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洪斌
探索醫聯新模式 深化醫改惠民生—河東區人大常委會支持推進醫聯體建設紀實
文/ 王洪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近年來,河東區認真貫徹總書記指示精神,著力整合區域醫療資源,積極探索醫聯體建設新模式,扎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努力緩解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和慢性病得不到良好監控醫治等迫切問題,取得了初步的進展。為支持促進醫聯體建設這項重大民心工程的開展,河東區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年將其列入重點監督推進項目,在去年同步跟進、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于今年3月份組織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教科文衛工委委員和人大代表對該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項視察。
代表們首先來到天津胸科醫院“互聯網+”胸痛中心,聽取了區衛計委關于醫聯體工作的匯報和胸科醫院關于基層醫療機構心臟疾病遠程救治項目的介紹,實地察看了遠程心電指揮中心,詳細了解項目開展情況。2016年初,河東區衛計委在全市率先與胸科醫院合作啟動該項目,至10月中旬,全區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胸科醫院簽約聯網。社區患者只需佩戴遠程心電傳輸系統終端,基層醫生便可隨時監控患者的心電信息,及時診斷治療,如基層醫生判斷困難,還可實時邀請三級醫院專家聯手施治,從而形成了以遠程心電網絡系統為載體、以天津市胸科醫院為協調指導中心、輻射120急救中心、三級醫院、一級醫院的心臟疾病監控急救網絡,為心臟病患者加裝了一道救急救命生命保險。與此同時,河東區衛計委著力在“三個拓展”上下功夫,即由“點對點”向“點對面”拓展、由“治療疾病”向“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拓展、由“區內”向“區外”拓展,推動全區1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屬12家三級醫院簽訂醫聯體合作協議,初步形成了具有河東特色的醫聯服務模式。韓瑜代表指出,推進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措施,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溝通協調,切實解決醫聯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醫保部門要全力配合,出臺相關支持政策,解決基層醫療機構醫保份額不足、醫師區域注冊后醫師工作站使用等問題,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縱向流動,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努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讓廣大患者在基層享受便捷、全面、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劉世禹代表建議,要積極探索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方便群眾就醫的新理念,引導群眾在社區首診,引導群眾配合個人健康信息建設,形成完善可靠的健康檔案和個人病史,依托“互聯網+”搭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實現醫療資源、設備、技術的實時共享。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毅齋指出,區政府要加大對醫聯體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大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醫保政策扶持力度,全面保障醫聯體健康運行;要強化隊伍建設,加大對基層設備、資金、人才的投入,提升為百姓服務的本領;衛計委要做好頂層設計,有效指導各級醫療機構“醫聯體”建設,扎實推進務求實效;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推進智慧醫療服務,惠及千家萬戶。

組織代表視察天津市胸科醫院 攝影/王洪斌
代表們來到了中山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聽取關于社區醫聯體工作情況的匯報,實地察看醫聯體服務站運營情況,詳細了解家庭醫生簽約、醫療資源下沉等情況。2015年,河東區全面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組建156個簽約團隊,深入到社區居民中家中,鼓勵和引導居民在醫聯體內到基層醫療機構首診,協調上級醫院對簽約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探索對部分慢性病簽約患者提供2個月用藥量的長處方服務。截至2017年3月,簽約5.6萬人,完成率24%;重點人群簽約數4.6萬人,完成率32%。中山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近10萬居民的醫療衛生服務,他們依托醫聯體資源,建成了輻射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基本醫療服務網絡和由14個責任醫生團隊覆蓋15個居委會的公共衛生服務網絡,與社區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簽訂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構建起上達三級醫院下至千家萬戶的百姓醫療衛生網絡,得到了社區百姓的交口稱贊。張磊代表指出,社區中心要充分發揮家庭責任醫生與社區居民簽約服務優勢,合理利用醫療資源上下聯動,以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為重點,建立并逐步完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服務模式。孫艷代表指出,社區中心要充分發揮街道居委會在社區衛生工作中的宣傳、參與作用,使居民充分了解醫聯體的優越性,提高居民的配合度,使醫聯體服務真正走進社區、走進家庭,成為社區居民的健康衛士。王金梅代表建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向基層傾斜,調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保額度,使大多數病人喜歡到社區就診。李鴻浩代表建議,要加大資金和人力的投入,擴充醫聯體的設備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基層首診的承接能力。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文璁指出,醫聯體建設是推進醫改,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關系百姓切身利益,責任重大,區政府及衛計委要認真貫徹落實醫聯體工作部署要求,不斷完善醫聯體建設,讓更多老百姓特別是老年人享受醫聯體服務;要合理有效利用區域醫療資源,在發揮三級醫院資源優勢同時,加大對社區醫生培養,提高診療水平,增強百姓信任,緩解大醫院看病扎堆問題;要加強信息化技術人員的培訓,適時跟進,保證健康數據準確完備;要加大宣傳力度,讓百姓認識了解接受醫聯體,使醫聯體更好地為轄區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
今年4月份,河東區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了區政府關于醫聯體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并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積極推進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探索開發醫聯體組織新模式,促進醫聯體內部優質資源上下貫通,扎實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轉移。二是要完善醫聯體內部分工協作機制,加強全科醫生培養,解決基層醫療機構醫保份額不足、醫師區域注冊后醫師工作站使用問題,以需求為導向扎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三是進一步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建立財政補助資金與績效評價結果的掛鉤機制,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統籌推進醫聯體相關醫院醫療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切實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和慢性病監控救治問題,確保百姓的身體健康。
區政府高度重視,采取四項措施持續推進。一是建立了“醫聯體專家工作室”,統籌指導并協調推進醫聯體簽約醫院資源整合,推進各社區醫療服務中心與簽約三級醫院實現項目、人員的無縫對接。二是建立8個專業質控組,分別掛靠在兩家三級醫院,統一負責質量控制、考核評估、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學術交流等工作。三是整合全區臨床檢驗質控資源,與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簽訂服務合作協議,建立送檢綠色通道。四是推進拓展慢性病專項服務,與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天津胸科醫院、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院、天津市三中心醫院合作,啟動糖尿病共同照護門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精準防治、心臟疾病遠程救治等項目合作,扎實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征途正未有窮期,為了人民的幸福、百姓的健康,河東區正以堅實的步伐穩步推進醫聯體建設這一造福千家萬戶的事業,為加快建設健康河東譜寫新的篇章。
(作者為河東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