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丕龍
(太原市公安消防支隊,山西太原030000)
我國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探討
陳丕龍
(太原市公安消防支隊,山西太原030000)
我國文物建筑在材質、構造等方面與現代建筑截然不同,自古以來,中國的文物建筑均是土木結構、竹木結構筑,尤其是木結構、磚木結構是自古以來的核心原材料。文物建筑是我國絢麗的瑰寶,然而,許多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都存在著極大的隱患,針對我國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簡述了文物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對策,以期促進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水平的提升。
文物建筑;火災;消防安全;木構件
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文物建筑便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文物建筑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了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近年來,文物建筑失火事件不斷發生,使祖國文化遺產遭到了不可彌補的損失。2013-03-11T20:30,云南省麗江市古城發生火災,起火原因為古城某店鋪老板9歲的兒子在店內二樓臥室玩火,用打火機燒手工藝品線引發衣柜上的可燃物著火。此次火災燒毀民房107間,涉及13戶,其中客棧4家,6個院落過火面積為2 243.46 m2。
2015-01-03T02:50,云南省大理州巍山縣拱辰樓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300 m2,600多年歷史古跡全被燒毀?;馂闹苯釉驗殡姎饩€路故障引燃周圍可燃物,蔓延擴大造成火災,此次火災起火點為拱辰樓東南角夾層上方。沉痛的火災教訓告訴我們文物保護任重道遠,必須警鐘長鳴。
據統計,2010年至今,已有3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出現火情和發生火災事故,很多重要的文物建筑在熊熊大火中受到嚴重損毀甚至全部滅失。因此,應探究文物建筑的建筑特點、火災成因及防火措施,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預防文物建筑發生火災事故。
我國文物建筑多為木質結構建筑,由于建造的年代較長,這些木構件干燥腐朽,耐火等級均為三級和四級,極易燃燒,同時文物建筑內往往存放有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比如帷幔、天帳、飄帶、字畫等,使文物建筑的火災荷載進一步增大。
古人在建造房屋時一般根據地理形勢,利用自然條件,依山就勢,自由布局,建筑往往連片布置,有的甚至近百戶連成一片,房屋之間緊密相連,防火間距小,甚至于無防火間距。一旦發生火災,易迅速蔓延,形成火燒連營的局面,造成巨大的火災損失。
我國多數文物建筑遠離城市,有些甚至位于高山深谷之中,道路崎嶇,造成常規消防車難以通行,難以及時滅火。另外,在文物建筑群內的道路狹窄,街道彎曲,消防車無法進入,一旦發生火災,將給撲救帶來很大困難。
我國現存文物建筑普遍缺乏水源,消防用水供應嚴重不足,很少在文物建筑內安裝現代化的防滅火設施,只配備了滅火器等小型滅火設備。另外,由于自身防滅火意識不足,又缺乏專業隊伍,大大增加了文物建筑消防工作的難度,易導致小火釀成大災。
通過總結歷次文物建筑失火的成因,我國文物建筑火災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①用火不慎引發的火災占總數的37%;②電氣設備使用不當引發的火災占總數的21%.
因用火不慎造成的文物文物建筑失火,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①日常生活用火不慎。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除了古建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原住居民,古建單位還陸續引進了許多的承租經營者。這些管理人員、原住居民和承租經營者對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消防安全意識淡薄,違規經營、違章用火、用電、用氣現象普遍。他們為了生活的方便,或在文物建筑周圍搭建的棚屋內或直接在文物建筑內使用液化石油氣、取暖爐等火源燒飯取暖,這些火源一旦使用不當,易引燃文物建筑,造成文物建筑火災。②文物建筑維修施工中的用火不慎造成火災。文物建筑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風雨洗禮,必然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毀損,需要及時搶救、維修,做好文物建筑的修復工作也是每代人的義務。然而,修復過程中必然會使用木材、油漆等大量可燃、易燃材料,同時,還會使用電氣焊、噴燈等明火設備,這就對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造成了威脅。
隨著文物建筑房屋利用率不斷提升,文物建筑房屋的占有人除了在房屋內安裝照明設備外,還大量安裝了空調、電視、冰箱、電扇等大功率電氣設備,導致電器超負荷問題嚴重。同時,還出現了未經批準亂拉臨時電線的現象,電線就敷設在文物建筑的梁柱等木質構件上,很少有塑料穿管的保護。如果出現用電不規范的現象,比如電線短路、絕緣破損、電線老化等,極有可能將木質構件引燃,引發火災,這就為文物建筑埋下了火災隱患。
其他因素包括3類:①吸煙、燒香、燒紙等火源增多,我國很多文物建筑是寺廟、道觀,隨著香客的增多,香火旺盛,有大量明火的使用。②人為縱火。指某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放火燒毀文物建筑的行為。③雷擊、長期干旱、高溫自然界因素。
具體工作主要分為以下4方面:①強化政府主管責任,各級政府應加強對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統籌協調,建立專門的消防管理機構,落實消防工作經費,加強現役、專職消防力量建設。②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在政府主導下協調城鄉規劃部門、發改、住建、旅游等部門,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將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納入綜合治理、協同管理范疇,形成齊抓共管合力。③明確村(居)民委員會協管責任,落實消防安全網格管理制度,建立專職或志愿消防組織,履行日常消防安全檢查職責。④明確單位(商戶)主體責任,實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定期開展消防安全評估和自我檢查,提高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
對于文物建筑周圍的改造建設,要進行合理的研究規劃,充分考慮文物建筑周圍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等的配套建設,配備移動式滅火設施、中小型消防車和消防摩托等,便于消防隊員在狹窄的道路上進行滅火救援,及時、有效地將火災撲滅在初起階段。
同時,要研發和配置適合撲救文物建筑火災所需的水漬損失小、節水型的滅火裝備和搶險救援器材,比如高壓脈沖水槍等,以達到既節約用水,又減少損失的目的。
在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內不準堆放可燃、易燃、易爆物品和搭建可燃建筑,或在大殿內用可燃材料做裝飾、分隔使用,已有的必須督促其盡快拆除。對于重要建筑的木結構部門,建議噴涂透明防火涂料,以保留其原貌。對于各種紡織品飾物,應用阻燃劑進行防火處理。對于較大規模的文物建筑群落,在不破壞原有格局的情況下,宜適當設置防火墻、防火門,以隔成多個防火分區。針對周邊樹林覆蓋較密的古建筑,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威脅古建筑的安全,應在古建筑周邊開辟防火隔離帶,或建設實體高墻配合防火隔離帶等技術措施來防范火災。
在不破壞文物建筑的原貌和整體布局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設置環形車道,消防車道寬度不應小于4 m,路面上不應設置臺階、拱橋等。已設有臺階的,可設置鋼制材料的臺階護橋,以便消防車通行。在消防車道上設置的石橋、路面下的管道、暗溝應能承受中型消防車的壓力。
對于文物建筑火災而言,如果失去最佳火災撲救時機,則建筑就會越燒越旺,易形成立體燃燒。此時,如果沒有足夠的消防用水,則將很難控制住火勢。消防水源是困擾文物建筑的大問題,職能部門必須重視消防水源的設置。消防水池的出水量應保證滅火持續時間不短于3 h。
文物建筑內應嚴格控制使用明火。用于宗教活動場所或民居建筑等需使用明火時,應加強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專人看管,必須做到人離火滅。
文物建筑內的配電設備、電氣線路、電器的選型、安裝等應符合相關規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備適用的電器火災防控裝置。文物建筑內宜使用低壓弱電供電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使用電熱器具和大功率用電器具。
如果需要使用,則要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制訂并嚴格落實使用管理制度。嚴禁私拉亂接電氣線路,室內外電氣線路應采取穿金屬管等保護措施。對電氣線路和電器要定期檢查檢測,確保使用安全。
依托新、舊媒體手段全方位報道宣傳文物建筑防火知識,設置消防公益廣告欄、消防宣傳欄、警示牌等,進一步增強社會各界對文物建筑的防火意識。組建多種形式的消防志愿者隊伍,充分發揮文物管理者、僧侶和游客的主觀能動性,開展消防安全知識普及工作。文物、旅游、消防等部門要定期組織消防知識培訓,重點介紹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初起火災撲救等常識。
文物建筑是全人類的寶貴遺產,保護文物建筑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要創新思維、創新技術、創新措施,全面構筑政府領導、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體系,確保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
[1]宋源祿.淺談古建筑的火災特點及消防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4,23(04).
[2]楊堯君.談古建筑火災特點及撲救對策[J].山西建筑,2013,39(21).
[3]邢君.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效性與火災防治技術[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6,23.
[4]張寶珠.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31(02).
〔編輯:張思楠〕
TU998.1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9.054
2095-6835(2017)19-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