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評論網11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用現(xiàn)金和津貼追逐最聰明的技術頭腦數十年來,美國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最佳人才。有沒有可能中國有朝一日也能聲稱做到這點?一些美國專家是這樣認為的。他們提到中國的“千人計劃”項目——旨在把最敏銳聰明的科技頭腦吸引到中國。羅格斯大學特聘教授帕特里克·先科將其稱為“摘櫻桃式的人才發(fā)掘”。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逐漸削減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機構的預算,這一趨勢在特朗普任內有可能更加明顯。此外,美國還令外國人獲準在美境內學習工作變得更難。先科在今年3月一場國會聽證會上說,中國的福州大學曾把他當成高端專業(yè)人才進行招募,“如今這幾乎成了一場(人才)競爭混戰(zhàn)。我可以與中方聯(lián)系交流,而你們根本不會知道。我想,這是個問題。”
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計算機專業(yè)教授亨里克·克里斯滕森說,目前開始的趨勢是,美國不一定能夠吸引到所有最佳人才,“如果你今天到中國去當研究員,明天薪金就能漲三倍。”
魯比肯戰(zhàn)略集團創(chuàng)始人本·索波特說,除了慷慨大方的工資,中國政府還為符合國家優(yōu)先方向的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啟動資金。此外,北京還提供各種豐厚條件,鼓勵外國公司在華設立機構,與中國本土企業(yè)和研究所合資,與大學研究中心合作,可獲得稅務優(yōu)惠政策和免費的現(xiàn)代辦公設施。
這些舉措令人想起日本在經濟泡沫年代的做法——吸引外國學者加入自己的研究機構和學術機構。最近,海灣國家也在采取類似策略。許多舉措并未顯現(xiàn)出效果,經常是由于文化差異難以跨越。然而,北京決心讓自己的努力見到成效,并對外國人才表現(xiàn)出更多的靈活性。這種努力正值美國不再像過去那樣被視為歡迎外國人才之際,這也對中國起到幫助作用。
眾多中國學生依然希望到美國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yè),這應該讓華盛頓感到驕傲。但美國政府并沒為這些人——其中許多打算畢業(yè)后留在美國——鋪開紅地毯,而是讓他們更難以進入美國。▲
(作者海尼·桑德,伊文譯)
環(huán)球時報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