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李建國
彈好創新“進行曲”
文/圖_本刊記者 李建國
“這是我們新發明的變電站主變35千伏母線絕緣護套安裝工具,操作模式由以前的人工操作變為現在的機械操作,以前操作用時需30分鐘,現在不足5分鐘。”9月18日,記者走進“孟書海創新工作室”時,“帶頭大哥”孟書海正和同事起草創新項目的實用化論證報告。利用工作間隙,孟書海拿著剛才提到的研究成果邊向記者作介紹,邊在堆滿元件的桌子上模擬演示。
“創新是內燃機,也是驅動器。”孟書海告訴記者,創新能釋放班組人員的潛能,凝聚大家的智慧,激發創造活力和勞動熱情。同時,創新的過程也是知識積累、經驗積累和能力積累的過程,對個人成長、團隊成長大為有利。作為濟源市優秀創新工作室之一和濟源供電公司示范性創新團隊,近年來,他的工作室先后獲得2項發明專利和8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目前還有6項專利在授權中。創新,促進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習慣的養成,也形成了“人人都是崗位能手”的格局,為各項工作優質高效完成打下良好基礎。
“干啥都需要興趣,只有把創新作為一種愛好、一種追求,方能自覺轉化為行動。”孟書海認為,有“愛”方有“行”,創新的源頭在于培養濃厚的興趣和求變的心境。
在濟源供電公司運維檢修專業,孟書海是出了名的“愛鼓搗”。他們班負責公司34座變電站一次設備的檢修、消缺、維護和故障搶修任務。工作之余,他將作業環節和工器具的性能進行整理,然后從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操作效率方面進行論證,分析改進技術裝備的原理和途徑。
“我上中學時,就喜歡研究各類小機械的構造,經常動手拆拼。利用廢鋼板制作滑板車、利用舊傘桿制作撿拾器等,多次在校園創新大賽中獲獎。”孟書海說,參加工作12年來,對創新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小時候停留在‘覺得好玩’上,現在則是為了改進技術裝備,提高工作效率。”
“年輕人思維敏捷,思想活躍,更易于創新習慣的養成。”孟書海說。2010年,該公司變電檢修班成立,26歲的孟書海擔任班長,6名班組人員均是“青年軍”。為培養創新興趣,他組織大家觀摩公司創新成果展,收看央視《我愛發明》欄目,并每周舉辦“創新改變環境”大家談,讓創新理念入腦入心。然后,結合變電檢修實際,引導大家挖掘課題,創新實踐。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成立后,他建立了“創新微信群”,同大家隨時隨地交流心得體會,開啟“頭腦風暴”。目前,創新已成為班組成員的普遍愛好和自覺行動,也吸引著其他班組有著共同愛好的年輕人參與進來。目前,創新工作室QC小組已有12名成員。
“創新需要敏銳的視覺和刻苦的鉆研,必須善于發現問題、勤于探索實踐。”孟書海告訴記者,作為變電檢修人員,面對的是復雜的設備和繁重的操作任務,隨著電網發展、設備改進,一些原有的技術裝備費時費力,操作效率低下。只有把創新當成一種責任,主動研究、樂于深耕,把業務需求轉化為創新成果,方能促進工作開展。
孟書海認為,創新不是花架子,要從最實用、最急需的難題入手,反復研究、實踐和論證。設備檢修維護期間,取電所需的-+電源盤為標準三極插頭,由于室外空氣開關插孔形狀及排列方式與插座不符,需將插頭拆開,對線頭整理后方可接入取電,既耗時又費力,也存在一定安全風險。他和班組人員以此為課題,翻閱大量資料,僅圖紙就繪了70多份,經過三個多月反復實踐,研制出“單相電源盤快速兩用插頭”,取電操作由以前的3分鐘減少到10多秒鐘。
“盡管過程繁瑣,畢竟終有所獲。”孟書海說,他和同事們養成了一種習慣,工作中哪些器具不順手了、哪些操作環節復雜了,都在手機上記錄下來,覺得有價值就作為研究課題。針對六氟化硫傳統充氣裝置需兩人用力操作的現狀,他們通過“頭腦風暴”和長期實踐,研制出便攜式新型斷路器充氣輔助裝置,實現了單人、省力操作;針對充氣設備裝拆、搬運繁瑣的問題,他們研制出免搬運通用充氣設備,單項操作由20分鐘減少至8分鐘;針對高壓手車開關柜靜觸頭擋板開啟程序復雜且存在觸電風險的問題,他們協同試驗班組研制出擋板開啟工具,操作由以前的12分鐘縮減到現在的2分鐘,且提高了安全性能,該成果還榮獲全國電力行業QC發布評審第三名……
“創新也是對意志品質的檢驗,只有努力堅持、富有恒勁,方能做好、做成。”孟書海說,他們在創新過程中遇到技術、材料等方面的諸多難題,大家從未退縮,而是相互激勵、共同克難,一步步走了過來,直至取得成功。
“班長還利用創新工作室,邀請技術專家講解設備原理,探討核心技術,并在班組內部開展項目研討、數據論證、技術評估和心得分享等活動,激發創新潛能和自信心。”班組員工劉佳說,每個創新成果的背后,都是一種堅持。員工李文科認為,堅持不斷地創新,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技術裝備由無到有,增強了大家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學理論、查資料、搞實驗、論得失,也給大家搭建了互動交流平臺和能力提升通道,他們班在運維檢修專業績效考評中始終名列前茅。
“目前,我們正在研制絕緣護套纏繞工具,以解決高空作業時絕緣護套取用不便的難題。”孟書海認為,創新是“進行曲”,只有一個個新的起點,永遠沒有“謝幕”的終點。他說電網規模不斷壯大,新工藝、新設備廣泛應用,對科技創新的標準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唯有肯于堅持,不忘初心,方能彈好“進行曲”,奏好創新的“音符”。
談到今后的打算,孟書海表示,他們將圍繞學習型、創新型“兩型”班組創建工作,以創新帶動班組能力提升,以能力提升促進班組創新活動,提高檢修運維效能和電力保障水平。

孟書海(左)正在對輔助充氣裝置作技術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