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宇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身體里隱藏著一個有魔力的時鐘,它控制著生命的節奏。我們一直在尋找打開這座時鐘的鑰匙,渴望了解生命密碼。今天,我很榮幸地告訴大家,有三位科學家已經幫我們找到了答案,他們是——杰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楊……
如果你以為這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獎現場,那你可大錯特錯了。這只是街頭巷尾熱議“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一個橋段。
如今,這個獎項實在太火了!因為,今年的獲獎內容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這就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生物鐘。
這個獎項對我們最直接的影響是,爸爸媽媽再也不敢讓我們熬夜了!
因為——
熬夜會讓生物鐘紊亂,而生物鐘一旦紊亂,對我們的身體會造成各種各樣的損害。
以前我們并不知道——
大腦恢復需要1周時間。
肝臟腸胃恢復需要兩周時間。
心理損傷恢復則需要更長時間。
這就是“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嗎?
Yes or No?接著往下看!
植物先行者
“生物鐘”并不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它早在1792年就已經開始。
那是一個夏天的傍晚,法國天文學家德梅朗發現含羞草已經“睡覺”了,它的葉子合上了,而白天時它的葉子是張開的。
德梅朗很好奇:如果含羞草持續處于黑暗環境中,會產生什么變化?結果他發現,盡管沒有日光照射,含羞草的葉子每天仍然保持正常的規律性變化。
顯然,植物也能分辨白天和黑夜。德梅朗是發現生物鐘的第一人。
后來,其他科學家發現不僅是植物,動物和人類體內也有這樣的生物鐘,“吃喝拉撒睡”都有定時。
上世紀七十年代,科學家發現了哺乳動物生物鐘的大體位置:動物眼睛后面的小丘腦有兩個很小的區域,這個區域的神經元連接視網膜,負責對光明和黑暗的周期性反應,讓肌體隨著白天和夜晚的時間活動或休息,這就是視交叉上核。
視交叉上核只有四分之一顆米粒大小,由大約20000個神經細胞組成,負責向大腦和身體發出信號,控制激素釋放、調節體溫和食欲。它影響著血壓、血糖、睡眠、新陳代謝等各種生理過程和行為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還控制著10%~43%的基因表達。
“基因表達”聽起來有點陌生。簡單點講,其實就是基因的外在表現。比如,美麗基因、健康基因,它們可以決定你是否美麗、是否健康。而今天,科學家發現這些基因有百分之四十的幾率可以改變。控制這種改變的“幕后英雄”,就是生物鐘。
在生物鐘的干預下,美女可以變丑,丑女也有可能變美。男生也不例外哦。
它還可以讓健康變壞,讓疾病好轉,這取決于你能不能善待自己的生物鐘。
發現神奇PER
聽起來很神奇?難點也就在這里!
知道了生物鐘的大體位置,也知道了生物鐘很神奇,但是這個無齒輪、無指針的神奇物件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呢?難道人類對它就束手無策了嗎?這就是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們研究的課題。
通過無數次實驗,科學家在果蠅體內成功分離出周期基因物質,他們發現,正是這種物質控制了生物的節律。
這也是迄今為止,生物鐘的概念第一次以具體物質形態呈現在人類面前。
接下來,科學家需要研究,周期基因用什么方式工作。
實驗發現:周期基因可以編碼一種PER蛋白質。夜晚時,PER蛋白質在細胞中開始集聚;到了白天,又開始降解,呈現出一種類似時鐘的機制。
研究發現:美國有個家族的人習慣每天3時~4時起床,18時~19時睡覺。這就是PER蛋白質開始降解和集聚的時間,也是它在管理這個家族的睡眠和起床時間。
如果把PER物質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小白鼠的作息時間會變得和這個家族類似。也就是說,喜歡“睡懶覺”的小白鼠會因此改變習慣,早睡早起。
科學家們還發現,除了作息,PER物質其實有很多兄弟姐妹,有PER1、PER2、PER3……它們分別控制著不同領域。譬如,飲食。實驗證明,喜歡夜里暴飲暴食的人就是PER2物質紊亂。
可為什么會出現紊亂呢?
科學家告訴我們,那是因為,總有人喜歡長時間和生物鐘“對著干”,該睡覺時不睡覺,該吃飯時不吃飯,我們身體里的生物鐘也會為之改變。這個時候,“PER家族”會發生變化,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這些都和生物鐘紊亂有很大關聯。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因素可以改變生物鐘。譬如:光照!
為了證明生物鐘變化后的影響,科學家將變化后的PER物質注入小白鼠體內,小白鼠的生物鐘隨之發生改變。這也是生物鐘紊亂會造成影響的直接證據。
你的健康小助手
今天,科學家們想通過對生物鐘運行規律的了解,嘗試人為控制生物鐘,讓這個神秘的時鐘成為人類健康的小助手。
目前,中國已有近100個實驗室在從事相關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本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依舊和生物鐘有關,有請中國科學家……”
你,期待這一天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