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樺(湖南 湘潭)
于生命之樹抽枝拔節
——關于姜令紡和她的畫
◆劉劍樺(湖南 湘潭)
江南的春天,霎時晴,霎時雨,雨量豐沛。雨點打在窗外的樹葉上,忽緩忽急,緩時細珠落盤,急時鏗若飛泉。恰好手頭是一幅潭城女畫家姜令紡的畫,頓令我仿佛讀出了它的一襲底色。這底色,便是絕少呈示于女性畫家筆下的堂嗒之氣。盡管那些山水,讓我或許感受到了萬物的細微,但和她本人一樣,分明是生命之樹在抽枝拔節。雖然山巒空濛,山嵐曼妙,山籟寂靜,卻蠢蠢然蠕動著蓬勃生機。可以想見,姜令紡作畫的時候,一定是不遲疑、出手爽利的,一筆一劃之間,來得果決而縝密,大概就有了一些“堂嗒”的意味了。
中國畫遠觀其勢,近取其質。所謂勢,抽象看去是畫家的胸懷和自然的氣度。所謂質地,也并非僅僅是筆墨、技術范疇的工巧之明,其藝術的承轉啟合、相輔相成,舉重若輕,懸壺一線,當在情感境界。年近五十才抓起畫筆的姜令紡,經過數年的汗血磨礪,終于有了柳暗花明的轉身,讓作品更多地具有一些自己的傾向,甚至讓自己的心靈去感知和找尋出屬于自己心儀的東西。說來,真正的繪畫創作并非完全歸于手的創造,也非東施效顰式的簡單模仿,更不是對其外表的好奇心,只有覺察到其內部各種有趣的東西時,方能達到與作品精神本質的諧和,創造出最玄妙的美感。嘗言禪機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全在轉身一剎那的感悟。姜令紡在美學的支撐上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的體溫、呼吸和心跳,無疑得益于她皈依筆墨、皈依自然的懷抱,從中找到自己的精神之擎,她的作品于是一改夙昔面貌,變得飽滿、豐富和結實,讓人值得信賴。
在藝術里,所謂老辣,那只能是帶出來的,里面蘊含的年齡和人間味道更多一些,況且世間不只一樣“老辣”好,一切如常才最好。而老辣更多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又叫 “天真”,像牛背上橫吹短笛而忽然閉口噤聲聽取寒蟬的牧童。姜令紡當然還談不上老辣,然而明顯地讓人覺得她像芝麻開花似的,正在節節拔高地成熟起來。對于須臾離不開技術的繪畫,“熟”是十分必要的,只要別“油”, 否則無以說“變化”。熟和不熟的東西之間肯定有隔,太熟而缺生,便入了模式化。板橋先生有言:“畫到生時是熟時”。里面的那個“生”,是“熟”后的“生”,不是提筆就“生”, 生和熟之間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間作畫者獨自領會的生熟之間的感悟。姜令紡大概漸漸明白了個中道理,加上每日筆耕不輟,對繪畫的理解也就越來越明晰,越來越清醒。
都說人生是一場修行,砍柴擔水、行走坐臥,皆是道,也是禪。繪畫也是一場修行。姜令紡出生于書香世家,早年家中金石書畫收藏甚富,她自小浸淫其間,加之天性中對這些東西敏感穎悟,這對后來她濡墨習畫不能說沒有影響。 然而,姜令紡的修行,不在于成仙成道,而是靠畫畫抵達自我及凡塵粗糙表皮之下的寧靜而平和的微光,找到現世生活的意義與美,找到愛這個世界的緣由,并藉著那孱弱的光芒,體驗心靈的激蕩與生命的鮮翠。如果失去繪畫,她將失去可傾訴的知己、可交心的閨密,生活將變得黯暗許多。她用一種純粹和清潔的方式進入繪畫,并不奢望繪畫給予她任何回饋。因為她敬畏藝術,然后熱愛藝術,因為她的勇氣來自于對繪畫的鐘愛,進而用線條、色彩和墨團來表達這種愛戀。也許在她看來,繪畫能讓自己身心安妥,然后把這種感受傳遞給讀畫的人,修行就滿了。
讀姜令紡的畫,我讀到了一個藝術執著者的心路歷程。當下畫人不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悟道識荊。姜令紡感情充沛,感受豐富,專心用心,碰巧又生活在藝術氛圍濃厚的湘潭,曾拜丁劍虹先生門下,后又請益周宗岱先生,如此一來,筆墨自是與日俱進。她借助凡胎肉眼,竭盡所能地表達一些源于自己內心感受與自然碰撞出“火花”的東西,繼而由她筆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集合成她生活的一部分,完成她生命中一個久遠的向往,它們彼此支撐,相互彌補,便有了精神。
我想說,姜令紡就是她自己。因為她的畫里有“命”在,“命”就是生機,“命”就是血骨生發,“命”就是延續……

江晴春浩浩 國畫 姜令紡

林間春有信 國畫 姜令紡

雨過天金嫩 國畫 姜令紡

云開千里月 國畫 姜令紡

畫家姜令紡
姜令紡,江蘇鹽城人,無竟齋主人,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版畫學會理事、湘潭市女畫家協會副主席。國畫和版畫作品入選2008藝術湖南、湖南省美術作品展、第二屆國際齊白石藝術節湘潭美術作品展、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作品展、2009湖南藝術節美術書法作品展、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作品展等。2014年6月,應韓國玉所藝術節邀請去韓國進行藝術交流,其山水作品《云夢移峰》在藝術節上展出;2014年5月,《蹤跡大化》姜令紡山水畫作品集出版;2014年7月,《高樹扶疏出石澗》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湖南優秀作品展,并在省展覽館展出。其作品在《湖南收藏家》《財富地理》《聚寶齋》《藝術村》等刊物發表。
(作者系知名作家、文藝評論家、湘潭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