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成明 同濟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
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建設淺談
彭成明 同濟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
2017年我國省(市)一級政府正積極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工作。本文通過對集約化平臺建設背景、概念理解、功能架構的研究,分析了集約化平臺的特性,探究集約化平臺實施可能產生的技術風險及問題給出了應對策略。
政府網站 集約化建設 智能門戶 云服務
政府網站的建設,自然不能繞開“互聯網+”和“集約化”兩大關鍵詞,國辦發〔2017〕47號文件明確要求“各省(區、市)要建設本地區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這與國辦發〔2014〕57號文關于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的要求相呼應,可以說是掀開了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的新篇章。政府網站的集約化建設絕不僅僅是服務器的集約化,更應該是信息內容和服務的集約化,通過集約化實現對信息服務資源的高度調配和優化重組,才能體現出集約化的精髓,達到“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最終目的。
政府網站集約化是以管理集約化為統領、平臺集約化為支撐、運維集約化為保障、服務集約化為目標,探索“業務引領、門戶統籌、內容共享”的新路徑,先行先試,通過制定統一業務標準規范,依托市級政府門戶網站統籌,打造省(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一體”的集約化政務服務體系。
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是以政府網站融合服務總前端的定位,以政府網站集約化承載政務服務集約化,在頂層規劃設計基礎上,面向省(市)政府及其部門、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的所有網站進行統一平臺建設。它融合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等新技術,以省(市)政府網站群“統一標準、統一架構、統一功能、統一資源、統一服務、統一運維、統一考核”為基礎支撐,以“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政務服務應用互通”為重要抓手,最終實現政府網站群的管理集約、平臺集約、資源集約、服務集約。
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建設應以集約化視角出發,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容器、分布式等技術特性的全新集約化智能門戶平臺,總體功能架構如下圖。

(1)IaaS層的基礎運行環境主要為集約化平臺提供底層的基礎設施支撐,囊括了存儲環境,計算環境,網絡環境及安全環境等,通過虛擬化技術將物理服務器進行云化,形成統一的基礎環境資源池,最終通過資源調度管理實現向上層服務提供基礎資源的調度使用。
(2)PaaS平臺是整個集約化平臺建設的核心能力支撐層。一方面,平臺基于政務服務資源目錄和數據交換,融合了政務、多媒體及用戶信息等多樣化的資源,共享利用人口、法人、地理空間信息等基礎信息資源庫,為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在線辦事、網上問政等多項服務提供統一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可采用微服務架構,將業務系統完全組件化和服務化,輔以容器技術將各類應用封裝為統一的、標準的容器鏡像,屏蔽了不同模塊之間的差異化,使得平臺微服務化應用的開發、部署與運維變得簡單方便。
(3)SaaS層應用服務體系包括全媒體采編、智能搜索、問政互動、績效考核、運營中心、管理中心、IM通訊、統一認證、智能問答、智能糾錯,用戶行為分析等功能資源池,為政府門戶提供相應功能,同時向公眾提供數據開放中心與政務應用中心以豐富政府集約化平臺的各項功能。政府工作人員、自然人、法人等可通過PC電腦、移動終端、實體大廳等多種渠道訪問政府門戶網站。
傳統的政府網站群平臺基本部署在物理機或云平臺虛擬機(IAAS層),很多云端的技術以及分布式的架構都沒有被充分的利用。
集約化平臺從服務方式上分為IAAS層、PAAS層和SAAS層,基于云平臺PAAS層部署,可根據系統應用的預計訪問并發、數據存儲規模、系統資源的占用等情況,建立完備的云服務彈性計算框架模型,可隨需擴展。
傳統的政府網站群平臺大多采用SOA架構、單機數據庫設計、發布服務器與生產服務器在一起,在性能方面的瓶頸難以突破。
集約化平臺可采用分布式的架構,如分布式數據庫,合理分布各種數據,減少資源的競爭;設計上減少大表關聯,消除全表掃描,減輕數據空間的交換機會;分散熱表,較少鎖的產生和集中;適量冗余,減少表關聯;讀寫分離;垂直分區;水平分片等;如采用高性能的分布式內存緩存技術,以提高動態Web應用的速度、提高可擴展性。
傳統的政府網站群平臺在單塊架構體系下,一個平臺的服務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粒度大,各系統之間相互依賴,部署復雜。隨著功能的增加,垂直擴展的成本將會越來越大。
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中每個子系統,都是具有獨立業務邏輯的服務,不同的服務通過“管道”的方式靈活組合,從而構建出龐大的系統。服務之間通過輕量級的通信機制實現互通互聯,而所謂的輕量級,通常指語言無關、平臺無關的交互方式,如我們熟悉的XML、JSON數據交換和HTTP協議。
集約化政府網站平臺不僅要提供自身平臺的運行監測與管理,還需要與云平臺的緊密結合,提供自網絡、數據庫、中間件、各子系統以及各服務接口全方位系統運行的狀況、監測預警及自動診斷功能。
從政府網站群集約化管理的角度,績效考核需提供國家、省、市、區四級績效考評機制,每級單位考評都可以靈活設置考核指標,自動監測統計,生成報表。對于考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可通過工單系統自動流轉處理,極大的方便了政府網站群集約化管理工作。
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建設需要面對大量原有網站的遷移問題,如何將大規模網站數據的平滑遷移決定了集約化落地的成敗。在推進集約化平臺過程中,管理上應采用柔性引導、試點先行、分步整合的方式逐步對原有網站進行移植,避免未經試點的一窩蜂同時遷移;從技術角度而言,應當對原有網站數據進行數據梳理分析,包括數據庫等結構化數據的字段分析,以及相關的圖片、文檔、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分析,并用小樣本測試和數據隨機抽驗的方式對數據進行校驗,再利用大數據量進行壓力和容錯性測試,最終形成完善的網站遷移方案后再分批分步對原有網站進行數據遷移。
通過網站集約化平臺的建設,各級政府、部門的網站將逐步集中,網站數量的最終規模可能達到數百甚至上千,信息的維護更新和用戶訪問將對系統后臺及發布前臺提出高并發的考驗,如何在海量用戶大并發訪問的情況下,保證平臺的高效穩定運行,既關系到政府網站的服務能力、管理效率,也將影響政府形象問題。為了應對集約化平臺的大并發風險,在平臺和系統的架構設計時就應當予以充分考慮,選用健壯的平臺技術架構;其次應充分利用云平臺的彈性計算技術,解決網站訪問通道的負載;再次,應采用前臺靜態頁面的發布方式,減輕后臺服務的訪問壓力,提高網站訪問效率;同時,還可以使用CDN加速、反向代理技術,提供網站訪問請求的處理效率,提高系統的負載能力。
通過網站集約化平臺的建設,需要整合繼承原有網站的用戶和權限,必須考慮到各單位大量用戶賬號及統一授權的管理問題。可通過對用戶進行分組、分角色、分權限的集中管理策略,為用戶在集約化平臺中進行信息報送、審核發布、互動回應提供統一的用戶登錄及權限管理。
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建設可以顯著改變以往分頭建設、獨自管理的分散型建設管理模式所帶來的種種弊端,其依托于技術平臺先進性所帶來的諸如統一資源標準、統一信息報送、統一登錄授權、統一監測考核、統一消息通信、統一工單管理等新特性,實現對網站從建設規劃、內容管理、運維跟蹤、績效考核、運營推廣等全環節涉及到的所有人、事、物進行的“開辦關停”全周期可視化跟蹤與監管,對政府網站群科學化、高效化、集約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1]林開榮.龍巖市政府網站整合與集約化建設探析.福建電腦,2017(04)
[2]王艷;胡志俊;劉國偉;李志.北京市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策略的探討.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3)
[3]陸鑫.服務型政府視角下的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以2015年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為背景[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05)
[4]陳偉忠.大數據背景下集約化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策略的探討.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