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姬文慧
用科技點亮堅強電網
——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運用科技手段守護電網安全側記
文/圖_本刊記者 姬文慧
“大家要把秋檢現場當作一個試驗場,除了標準化作業外,要注意總結方法,創造、改良更多實用的工器具,促進安全生產。”9月20日,在牡丹500千伏變電站檢修現場,工作負責人葛琳朝在班前會上對班組成員囑咐著。
據了解,今年9月至11月,河南主干電網共安排秋季檢修項目146項,其中,500千伏及以上設備相關生產計劃74項,220千伏及以下設備相關生產計劃72項,涉及主變壓器12項、母線45項,任務量較去年同比增加36%。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在高效、優質完成秋檢任務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豐富“兵器譜”,運用高科技,推動技術和裝備的系統性再創新,牢牢守住河南主干電網安全的“底線”。
“以前只能手拿望遠鏡眺望,視野窄、角度少不說,還費時費力。比如在山區,一天只能巡檢五六基桿塔。”7月5日,在南陽方城,檢修公司無人機小組組長高嵩和隊員對1000千伏長南線進行無人機巡檢時感慨地說,“現在有了它,360度無死角巡線輕而易舉,以前干一天現在只需20分鐘。”他指了指身旁的八旋翼無人機。
2015年,檢修公司引進了無人機巡檢系統,包括小型旋翼和固定翼無人機。旋翼無人機可以精確地懸停在桿塔的周圍,利用見光、紅外等機載設備從不同視角對桿塔進行巡檢,發現地面無法發現的缺陷。固定翼無人機一個起降可對100千米的輸電線路進行通道巡檢,查看輸電線路周圍有沒有建房、有沒有植樹等,當災情發生時還可以快速對災情進行普查,為制定搶險方案提供依據。

機器人巡視變電站
傳統的人工地面巡檢,一天只能完成10基左右的桿塔,如果利用無人機不到20分鐘就能完成對一基桿塔的巡檢,而且可以有效解決地面巡檢時難以發現的缺陷問題,全方位對輸電線路進行精確“體檢”。
高嵩提起以前鉆林子、爬桿塔的日子記憶猶新:“之前比較困難的就是去信陽山區、焦作青龍峽等山里的地方,深山沒有路,我們一般是兩人一組,拿著棍子上山,一天巡檢五六基。秋天要在玉米地里巡檢,非常麻煩。而無人機就比較快,可以快速查尋故障點,方圓5千米都可以進行巡檢。尤其在火災、水災情況下,無人機可以快速檢測,給前方提供險情,方便維修。”
開展無人機替代人工作業,使作業人員在地面就能完成以前需要作業人員登塔才能完成的工作,降低了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作業安全。
9月15日,在鄭州500千伏官渡變電站內,10余名檢修公司的檢修人員,正在對這座已投入運行8年的變電站進行“體檢”,給設備“治病”。除了忙碌的一線電力員工,還有一位萌萌的智能機器人“瓦力”也參與其中,在現場走走停停,忙得不亦樂乎。
記者看到,在站區內忙碌的智能機器人高約80厘米,重80公斤,外形很像科幻動畫電影《機器人總動員》的主角瓦力。“秋檢是電網安全生產的重要工作。利用智能機器人進行巡檢,它的聽覺、視覺比變電站的工作人員更靈敏,一些需要借助望遠鏡等輔助設備才能完成的任務,對于‘瓦力’來說就是小菜一碟。”該站站長李超告訴記者,官渡500千伏變電站是鄭州東部地區電源的支撐點,改善了鄭州市東北部地區的電網結構,大大提高了鄭州地區電網供電的可靠性和經濟性,為鄭州地區220千伏電網的分區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鄭汴一體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為了保證500千伏變電站的安全運行,運維人員每月至少需到變電站現場巡視兩次,帶上巡視卡、望遠鏡、紅外測溫儀等工具,走到每一個設備前用肉眼觀察設備、抄錄數據,并利用紅外測溫儀對每一個設備進行測溫,巡視一個變電站需要一至兩周時間。一臺具備巡檢數據自動采集、自動歸類、自動分析和自動報警功能的機器人成為工作人員的得力助手,為電網供電設備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障。檢修公司積極致力于智能運維管理,大力推進巡檢機器人項目,如今已有23臺智能機器人投入運行,截至今年8月份發現缺陷60余處,大大提高了電網運行管理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2013年,檢修公司變電檢修中心員工魯永和幾名同事在濟源500千伏變電站內為GIS組合設備進行特高頻局部放電試驗時,檢測儀器上出現了異常信號。
“異常信號來源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外部干擾,一種是設備內部存在異常放電。若是信號來自設備內部,說明設備存在缺陷或隱患,可能要停電解體檢查。而解體將導致部分地區用戶停電,一旦判斷失誤,將對單位和供電地區造成損失,所以判斷異常信號的來源至關重要。”試驗專業的魯永說,以往遇此類問題的處理方法有背景干擾排除法和頻帶選擇法,但這兩種方法都有弊端還費時費力,她和同事用錫箔紙和屏蔽服將設備包裹住,想以此排除不良信號,但收效不佳。
離開變電站時的忐忑和心焦,令魯永夜不能寐。能否有一種裝置,可以讓試驗人員輕松排除外界干擾信號,只傾聽設備內部的聲音?魯永和她的創新團隊走上了一條技術創新之路。
長路漫漫,求索不斷。2017年,項目成果“帶金屬封閉罩的GIS設備特高頻局放檢測儀”徹底解決帶金屬封閉罩GIS特高頻局部放電檢測中“測不到,測不準”的難題。該項目目前已取得16項專利,經中電聯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抗干擾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榮獲河南省電力科學技術獎,入選國家電網公司新技術推廣應用目錄。
檢修公司變電檢修中心主任曲欣說:“創新來源于員工在本職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如今檢修公司不僅收獲了一支綜合素質高、技術能力強的創新團隊,也收獲了一批解決現場難題的方法與經驗,推廣了一批群眾創新成果。”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科技創新推動發展,檢修公司用科技創新領跑未來,為堅強、安全、綠色電網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