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楊楊
媽媽說之清華媽媽系列 關于愛情 關于早戀
編輯|楊楊
有這樣一個微信群,聚集了一群清華學子的媽媽們,她們平時探討什么話題?“清媽們”的心路歷程首次曝光,敬請關注!
早戀,是每個中國父母避之不及的話題,也成為中國孩子成長中的一道傷痕。
在百度貼吧中,有一個“早戀吧”,關注的有290867人,帖子有4216248條。
不能不說,社會的進步,孩子們的早熟,通訊網絡的發達,讓早戀成為了一個不可阻擋的社會級現象。在這個貼吧中有很多貼文,其中有一篇寫的是小女孩與小男孩的日?;?,小女孩暗生情愫,但還沒有確立關系小男孩就“移情別戀”了。在這個帖子之下,有很多留言,稱自己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而最終分手。
其中,有一篇回帖讓我側目?!澳銈冇X得這叫愛嗎?愛情如此膚淺?愛是給予是付出,而不僅僅只是一來二去你儂我儂。不覺得自己幼稚嗎?愛情是一輩子的事,他能對你若即若離,證明你們的感情只是鮮艷外表下毫無內在的空殼。真正的愛情才不是像你們這樣,而是彼此信任,彼此堅定,不委曲求全,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條件下,你們這樣充其量只是打發時間。真愛是在平淡日子里細小的幸福。何況樓主你才多大?不要在夏天就做秋天的事,趕快把心態擺正好好學習吧,這才是你人生的方向。作為一個女孩,我深深感覺到,不是長大后嫁個人就算是精彩人生,我覺得應該靠自己的雙手去奮斗,這樣腳踏實地才是真正的生活,假如你現在不好好學習了,你將失去比你現在放棄失去更多,想想你的父母吧,他們希望你這樣嗎?你真正應該愛的是他們啊,這樣的感情太經不起考驗,食之無味!”
但是這個女孩在回復說:“115樓,即使你是善意的,可是我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何況,我成績一直沒下降過。你反對早戀那是你的事。長大后的愛就很真實嗎,不是你爭我斗嗎?小三兒什么的,就很美好嗎?我們支持早戀因為它是沒有目的的,只是單單純純的愛而已,只有堅定才叫愛?!?/p>
直到這我真正無語了,社會給孩子們的影響,關于婚姻、家庭、愛和信念是怎樣的嘈雜。不過,我們自己都被這些社會現象給搞暈了,以至于懷疑自己幾十年來所受的教育,何況一個孩子,她的心靈還是純潔的,沒有抵抗力。
作為父母,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告訴孩子戀愛、婚姻的真諦,社會亂像雖多,但主流是什么。要告訴孩子一個純粹的戀愛都包括什么,告訴他們一個婚姻的責任以及他們是否應該,先去充實自己,然后慢慢了解如何戀愛,怎么戀愛。
聯想到不久前刷遍朋友圈來自日本的“屋頂告白大會”。節目里出現了日本某個中學的四名初中生,分別向他們心儀的對象表白。幾段表白,有成功也有失敗,但無一例外,都很好看。
第一段表白的主角站到屋頂上的第一句話就是:“新學期開始了,看了下鄰桌,發現那里坐著個天使,天使和我的距離只有30厘米,之后的每天都像做夢一樣。但是,受到了學校的阻礙,換座位了!曾距離我只有30厘米的你,現在卻在離我5.5米的地方!這種遠距離戀愛,我已經受不了了!蘭央小姐,請你和我交往吧!”
這樣勇敢熱烈真誠又不失幽默的示愛,即使由成年人說出來也很感人,此刻主角是一名少年,就更有了一些動人的味道。被表白的蘭央一開始顯得有些羞澀,不過還是勇敢地大聲拒絕了:“雖然很開心,但是我有男朋友了,對不起?!?/p>
第二段表白,就更像是偶像劇里的場景了?!拔沂嵌昙壦陌嗟臑I本初花,我雖然有喜歡的人,但是那個人有男朋友了。這份感情我一直不知道該怎么辦,因此今天我想要借這個機會,給這份感情畫上一個句號?!北槐戆椎哪猩貞骸叭绻阌辛讼矚g的人,我會為你加油的!
隨后的兩名孩子表白,同樣措辭得體,坦白而為他人著想,真誠卻有度。
這與我們的“掩蓋”教育大相徑庭,完全是兩條道路。
當下的社會環境,早戀,一直被認為是負面的,是不良的行為。而關于性,更是雷區。
盡管現在已經有很多有識之士做了很多工作,但還是被很多父母和學校所避諱。當然,這個話題不好說,說的不好,容易走偏;說的不透,起不到作用;說透了,又怕起反作用。我自己就是這樣的父母,左思右想,還是無法正面面對,就隱隱約約地說。
但是,這是錯誤的,不得不說,我們需要正面應對,因為社會快速發展,我們已經完全無法再將孩子圍在為他們設置的圍欄中了,我們需要更新觀念。
我們需要認真地去思考,該如何為孩子補上這一課。教他們如何愛,教他們如何坦蕩和磊落,教他們如何思考自己和他人,讀懂這本人生的書。
青春是一首美麗的歌,也是人生最為美好的階段,但是它又帶著懵懂和幼稚。
一位博主是這樣說的 “情竇初開的時節,懵懵懂懂的愛情,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p>
我深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回避和譴責都不是辦法,繞著路去告訴那些年輕的生命,愛還是他們的禁區沒有作用。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學會自我認知,學會尊重,學會保護自己和他人,學會愛和被愛。

李茗芳
生于60年代,80年代畢業于原華東紡織工學院,畢業后就業于國務院紡織工業部機關。從一名理工女轉型長年從事文字工作,每年撰稿幾萬字。一如歲月的沉淀,終于千年的鐵樹也開始抽蕾。在“碼字”和“養女”的雙重生活中,將所見、所歷、所思的收集整理,算是一個母親在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背景下的總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