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杰民
(太原市供水節水管理中心,山西太原030009)
太原市海綿城市建設思路與對策初探
馬杰民
(太原市供水節水管理中心,山西太原030009)
基于海綿城市的定義及建設海綿城市的意義,明確了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并介紹了海南、長沙建設海綿城市的現狀以及東京、倫敦、首爾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經驗和具體做法,比如雨水收集系統的建設和使用、城市綠地及凹式綠化帶在解決城市內澇中的作用等,為太原市如何建設海綿城市提供了有益參考。根據太原市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結合《太原市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提出了太原市海綿城市建設和未來發展的多項建議。具體而言,將“汾河因素”作為一項重要建議提出,說明了汾河在太原市海綿城市建設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海綿城市;凹式綠化帶;雨水收集系統;綠地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綿一樣,當城市環境發生變化或出現暴雨等自然災害時,具有良好的“彈性”。具體而言,比如下大雨時,城市能夠充分利用路面滲水材質及地面以下的相關雨水管網設施進行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多種作業,使城市免受雨澇等危害;遇到干旱缺水時,可將存儲的水再釋放出來合理利用。以往,城市均采用排水管和集中污化處理方式來處理雨水,而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將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措施組織排水,因此,推動城市建設綠色環保建筑要從每個小區及新建城區抓起,要求設計和規劃建設各種下沉式綠化帶和雨水排放花園等,新建建筑的屋面也要有雨水收集系統及各種小型儲水裝置。總之,城市建設不僅要具備低碳、綠色、環保、宜居的科學理念,還要重視城市與雨水的關系,重視雨水利用。
建設海綿城市能夠更加合理布局城市綠地,對完善城市綠地的基礎設施并改善其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協調社會、經濟、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促成城市、社會、經濟與自然協調的局面具有深遠的意義。建設海綿城市就必須保護和利用好天然水系,這樣既可減小建設城市排水管道的工程量,也能大幅減少治理水環境污染的費用,以及城市內澇造成的各類損失。不僅如此,建設海綿城市還具有節約水資源、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等多種功能。總而言之,作為省會城市的太原,建設海綿城市十分必要。
韓國首都首爾在進入世界一流都市行列的同時,也出現了區域性水循環惡化危情。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首爾市提出要把首都建成“讓水可以呼吸的綠色城市”,并提出了4個解決方案:①改善地表透水狀況;②引導城市拆遷改造工程,優先考慮水循環恢復;③擴大雨水利用設施的普及率;④引導市民積極參與水循環城市建設。
這些方案的實施大大改善了城市水循環,緩解了城市內澇的壓力。
英國政府重視雨水回收利用。目前,英國家庭建筑都設計有雨水收集系統,依據相關資料顯示,該系統設計了1 000~7 500 L的儲水罐,從房屋頂面收集雨水,再經過過濾系統處理后,作為田園澆灌或者洗浴等利用;社區更加重視雨水收集系統的設計,他們對突發降雨的應對能力更強;倫敦水務公司在城市郊區建有30多個人工蓄水湖,面臨突發性降雨時能應對自如;泰晤士河地處倫敦郊區,是一條重要的天然排水河道,也是城區內應對突發降雨的關鍵性排澇河道,經過多年的建設,倫敦市區應對突發降雨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東京地面上有江戶川、荒川、隅田川、神岡川等許多條河流,這些天然水系不僅使東京更加美麗,也在東京都市區的排澇泄洪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日本市政十分重視雨水利用,他們在新建的大樓建筑內配套建設了大量的雨水利用設施,在市區的公園和各類學校設計了儲水池收集雨水。在地面建設中,用大粒石子和瀝青鋪設路面,在人行便道上鋪設了透水磚,利用其透水性吸收雨水;減少地面硬化,多留土地,提高城市地面的滲透性,達到減少市區內澇的作用。
2015年,國家住建部下發文件把三亞列入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三亞市進行了海綿設施、海綿型道路、河道綜合整治、雨水濕地、管網和廠站等項目的規劃設計,項目總投資40.41億元,預期目標要達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50%的面積、2030年城市建成區84%的面積滿足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
2016-08,長沙市海綿城市生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獲準成立,其業務范圍包括牽頭組織海綿城市生態各領域的重大技術攻關,協助政府開展行業研究,協助和維護海綿城市生態行業主體的合法權益,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和維護市場經濟的運行秩序,重點研究以下4個方面內容:①解決海綿城市問題的理論與方法;②海綿城市實施的工程技術;③海綿城市衍生的設施設備產業化推廣;④海綿城市目標的管理體系。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會,地處晉中盆地,東、西、北三面環山,海拔約800 m,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近年來,太原市以全面建設宜居城市和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城市為目標,并為此做了大量的建設工作,使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局面;未來太原市應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根據兩山對峙、汾水中流的生態特征,重點做好生態、水環境、水安全3篇文章,把太原建設成環境良好、集約節約、和諧宜居的現代化海綿城市。根據國內外海綿城市建設情況結合太原市發展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海綿城市建設有發展潛力,能很好地助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需要切合實際的具體政策和科學規劃。目前,太原市已出臺《太原市海綿城市規劃》,該規劃提出了22項建設指標,比如城市防洪標準為中心城區一百年一遇,清徐縣和陽曲縣五十年一遇;雨水資源利用率為5%等。這些規劃的落實將使城市真正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環境友好局面。
汾河是太原市最重要的一條河流,流經太原盆地中部,使太原市區中分為東西兩區,同時,它又是太原生態、環境、景觀、水資源等系統結構的中樞,維系著太原市區水資源平衡、生態保護、水土流失控制、城市防洪、景觀生態等主要功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恢復汾河植被、涵養水源、興水增綠保護汾河的同時,更要系統地規劃設計汾河在緩解市區內澇方面的功能,這是太原市未來海綿城市建設必須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創新理念、技術是海綿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關鍵條件,比如采用生物凈化法凈化雨水、城市建筑屋面積水設施收集雨水、城市公園綠地等雨污水凈化回收技術,都可借鑒使用。城市的內河、水渠、池塘、湖泊經過修整后,可充分發揮排水、滲水等功能,不僅能緩解城市內澇問題,解決城市熱島效應,還可改善城市水資源質量。綜上所述,太原市可根據本市具體情況,在引入國內外先進的雨水利用技術的同時,還要大膽創新,使各種創新理念、創新技術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發揮根本性作用。
建設海綿城市少不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必須充分利用市場投融資,向社會市場融資,吸收各類投資,助力海綿城市建設。比如,發行中長期債券、采用PPP模式等多種方式為建設海綿城市提供資金保障。
在實際工作中,相關單位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發揮自己的特色。比如,英國倫敦鼓勵家庭建設各種雨水收集設施;日本重視天然河道排澇功能的建設,制訂了相關法律法規,保護了地下水資源。這些經驗對我們都有實際借鑒意義,太原市在建設海綿城市中可以綜合參考這些經驗,并根據實際情況建設有本土特色的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建設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在雨水資源化利用、涵養地下水水源、防治城市內澇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未來,太原市海綿城市建設不僅需要有科學、完整的規劃,更應具備建設、維護、運行、管理配套機制。要實現海綿城市規劃的各項目標,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需要在建設海綿城市過程中不斷學習、總結和探索,真正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建設之路。
[1]王志紅.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綠地建設中的運用[J].山西林業科技,2016,45(02):61-62.
[2]邢海峰.適應海綿城市建設的規劃策略及技術應對[J].城鄉建設,2016(7):41-43.
〔編輯:張思楠〕
F299.2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9.130
2095-6835(2017)19-0130-02
馬杰民(1963—),男,山西洪洞人,高級工程師,1985年畢業于太原工業大學,1985—1993主要從事煤炭水文地質工作,1993年至今主要從事節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