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梓云,潘楚嫣,姚明杰,鄭鵬,鄭繼鵬
(中國民航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天津300300)
對大學現有校園軟件分類與整合的研究*
韓梓云,潘楚嫣,姚明杰,鄭鵬,鄭繼鵬
(中國民航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天津300300)
隨著互聯網用戶群的日益龐大,互聯網產業正扮演著市場經濟中的重要角色,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傳統的通訊手段。在互聯網普及廣泛的時代,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已經不局限在娛樂和交友范圍內。為了提高大學生生活質量,校園APP對大學生在校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信息進行了分類整合。其服務按資源內容大致可分為日常學習、服務生活、校園管理和科研研討等方面。因此,在服務廣大師生、資源相互交互的同時,可更好地加大校園宣傳及管理力度,實現單一平臺解決多平臺的用途。
校園APP;高校;校園管理;教務系統
目前,智能手機大量普及,但高度集中于一個高校的APP非常少。因此,根據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我們對各學校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將大學生日常所能涉及的部分納入此平臺,開發一款具有社交、信息流通、物品交換等多重用途的網絡平臺,解決多種平臺形式單一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網民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上網,移動APP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興起和發展。
基于調查問卷的結果,采用內容分析法從橫向、縱向對大學生手機APP和教育類APP的使用情況進行系統化分析,梳理了娛樂APP、社交APP、生活服務類APP和教育類APP的特色功能,結合教育類APP使用現狀,從3個方面對教育類APP提出了科學、有效的設計開發建議:①體驗極致化,操作簡單化;②設計多樣化,功能細分化;③界面統一化,內容專業化。
由于各大高校大力推進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基于數字化校園移動APP客戶端成為高校數字化建設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結合高職院校數字化移動校園APP建設的特點,以筆者所在學校移動校園APP的建設為例,對數字化移動校園APP客戶端的功能模塊進行了設計,以實現完善數字化校園、增強校園數字化信息與網絡的應用廣度與深度,全面提升師生數字化校園體驗的目標。因此,我們將對大學生現有生活網絡進行分類、整合,常用的移動端主要分為日常學習、服務生活、校園管理和科研研討。
1.2.1 移動教學需求
課程表(目前,如果想在課余時間上課,可通過學校的教務系統或“超級課程表”來查詢,有了這款APP的存在,我們可以在系統中方便、準確地查到課程安排,同時,還可以對任課教師在學生中的受歡迎程度進行評價,以此來改進授課方式)、自助選課、教室使用情況(方便學生選擇自習室)、考試安排、學術交流(復習資料相互借鑒參考,“一幫多”輔導計劃)、課堂簽到等功能。
1.2.2 生活服務需求
代取快遞、代打水、代買代購、失物招領、組隊出行、交友信息、兼職信息、校園地圖、二手交易、餐飲信息、班車交通信息、快遞查詢、本地交友等絕大部分師生日常需求量極大的服務等待被電子化規范,提升便捷性。
1.2.3 校園服務需求
目前,大學社團管理問題突出,傳統的方式已不能滿足大學生組建社團、管理社團的要求,傳統的管理方式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工作傳遞與交接效率低下,宣傳信息、通知海報發布不能有效到位。學生們關心的大學豐富的活動與講座以及校園新聞、學術論壇、教學科研、專題熱點、就業信息、通知公告等功能都散落在各個平臺不能及時發現。目前,各社團與活動信息發布都是由各單位獨立負責,學生們需關注某一微信公眾號或其他方式獲得這一單位的活動信息。這個新的平臺可以將各社團的信息都整合在一起,方便了學生查找校園信息的同時,也擴大了校園活動宣傳信息的廣度。
為了確實了解師生需求,我們面向全校師生展開“校園APP內容設定”的網絡調查,并隨機選取了1 000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以下總結3項突出需求。
交友、結伴出行、舊物交換分別名列同學們心目中校園APP最需要的內容的前三位,此外,校園招聘、活動通知、校園新鮮事、自助繳費、請假銷假等模塊對于學生而言也十分有幫助。目前,學生通過獲取校園各種信息的主要途徑74%來自微信平臺,剩余26%分別來自其他7個不同的社交平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校園信息分布零散,學生不能在一個集中、有效的平臺收集以上重要信息。
78%的學生有閑置并有意出售的商品,表示不介意使用7~9成新商品的同學占到了72%,然而,卻沒有一個平臺專門為本校學生提供二手商品買賣交易的信息。
“你有讓別人代買的需求么?”這一問題中選擇“沒必要”這一選項的人數僅占了34%,從而看出需要“代買”的群體也不在少數,而這就是我們可服務的“市場”。
諸多數據表明,具有實際用途的應用深受學生們的青睞,以整合校園信息為中心的APP其內容及功能不僅要盡可能地覆蓋學生們的日常需要,同時,也要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
從對本校學生學習及生活開展的調查結果發現,沒有一個可涵蓋本校學生日常生活的平臺,各類APP層出不窮,但適合于各個高校本身的沒有出現。在調查后我們發現,此類APP確實具有開發的可行性。因此,我們團隊最終確立研發一款校園APP,針對每個具體的學校為目標。了解到很多軟件在某一方面確實很完善,但當學生的需求變得多元化時,單一的軟件不能滿足他們在校園的需求,需要一款校園APP可以盡量涵蓋學生校園的日常信息,最大限度地滿足高校師生學習、生活、工作需求。
我們團隊對本校學生的網絡生活進行了整合,開發了一款適合本校學生的APP。
在成品初具規模時,我們曾讓周邊的同學試用,學習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通過手機APP終端來解決。出于便利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的角度所研發的這款APP注重了用戶體驗,根據反饋我們填充了APP的內容、完善了界面的設計,以給予用戶更好的體驗。
每一款產品的功能都是隨著用戶不同的需求逐漸累加而成,因此,研發出高效、實用的功能是校園APP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們可以加以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在學校有關管理部門的監管下,鼓勵廣大師生一起完善這款校園APP,這樣在了解用戶需求的同時,又能挖掘學生創造的潛力,促進師生交流,從而發揮研發團隊的技術優勢,最終實現了”校園服務”“生活服務”“移動教學”“移動工作”集一體的校園APP——“懶人校園”。
整個項目完成后,相當于做了一個可以讓學生使用自己校園的APP,希望有朝一日新生入學之前可以通過這款APP了解學校所有動態。
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這款校園APP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最“體貼”的服務。
[1]徐瀅瀅.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移動校園APP客戶端設計[J].通訊世界,2015(21).
〔編輯:張思楠〕
G647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6.112
2095-6835(2017)16-0112-02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IECAUC201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