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植+王佳琦+李寧
摘要:高校學生的創業態度和意識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生個人能力和發展的問題,而是一個有著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創業認知和態度比較明確;創業意愿和付出實際有較大的差距;創業準備普遍不足;對孵化園、創業街及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看法較消極;但是創業教育需求比較積極。因此,應該豐富國家和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宣傳途徑,高等院校利用好孵化園或創業中心加強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力度,并積極有效地對大學生開展分層創業教育。
Abstract: The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and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a simple problem about student's individual ability and development, but a social problem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 and attitud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relatively clear. The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Entrepreneurship preparation is generally inadequate. The view on the success rate of incubation park, entrepreneurial street and college students is negative, but their requirement on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s positive. Therefore, we should enrich the propaganda of the state and the government on the entrepreneurial polic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se good incubation or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ctively carry out stratifie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students.
關鍵詞:創業態度;創業孵化園;創業意愿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business incubator;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3-0194-03
1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不斷嚴峻,因此當前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新課題首推大學生創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精神,逐漸成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大學生自主創業不但能以創業帶動就業,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同時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所以,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生個人能力和發展的問題,而是一個有著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
此外,國家更是從教育發展戰略上突出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意義。2010年教育部發文《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提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因此學界對于相關問題的研究不斷推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的研究點著重放在大學生對創業現狀的認知和對各類創業孵化園的態度上,希望為解決實際問題添一磚瓦,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
2 調查的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說明
2.1 調查的樣本選擇
本次關于大學生創業的調查研究主要采取無記名、封閉式問卷調查,以邯鄲市高校學生為調查總體,進行隨機抽樣。具體做法是選取邯鄲市具有典型意義的三所高校發放問卷,共計240份,其中河北工程大學100份,邯鄲學院100份,邯鄲職業技術學院40份。收回問卷240份,其中有效問卷23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5%。發放方式是在三所校園人群密集區域(宿舍、食堂等)由調查人員進行隨機發放填寫回收。因此,本次調查的樣本具有較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夠較全面地反映總體構成情況。
2.2 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以和個別學生訪談作為輔助手段。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從大學生對創業現狀的認知和對各類創業孵化園的態度兩個方面展開,設計了23個問題,其中19個單項選擇題,4個多項選擇題,全部為封閉式問題。在形成正式問卷之前,為確保問卷的實用性和有效性,逐一對各試題進行細致分析和推敲,調整結構,以提高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本次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工作于2016年12月進行,2017年3月進行補充和完善。本調查充分考慮到了樣本選擇的標本意義和數據的代表性,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對學生擇業心理的影響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endprint
2.3 樣本的基本數據統計
男生124人,占53%,女生110,占47%。其中一年級67人,二年級56人,三年級60人,四年級51人,分別占28%、24%、26%、22%。專科42人,本科173人,碩士17人,博士2人。分別占18%、74%、7%、1%。學科類別涉及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其中工學和教育學、經濟學最多。
3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要點
3.1 大學生創業認知和態度比較明確
調查對象中認為創業就是開辦一個公司或個體商鋪的有64人,占27%。認為是自主研發項目或技術的有91人,占39%。認為只要賺錢的都可以叫創業的學生有44人,占19%,認為是其他的共34人,占15%。
對大學生創業持贊成態度的102人,占比44%。持中立態度的人113人,占比48%。持反對態度的人3人,占比1%。還有16人認為應當看是否有好的機會,占比7%。
對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最重要的因素排序依次為:個人能力、機遇、政策支持、市場環境、家里經濟條件、創業團隊。該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創業自信度較高,認為只要自身有能力,把握住機遇,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就高。
3.2 創業意愿和付出實際有較大的差距
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比較強烈,被調查學生中對創業有很大興趣的有31人,較有興趣的124人,不太感興趣的有72人,沒興趣的有7人,分別占13%、53%、31%、3%。
然而,付出實際行動的比例卻不盡如人意,僅12%。調查結果顯示,2%的學生已經創業,10%的學生正在創業。觀望和考慮的學生占比最高,為68%。還有20%的學生完全沒有想過創業。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盡管有66%的學生有興趣創業,但是轉化成行動的人數并不多。
沒有創業的原因按照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有了合適的工作、缺乏創業資金、怕創業失敗、其他原因、不看好創業、不感興趣。顯示出“先就業再創業”的觀點在學生中受到普遍認可,其次,資金問題和年青人的挫折和抗打擊能力是次重要原因。
3.3 創業準備普遍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創業意愿和付出實際有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生即使有創業的想法卻缺乏進行充足創業準備的意識。
數據顯示,在生活和學習環境中主動尋求和獲取創業方面信息的大學生占33%。49%的大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相關信息,18%的大學生從來沒有接受過此類信息。
所調查的學生中有39%的大學生不清楚自己就讀的學校是否有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或創業中心。55%的大學生對邯鄲市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和創業街一無所知。僅有5%的大學生比較關注就讀高校所在地市政府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
其次,還在于對創業困難預估和認識不足。主要表現為大學生對創業資金來源的不合理期盼,79%的大學生在籌資方面想要靠自己或父母或朋友合伙。僅有21%的大學生想通過銀行貸款。還表現為大學生對創業困難的認識片面集中在資金來源不足上,夸大了資金對于創業的絕對影響力。這同時也說明他們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關于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政策并不了解。
由于創業準備普遍不足,對困難的認識和預估不太客觀,所以導致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水平不高。
3.4 對孵化園、創業街及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看法較消極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所了解的入駐政府創業孵化園(創業街)的企業成功率方面,88人認為成功率一般,占38%。24人認為成功率很低,占10%。不太了解的人有108,占46%。僅14名學生認為成功率很高,占6%。
關于政府創辦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創業街)對大學生創業的作用的看法,持積極認可態度認為有很大作用的有48人,占21%。104人認為有點作用,占44%。認為沒什么作用的31人,占13%。51人不知道,占22%。
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不排除大學生對于學業和創業關系的不正確處理,75%的大學生想選擇邊學習邊創業,排除實習階段的時間連續有保證,其他學習時間的割裂式塊狀課程安排無疑會牽扯巨大的精力,極有可能造成學業和創業的雙敗。
3.5 創業教育需求比較積極
是否希望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67%的學生持肯定態度(156人),8%的學生持否定態度(18),25%的學生態度無所謂(60)。數據說明大多數學生希望接受相關課程的教育并獲得實際有幫助的知識。
如果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你希望內容的側重點是?人際關系45.7%、個性化輔導23.5%、市場營銷22.2%、財務稅收8.6%。這說明大學生對創業指導課程的內容認知還不全面,也反映出他們片面地把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首要困難等同于創業困難。
4 對策研究
4.1 高等院校積極有效地對大學生開展分層創業教育
目前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誤區主要表現在把開展創業教育簡單地等同于鼓勵學生創業,幫助他們創業,創辦各種孵化園或創業街。
我們認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并不等于鼓勵大學生一畢業就去創業,甚至休學創業,而是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一種素質。”[1]
同時還要意識到,不同年級、不同學歷、不同專業、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學生對于創業的教育需求是不一樣的。例如經濟實力相對發達的地區,社會為大學生提供了相對而言比較充足的就業崗位,因此大學生創業比例反而不高。[2]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就業崗位相對缺乏,這種缺乏卻刺激了大學生較高的創業意愿。
因此,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不能一課全包,對不同年級、不同學歷的學生需要分層對待,開設不同的課程。并且目標不能僅停留在鼓勵學生創業或如何創業,用大學生創業率來衡量創業教育的優劣。endprint
4.2 高等院校需要利用好孵化園或創業中心加強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力度
本次調研發現,創業實踐活動積極度和創業實踐時間呈正相關。學生的課余時間本來就少,又呈現出碎片化、割裂化的特點,所以高校或政府的孵化園或創業中心對提高和刺激大學生創業的實踐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孵化園或創業中心對時間和空間的要求商業化成分低,可以讓創業的大學生充分靈活地利用自己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對入駐項目的要求也非常靈活,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成長。
例如邯鄲市某高校的創新創業園,該園成立于2016年,園區位于校區內。主要面向本校全日制在校生,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政策的宣傳、指導、培訓、孵化、典型示范等活動,給大學生提供支持。目前該園分為三大區:苗圃區、孵化區、創業區。三個區分工不同,針對不同階段的大學生就業項目開放。
苗圃區是入駐雙創園的第一站,是培育初級創業項目的共享式辦公區。孵化區作為中級創業項目的溫室,是各具特色的獨立辦公室,在對行業、市場前景做出針對性分析的基礎上分為八個孵化類別,目的是支撐和引領大學生創業團隊的跨越式發展。創業區作為高級創業項目的加速器,主要為技術成熟優勢明顯,商業模式清晰合理,發展前景和空間廣闊的創業企業提供加速培育的專業服務。
該園區截止到2017年5月已有40個項目入駐,通過提供分層空間加強了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力度,為大學生靈活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創業實踐提供了平臺,其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
除利用好高校自身的孵化園,還要鼓勵高校畢業生關注政府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邯鄲市主城區目前不僅有市級大學生創業中心,也有區級大學生創業中心。例如河北網商園、邯鄲創業街、大學生創業園、文化創意園、科技孵化園等。
4.3 豐富國家和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宣傳途徑
2010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的財稅[2010]84號文件《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文件中明確規定畢業生從畢業年度起三年內自主創業可享受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近幾年,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各級地方政府都積極出臺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例如大學畢業生創業可享受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持、享受稅收優惠等。
但是這些優惠政策由于宣傳不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辦理手續較繁瑣的實際情況,所以大學生對相關政策的了解不多,這一點從調查結果上也可得出。例如:您了解政府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嗎?比較關注的學生11人占5%,了解一些的63人占27%,偶爾關注的111人占47%,不了解的學生49人占21%。
因此,加大政府對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再輔之以適當地降低創業門檻,以此可望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愿。
宣傳途徑的選擇首先可以依靠創業教育課程,有計劃地持續宣傳基本政策和最新政策。其次還要切實考慮到目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現狀,大學生作為移動終端的忠實擁躉,具有特殊的交往和獲取信息的特點。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所以,除了傳統的校園宣傳手段外,需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多種媒介平臺和移動終端,例如QQ、微博、微信等,把傳統手段和新媒體手段結合起來,達到理想的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宣傳效果。
毋庸置疑,本研究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樣本選擇的范圍包括一本、二本、專科院校,這樣的樣本采集固然可以體現廣泛性和代表性,但是毫無疑問,三類院校的學生具有群體性特征,在創業意愿、創業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差異,如果不分層的話,會導致研究結果的泛化。這是本研究有待進一步細化分類進行研究的原因。
參考文獻:
[1]木志榮.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J].高等教育究,2006(11):79-84.
[2]王穎.大學生創業意愿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廣州市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為例[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123-128.
[3]初漢芳,朱燕空.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的建設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