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梅

【摘要】文章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多年入館教育實踐為基礎,提出“三段式”新生入館教育模式,分析了“三段式”新生入館教育的具體實踐情況和效果。
【關鍵詞】圖書館 入館教育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004-02
新生入館教育,是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啟蒙教育,是提高信息素養的基礎環節,培養學生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素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保證圖書館的資源正常流通和閱覽。近年來,各個高校在新生入館教育活動的模式上都順應時代發展的特點,結合讀者的需求,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實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獨立院校圖書館在人才匱乏、預算緊張的情況下也在不斷尋求新的模式,希望可以從新生入學開始,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
一、入館教育目的與意義
開展新生入館教育是國內高校圖書館的普遍做法,也是高校圖書館的傳統業務工作重點之一。
(一)入館教育的目的
開展新生入館教育,希望新生讀者在利用圖書館之前,能夠通過一些活動或教育培訓,快速了解和學會使用圖書館,并從中獲得初步的信息意識啟蒙。
(二)入館教育的意義
1.提高新生信息素養意識,提升館藏資源利用率
剛進入大學的新生普遍對圖書館的認識不全面,他們往往會用有限的體驗來評價圖書館:認為圖書館只是一個借還書和上自習的地方。而事實上,高校圖書館無論是從藏書量還是服務等方面,都遠遠超出學生的認知。所以,新生入館教育除了要向新生講授圖書館的功能、用處及查詢借還流程外,重點在于介紹館藏的實物或數字資源,讓更多的學生可以被海量的資源所吸引,讓知識從書本遷移到大腦。
2.有助于緩解流通和閱覽管理的壓力
當新生大量涌人圖書館,由于他們不熟悉圖書館的規章制度、服務設施、資源分布和借閱流程,進入圖書館后茫然不知所措,影響了圖書館正常流通和閱覽秩序。入館教育有助于新生盡快熟悉圖書館,掌握基本借閱規則,有效緩解流通和閱覽工作人員的壓力,確保圖書館日常管理工作能夠有條不紊的開展。
3.加強讀者與圖書館的互動
通過入館教育,學生懂得如何利用圖書館,在之后的圖書館各項服務的體驗過程中,就可以與圖書館更好地在資源訂購、采購方面溝通交流互動。在信息資源的利用方面,從被動查詢到主動精準定向推送,進而實現圖書館與讀者間從低層次簡單的知識、信息供需關系向傳遞終身學習理念的過渡。
二、“三段式”新生入館教育模式
新生入館教育模式各館各具特色,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的網絡化、自主式的新生入館教育;東南大學“你的大學我作伴”系列迎新活動;南京農業大學“小班化 全覆蓋 導入式”新生入館教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悅享圖書館,點亮新生活”新生入館教育;河海大學圖書館的“大學路上圖書館助你行”的分層、多元、立體入館教育等。南航金城學院圖書館自2005年開始開展入館教育以來,不斷探索適合讀者和適合圖書館具體安排的入館教育模式,至今形成了“三段式”的新生入館教育模式。具體以時間為軸線,在新生報道前、報道后軍訓期間和軍訓后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分別因時制宜安排入館教育活動。在新生軍訓前完成圖書館主頁新生專欄的更新;新生入館教育手冊的制作或修訂;實地參觀講解。在新生軍訓期間安排志愿者到軍訓連隊宣傳介紹圖書館和圖書館志愿者團隊;以軍訓連隊為單位,由教官統一帶隊參加入館教育專題講座,講座內容主要以生動活潑的微視頻形式呈現;新生參加完講座后通過移動圖書館參加入館考試,考試合格開通圖書借閱權限。新生軍訓后進入正常上課模式,只要通過了入館考試,就可以使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如圖所示:
三、“三段式”新生入館教育模式具體實踐情況
圖書館以講座形式進行教學、實地參觀、主頁設置專欄等模式開展入館教育,但效果不佳,學生在后期使用圖書館過程中,還是問題重重,需要重新指導。傳統的高校新生入館教育方式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已很難滿足新生入館教育的實際需要。構建和實踐網絡化、模塊化、微視頻化的入館教育模式,是提升新生入館教育效果、推動圖書館服務創新的迫切需要。金城學院圖書館探索微視頻化的“三段式”新生入館教育,在軍訓期間以連隊為單位,聽講秩序得到很好保障的前提下進行集中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收效。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錄制新生入館教育培訓的具體內容,采用人性化的“情景模擬”表現教育主題,讀者在現實場景里采用邊講解邊演示的方法呈現教育內容,并將視頻上傳到圖書館網站,讀者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可重復觀看學習,學習的效果有明顯的提高。同時,提前準備好入館教育微視頻,也減緩了培訓老師的壓力。“三段式”的新生入館教育模式緊緊跟隨新生入校的步子,在合適的時間和場所將圖書館推銷給新生讀者。
為了圖書館資源能夠在讀者范圍內得到很好的利用,將新生入館考試作為一個模塊集成到移動圖書館,新生入館借閱前必須安裝移動圖書館APP,參加入館考試。入館考試成績在80分及以上為合格,考試合格后一個工作日,校園卡的借閱權限會自動開啟。
四、“三段式”新生入館教育的實施效果
(一)實現了圖書館資源共享、避免反復勞動
金城學院圖書館以前都采用課堂講座形式進行講解,由老師對三千多名新生進行入館教育,每場學生人數多,無論是課堂紀律還是現場氛圍,都差強人意。“三段式”的新生入館教育既實現了網絡資源和師資力量的共享,避免了人力和信息資源的浪費,也調動了課堂氛圍,吸引了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將傳統的課堂教育內容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融合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教育內容更加生動直觀,易于理解。
(二)咨詢次數明顯減少
往年,新生就借還書、使用電子閱覽室電腦、自助打印和復印等情況向服務臺老師咨詢次數較多,費時費力,在入館教育模式更改后,情況有了明顯地改善,咨詢次數較往年下降,學生通過自己手中的入館手冊,或者訪問圖書館主頁“新生專欄”,或是微信圖書館的在線咨詢,或是移動圖書館的相關模塊進行自主解決問題。
(三)與讀者的互動交流增多
新生入館教育完成后,很多學生關注了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與圖書館老師進行在線溝通,及時快速地獲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還通過微信圖書館自行完成圖書的預約、續借等操作。
(四)入館考試有所改善
2016年新生入館教育一個月后,統計數據如下:新生本科生3339人,通過入館考試后開通借閱權限人數2669人,由此說明,80%的新生已在一個月內自覺參加入館考試,并安裝了金城圖書館的移動圖書館,開始使用圖書館資源。與2015年新生入館教育后的一個月內使用圖書館的新生人數由2272 人增加到2669人。由此可見創新新生入館教育的效果顯著,不僅讓新生直觀地了解了圖書館的基本使用方法,更加全面展示了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學習中心、文化和學術交流基地的魅力,贏得了大家的關注。
五、結語
圖書館新生入館教育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向著數字化、虛擬化和網絡化發展,將學生讀者作為教育的主導,以人性化、個性化的教育服務提供給讀者,更加充分的體現圖書館的服務宗旨,更好的服務讀者。“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我們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加入個性化、新鮮的方式吸引新生讀者,從學生跨入大學校門開始教會他們自主學習和快速適應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