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燕
(貴州省骨科醫院骨密度測量室 貴州 貴陽 550007)
綜合控制療法在治療骨質疏松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朱 燕
(貴州省骨科醫院骨密度測量室 貴州 貴陽 550007)
目的:探討用綜合控制療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在近期內接收的78例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78例患者分成研究組(39例)與參照組(39例)。為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療法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為研究組患者采用綜合控制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骨折的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9.74%(35/39),其骨折的發生率為7.69%(3/39)。參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1.54%(24/39),其骨折的發生率為28.21%(11/39)。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其骨折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綜合控制療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骨折的發生率。
骨質疏松癥;綜合控制療法;常規療法;臨床效果;骨折的發生率
骨質疏松癥是臨床上骨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骨密度下降、骨組織微結構被破壞和骨骼脆性增加等。因此,骨質疏松癥患者很容易發生骨折[1]。相關的臨床研究發現,用綜合控制療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骨折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討用綜合控制療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效果,筆者選取我院在近期內接收的78例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了以下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接收的78例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78例患者分成研究組(39例)與參照組(39例)。參照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21例,其年齡在52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6±7.5)歲。研究組患者中有男14例,女25例,其年齡在54歲至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2±7.2)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為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讓患者口服維生素D進行治療,每天服1次,每次服600~800U。2)使用50IU的鮭魚降鈣素注射液對患者進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3)使用20IU的鰻魚降鈣素注射液對患者進行肌肉注射,每周注射1次。4)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用尼爾雌醇或利維愛對其進行治療[2]。5)治療4周為1個療程,應連續治療2個療程。
1.2.2 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為研究組患者采用綜合控制療法進行治療。進行綜合控制治療的方法是:1)臨床醫生參考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每日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00年修訂版)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告知其每日鈣的攝入量應大于1200mg,并指導其多進食富含 蛋白質的食物,禁止其進食高膽固醇的食物。2)臨床醫生告知患者最好在臨睡前服用鈣劑,并告知其在服用鈣劑后要多喝水。同時,督促患者戒煙戒酒,并告知其少喝濃茶、咖啡和碳酸飲料。3)臨床醫生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其進行靜力性體位訓練、步行訓練和耐力運動訓練,并告知其要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增加運動量。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臨床醫生可指導其進行跳繩、跳廣場舞等運動。每周訓練3~5次,每次訓練10~45分鐘,應連續訓練8周。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臨床醫生可指導其進行中低強度的漸進性抗阻訓練。每次訓練30分鐘,每周訓練3次,應連續訓練8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骨折的發生率。
1.4 療效評定標準[3]1)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骨密度恢復正常。2)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其骨密度有所增加。3)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其骨密度無變化,甚至在降低??傆行蕿轱@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患者的年齡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和骨折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骨折發生率的比較 治療結束后,對這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發現,研究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了髖部骨折,有1例患者發生了脛骨骨折。研究組患者骨折的發生率為7.69%(3/39)。參照組患者中有4例患者發生了腰椎骨折,有6例患者發生了髖部骨折,有1例患者發生了脛骨骨折。參照組患者骨折的發生率為28.21%(11/39)。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骨折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折發生率的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治療結束后,研究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22例(占53.66%),為有效的患者有13例(占31.71%),為無效的患者有4例(占9.76%)。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9.74%(35/39)。參照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14例(占34.15%),為有效的患者有10例(占24.39%),為無效的患者有15例(占36.59%)。參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1.54%(24/39)。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骨質疏松癥是臨床上骨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骨密度下降、骨組織微結構被破壞和骨骼脆性增加等。因此,骨質疏松癥患者很容易發生骨折。有學者指出,進行適量的運動訓練能夠促進骨質疏松癥患者骨骼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提升其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可促進其骨密度的恢復[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其骨折的發生率更低。這一結果與王艷菊、沈維、閆芳[5]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用綜合控制療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骨折的發生率。
[1]呂蓉.運動對預防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作用[A].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第一屆“全民健身,科學運動”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2016:3.
[2]歐陽建江.溫和灸治療腎陽虛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及相關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2.
[3]張玉潔(Yujhieh Chang).補腎通絡法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3.
[4]王洪雷.右歸飲加減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腎陽虛型)的臨床研究[D].長春中醫藥大學,2010.
[5]王艷菊,沈維,閆芳,等.骨質疏松癥的健康指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8):351-351.
R68
B
2095-7629-(2017)1-0063-02
朱燕,女,1976年8月10日出生,漢族,貴州人,現就職于貴州省骨科醫院骨密度測量室,研究方向為骨質疏松治療和骨密度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