問題及時解決。這就要求供電企業完善服務策略,在企業內部建立監督機制,保證供電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供電企業要與用戶進行有效聯系,設立意見簿和投訴箱,收集用戶的意見并有效分析,改善電力營銷服務,從而提高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電力營銷服務中,相關營銷人員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供電企業中的管理人員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及時解決用戶出現的問題,提高用戶的滿意度。供電企業中的營銷服務人員要建立團隊之間的合作,將團隊的優勢有效發揮。在供電企業中,應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知識培訓,從而將其綜合素質有效提高。
我國現階段的供電企業電力營銷服務策略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這就要求相關企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營銷服務水平,為供電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陳環.供電企業電力營銷優質服務提升策略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4(19).
[2]陳韻儀.關于供電企業電力營銷優質服務提升途徑研究[J].電子測試,2016(16).
[3]陳麗虹.芻議供電企業電力營銷優質服務提升途徑[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24).
[4]祁鳳婷.提升供電企業電力營銷優質服務策略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0).
[5]陳生英,喬海春.淺談供電企業如何提升電力營銷優質服務[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4).
[6]王新宇.供電企業電力營銷優質服務提升途徑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6(33).
〔編輯:張思楠〕
F274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6.048
2095-6835(2017)16-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