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義
(江蘇省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血液標本出現溶血現象對生化檢驗指標的影響
張明義
(江蘇省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目的:探討血液標本出現溶血現象對生化檢驗指標的影響。方法:將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80例健康人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在清晨采集兩組受檢者的靜脈血,對對照組受檢者的血液樣本進行生化檢驗。將觀察組受檢者的血液樣本制作成發生溶血現象的血液標本,再對其進行生化檢驗。然后,對兩組受檢者的血液標本中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乳酸脫氫酶(LDH)、總膽固醇(CHOL)、鉀離子(K+)等生化檢驗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與對照組受檢者的血清樣本相比,觀察組受檢者血清樣本中AST、ALT、LDH、CHOL、K+的指標較高,ALP的指標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受檢者血清樣本中BUN、UA、GLU、Cr 、TG的指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出現溶血現象的血液標本中,AST、ALT、LDH、CHOL、K+及ALP的含量可發生異常的改變,進而可對受檢者病情的診斷產生嚴重的影響。
溶血現象;生化檢驗;影響
溶血現象是干擾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1,2]。溶血現象是指血液標本中的紅細胞發生破裂,其中的物質進入血清中,使血清呈紅色的一種現象[3]。在對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血液檢查的過程中,使血液標本發生機械性震蕩及對其使用低滲溶液等因素均是引發溶血現象的重要原因。在對血液標本進行生化檢驗時若其發生溶血反應,其中的血小板、白細胞等成分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釋放出某些可影響檢查結果的物質,進而可導致測定結果異常。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血液標本出現溶血現象對生化檢驗指標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受檢者均為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80例健康人。將這些受檢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受檢者。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受檢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對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檢測儀器 本研究中所用的檢測儀器為美國BECKMANCX-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2.2 方法 在清晨采集兩組受檢者6ml的靜脈血,將其血液樣本置于干燥的試管中保存。將對照組受檢者的血液樣本在常溫下靜置1h后,置入離心機中,以3000r/min的速度進行10min的離心操作,分離出血清待檢。將觀察組受檢者的血液樣本置于-40℃的冰箱中保存20min后取出,用溫水對其進行速融處理,然后檢測其中血紅蛋白的濃度。若血液樣本中血紅蛋白的濃度在4g/L以上可判定其發生溶血現象。在血液樣本發生溶血反應后將其置入離心機中,以3000r/min的速度進行10min的離心操作,分離出血清待檢。
1.3 觀察指標 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兩組受檢者的血清樣本進行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乳酸脫氫酶(LDH)、總膽固醇(CHOL)、鉀離子(K+)、堿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血尿酸(UA)、葡萄糖(GLU)、肌酐(Cr)、三酰甘油(TG)等指標的檢測。在進行ALT、AST檢測時采用紫外連續監測法。在進行ALP檢測時采用速率法。在進行LDH檢測時采用酶比色法。在進行GLU檢測時采用己糖激酶法。在進行Cr檢測時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在進行BUN檢測時采用谷氨酸脫氫酶法。對每項指標分別檢測5次,將5次檢測結果的平均值做為最終的檢測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受檢者的血清樣本相比,觀察組受檢者血清樣本中AST、ALT、LDH、CHOL、K+的指標較高,ALP的指標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受檢者血清樣本中BUN、UA、GLU、Cr 、TG的指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受檢者血液標本中各項生化檢驗結果的分析(x± s)
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時,往往會將對其進行生化檢驗的結果作為主要的判斷依據[4]。因此,在對受檢者進行生化檢驗時應確保其檢驗結果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大量的研究證實,血液標本發生溶血現象是導致對其進行生化檢驗的結果出現誤差的重要原因。血液標本的溶血現象可由機械性因素、代謝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多種因素引發[5]。近年來,隨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在臨床上的推廣應用,生化檢驗在檢驗科的地位日益凸現出來[6]。
血液標本在發生溶血現象后,其中所含的物質可發生以下的變化:①血液標本在發生溶血現象后,其中的紅細胞可受到明顯的破壞,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可進入血清中。隨著溶血現象的加重,血液標本中紅細胞的數量會逐漸減少,紅細胞的比容可發生明顯的變化。②在發生溶血現象后,血液標本中紅細胞釋放的物質會與血清中的血脂成分發生化學反應。③在發生溶血現象后,血液標本中的紅細胞所含的血紅素會進入血清中,加深血清的顏色,進而可影響對血液標本進行比色分析的結果。④在發生溶血現象后,血液標本中的紅細胞會向血清中釋放大量的酶,進而可對血清中酶的活性造成影響。⑤在發生溶血現象后,血液標本中凝血蛋白及磷脂的含量可顯著增高,凝血酶原的作用可顯著降低,進而可對生化檢驗的結果產生不良的影響。⑥與未出現溶血現象的血液標本相比,出現溶血現象的血液標本中球蛋白、總蛋白及尿素氮的水平較高,白蛋白及膽紅素的水平較低。
防止血液標本出現溶血現象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加強進行血液檢測操作的規范性。2)確保采血工具清潔、干燥、無菌,不可使用酒精對其進行消毒。3)在為患者采血時盡量不要用止血帶過度束縛其肢體,在將其血液注入試管的過程中要控制好速度,避免使試管發生過度的振蕩,以免對血液標本中的血細胞造成破壞。4)不可將裝有血液標本的試管置于冰箱內保存,而應將其放在常溫下保存并盡快分離出其血清。在對血液標本進行血清分離操作時要控制好離心機的速度。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出現溶血現象的血液標本中,AST、ALT、LDH、CHOL、K+及ALP的含量可發生異常的改變,進而可對患者病情的診斷產生嚴重的影響。為了確保對患者進行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我們應盡可能避免溶血現象的發生。在發現患者的血液標本出現溶血現象時應重新采集其血液標本進行生化檢驗。
[1]胡躍華.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3,(12):81-81,82.
[2]鐘紅艷.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13):88.
[3]周文遠.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64-64.
[4]梁建紅.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21):2937-2938.
[5]董學廣,陳秀美,陳穎穎等.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研究[J].醫學信息,2014,(12):252-252,253.
[6]周文娟.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2015,(31):84-84,85.
R446.11
B
2095-7629-(2017)1-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