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貴
摘要:推進地理國情監測的實施進展從而加快信息共享建設的步伐,讓地理國情監測更加科學、系統條理化,要規范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就需要對其本身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和考量,形成系統規范的監測分類體制。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geographic condition monitoring can speed up the pac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make national geographic condition monitoring mor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To regulate the contents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onitor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 for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onitoring and form a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monitor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關鍵詞:地理國情監測;地理信息;分類體系
Key words: geographical condition monitor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 system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3-0149-03
0 引言
我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環境,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經濟發展給自然環境帶來不同程度上的負面影響。現實的地理自然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也愈發強硬。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國家民生,生存環境、自然資源和人口問題等需要進行深刻全面的了解進而掌握地理國情清晰的動態變化。由此可見,地理國情監測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同時,地理國情監測也是現代測繪地理信息分析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理國情大致來說包括最基本的自然地理信息和深受其影響的人文地理信息,因為地理國情信息研究覆蓋面很大,同時綜合性也很強,研究內容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要想為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便利的可信度高的地理信息,使自身研究具有權威、客觀、準確的良好形象,要想將信息共享功能最大化,就要全面分析和研究地理國情監測內容。推進地理國情監測的實施進展從而加快信息共享建設的步伐,讓地理國情監測更加科學的系統條理化,要規范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就需要對其本身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和考量,形成系統規范的監測分類體制。本次文章就如何全面地建立地理國情監測體系,找準地理國情的檢測對象,明確地理國情的監測范圍做出了闡述。
1 概念、內容及關系
1.1 概念與特點
地理國情,顧名思義,從根本上來講,保證地球的整個系統穩定的條件包括:地表條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表現成因等,這些特征之間的關系網是相輔相成的。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地理國情深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
從地理學角度考察地理條件的研究,反映了美國國家地理環境,情況的基本變化,地理條件和特點,自然界的描述,從經濟,人類地域,反映人類的國家或地區人際關系的協調程度是科學國家和地區發展,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的重要依據。地理條件監測和綜合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航空航天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地圖繪制技術,調查和動態監測,地理信息的定量和空間測繪結果匯總了地理信息。地理位置,大小,高度,長度和變化趨勢,以描述現狀和狀態監測的變化,以及通過統計,比較,分析,評估和監測,信息分布,區域差異和空間量的變化范圍,頻率和變化趨勢,反映了各種資源,土地,環境,生態,城市建設,交通發展,土地管理,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監測數據。地理條件監測具有以下特點:
1.1.1 宏觀性
自然和人文地理條件都是在多維空間特征基礎上形成的地理國情,多維空間的涵蓋面廣,內容豐富多樣,是從一個很宏觀的角度來表現人文和地理之間的發展關系和協調程度,所以說,地理國情具有宏觀性。
1.1.2 整體性
地理國情信息在多維空間上的結構特征來看,一個位置上的表達會包含多個屬性和信息來進行整合,在相應的區域內,各位置上的信息屬性組合起來就形成地理國情信息,這點表現了地理國情信息的整體性。
1.1.3 綜合性
地理國情信息宏觀上可以分為自然地理條件和人文地理條件,由這兩點綜合起來說明地理國情信息的生態環境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見地理國情信息具有綜合性。
1.1.4 動態性
從宏觀上看,地理國情是一個很穩定的對象,地球看起來似乎是一成不變的,但日積月累的資源消耗對地球所造成的變化所產生的看似很微小動態化信息在幾十年幾萬年后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隨著時間推移所產生的時序性特征說明地理國情信息具有動態性特征。
1.1.5 區域性
地理國情信息是在多維空間上的位置信息屬性組成,有區域范疇性質,由眾多區域位置屬性組成的地理國情信息體現了其具有區域性特征。
1.2 內容
由于地理國情信息監測具有宏觀性、整體性、綜合性、動態性和區域性等特點,地理國情信息包含面甚廣,由多個區域內的監測信息融合起來形成的信息系統,在單個區域內的地理信息主要從這些方面來監測:國家版圖劃分、行政區域劃分、地理特征劃分、交通便利條件、城鎮化發展程度、土地利用率、天然環境和物質災害、水質資源環境、地貌和地理形態特點等等自然環境方面和由此形成的人文環境狀態。endprint
下面進行分別論述:國家版圖劃分,主要為:國土總體面積、地理地形分布、行政區域分界、海洋條件監測等;地理特征劃分,由地理環境影響的人文地理形成,其人口疏密程度、物質資源的豐富與匱乏和分布格局、區域內是以農副業發展為主還是以工業為主要生產力和主要的農副業產品或工業生產力等等;交通便利條件,主要從道路等級及其長度和密度等方面來表現其便利條件,也從中能體現出其發展趨勢;城鎮化發展程度,主要體現在城鎮房屋建設,是否城鄉一體化及城鎮商業經濟發展和基礎的公共配套設施等;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主要由土地資源是否利于作物生長、地表覆蓋物及自然氣候條件等決定,由此產生各個區域特有的農副業產品;天然環境和物質災害, 如自然氣候決定的自然變化:森林河流湖泊的歷史變遷及未來變化科學預測、沙漠風化程度、自然環境被人為污染狀況、氣候影響下的濕地面積發展狀況;水質資源環境,河流流域變化、水位線變化、水質災害等引起的河流岸線和海洋流域位置變化等水質資源環境;地貌和地理形態特點,最為引人注意的就是地震引起的地質板塊變化,次生引發的如地表沉降和地理地貌發生的直觀變化感受。
1.3 與地理信息的關系
國家地理雜志狀態監測信息和地理信息協調,各種國家地理雜志狀態監測內容基于相應的地理要素,并通過地理信息要素。地理狀況監測,包括地形,水,植被,住房,交通,狀況,特征和地理信息內容,描述了國家地理雜志的位置,身高,深度,面積,技術指標,數量等的狀態監測信息信息,以及與地理信息密切相關的元素和屬性??梢詮拿總€屬性項的集合中提取地理信息。因此,地理信息的來源是對地理條件的監測,也是監測的主要地理條件,從地理信息的支持來看,對地理條件的監測的成功沒有保障。
然而,地理條件的監測與基本繪圖不同。是具體情況的具體時期,現狀和監測變化。它具有明顯的動態,需要跟上變化。同時,根據地域條件進行監測,根據政府的需要,各級有關部門,通過調查,繪制各種自然與人為本的地理信息,信息整合統計和反映信息發展生態環境,誠信,需要地理信息處理和分析表。國家地理雜志國家或整個地理區域的監測,監測相應的地區,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宏觀經濟和地區需求的社會經濟和生計發展情況。因此,地理和國情監測要求的國家地理雜志狀態監測內容分類和指標體系,并在一定的地理區域為單位,多種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和基于不同時期的數據動態監測和探索信息,并根據所有部門需要整合。
2 設定分類規程
2.1 選取細化的分類方式
排序信息的可選步驟包括層次結構,類別和層次結構。根據所選對象的特點,將其分為多個層次,各層次分類很多。通過這種分類,創建了一個完整的樹系統。從目前情況來看,隨著地理信息的條件,選擇線路分類。這是因為測量的內容應與收集的地理信息保持一致,而且兩者是相互適合的。為了保持這一點,我們還應該考慮現有的各種因素,在建立體系的基礎上。因此,可選行對必需的進程進行排序。在分類時,我們根據選定的屬性細分層次結構,并將其細分為優秀類別。線分類包含彼此并置的多個層。對于同一級別,類別不應重疊和重疊。層次結構具有從屬關系,并使用分層編碼。相比之下,面部分類方法是并行的,考慮到各種信息的整合。表面分類具有最好的靈活性,可以隨時擴展,包括分割編碼。
2.2 分類依循的總規則
根據地理情況監測,監測內容,目的和目的,各種信息,屬性進行適當的分類和分類。分類系統應與一般信息組織兼容,并應適應數據庫。根據詳細分類,建立了最科學的新制度。根據多層次分類,清晰詳細的目錄。每個層不應重疊或相交,反映垂直和水平信息的特征。建立一個完整的系統,相互協調。在分類制度中,按照既定程序進行分類,以建立最佳制度。信息應覆蓋整個系統,滿足系統要求,并滿足各種需求。考慮到信息具有獨特的時空屬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交換和共享信息,提高實用價值。該國的地理條件廣泛,涉及范圍廣泛。根據部門的需要,在經濟增長期可增加新內容。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能夠保持開放的系統,你可以隨時擴展,留出足夠的空間。
3 構建分類體系
監測的地理條件可以分為不同的用途、領域和內涵。它們是指特定地區的現狀。這些信息應由專業部門分享,并提供給他們進行檢查。例如:國土資源部、鎮控區、部署水資源的必要部門。監測內容包括:覆蓋水、草原、耕地、各類交通路段。根據監測對象,監測內容可分為區域單位,自然地理單位和人文地理單位。根據會員的程度,監控內容可分為四個層次。監測信息應服務于經濟發展的最大領域,服務于各個行業。為了滿足實際情況,按照部門的要求收集監控信息的分段。對于基本信息,它描述了一個方向的特征,一個區域的固有邊界和總面積,分布的高度。這些信息突出了一般特征。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地理條件中包含的獨特信息應作為獨立類別相互分離。
根據隸屬關系,還可以安排分類系統。在這個劃分之后,基本信息融合要素保持統一,對應于相應的類別。根據空間范圍,地理條件,日常監測可以分為各種具體指標,包括行政區域和各種人文學科。在類別中,它們包含大類別,中間類別和較小類別,每個類別都有自己的類別和自己的使用模式。一般情況下,建立統一的系統,方便收集信息,整合地理信息,查詢和應用。
4 結束語
地理國情監測所包含的內容信息量大、門類多且專業性也較強,這在信息搜集挖掘方面增加了很大難度。所以,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各個部門應該將日常的搜集工作系統的管理起來,也就方便了后續信息的統計和分析,使數據信息更加準確更加條理化,這樣也就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地理國情,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評價進而投入使用,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體系。上面說到,監測內容是五花八門且專業性較強的,所以,在監測工作開展時也會因為有關部門的缺失而使監測數據無法銜接或者缺少重要數據,這監測內容結果是有很大打擊作用,這就是說,在往后的工作中應該查漏補缺,將各個門類的監測內容有條理的銜接起來,加強分析各類監測之間的相互關系,盡量減少因為這種因素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袁宗福,董慶.地理國情普查外業調查與核查探討[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11):188-191.
[2]徐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在森林資源監測中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7(02):56-58,62.
[3]兀偉,鄧國慶,張靜,嚴競新.地理國情監測內容與分類體系探討[J].測繪標準化,201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