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楊
《口袋雜貨店》系列之一 能畫出香味的筆
文|楊楊
編者按:《野貓森林》是一部童話夢幻系列小說,以一只小野貓阿蘺為主人公,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的主題,以這只“ 擬人化” 的野貓阿蘺與本文作者的相遇、相識、相知為主線,展開一系列的夢幻故事。
該童話作者千雅,原名李怡,童話作家、詩人、畫家、電影制片人、動畫片制片人。
本期連載的《口袋雜貨店》為《野貓森林》系列中第二篇童話故事。編輯以繪本和童話配合的形式,來給小朋友講述這個神奇的故事。
1.
小區的街角有一家很小很小的雜貨店,琳瑯滿目什么都有。
“你好!請問有0.5筆芯的鉛筆嗎?”“有,有好幾種呢,你要哪一種啊?”一個輕輕的聲音從小小的店的深處應聲道。
“就是那種粗一些的,可以給小朋友畫畫用的自動鉛筆。”“哦,你在左邊的那一堆鉛筆中找找。”狹小的店里暗呼呼的什么也看不清。
“左邊嗎?”我應聲道。好多筆啊,沒有一支是一樣的,真是眼花繚亂。
“每一支都好可愛哦。”“是吧,那你多買兩支給孩子畫畫嘛。里面還有各種有顏色的筆呢。”
“是嗎?”我順著那個弱弱的聲音就走進暗乎乎的店里去了。“老板,你在哪里?你家店里太暗了,什么也看不見。”我說道。
忽然一束光,象是手電筒一樣的東西照了過來。“這樣看見了吧!”
我抬起頭,那個光正好照在我的眼睛上,晃得我眼暈。“看見了,看見了。”我趕忙低下頭。
2.
“這些是能畫出各種鮮花味道的鉛筆哦!”那個看不見臉的店老板輕聲說著。
“是嗎?鮮花的味道是什么樣的啊?”一張白白的紙遞到了我的眼前,象是從天空中飄下來的一樣。店老板說:“你畫畫試試,能聞到的。”
我拿起一支紅色的鉛筆,在紙上畫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線。放到鼻子下面聞了聞,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忽然涌上心頭。我仿佛在這樣的氣味中看見了一朵綻放的小紅花,“是玫瑰花嗎?好香啊!”我被那樣奇異的氣味吸引了,仿佛花朵就在眼前。可是當白紙稍微拿遠了點,那花朵立刻就消失了。
“我沒騙你吧!”店老板說話的聲音很小很尖細,但我聽得出他說的很得意。
“真的哦!我看到一朵玫瑰,好像是玫瑰。”我有些不敢相信,又拿起了一支紫色的鉛筆,在紙上重重地來回畫了好幾下,放在鼻子下面聞了聞。
“別再畫了哦,再畫筆就畫短了。”那個小氣的店老板尖聲尖氣地說。
“好好,我買幾個顏色。”真摳門。我五顏六色的挑了好幾支鉛筆。
“多少錢?”“一支一元。”
3.
“給你錢。”我把錢遞到手電筒光束的背后。
“你把錢放門口的錢罐里就可以了。要找錢的話自己找零。”忽然,手電筒的光一下就沒了。
從小店里鉆了出來,在陽光下一照,剛剛在黑暗中的眼睛一下子無法適應,白花花的一片。
好一會,我才緩過勁來,把錢放進那個錢罐子。我又看了看黑漆漆的店里,好像有雙眼睛一直盯著我看似的。
“真是個奇怪的老板,一家怪怪的雜貨店。”我自言自語道。
“唉唉,歡迎光臨。”那個聲音從黑乎乎的屋內又傳了出來。又尖又細。
再回頭,小店里依然是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千雅老師小科普:
什么是繪本?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即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最值得強調的就是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它出現于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中期開始充分發展,是新時代出現的、由傳統的高品位的文學和藝術交織出的一種新樣式。
繪本用圖畫講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屬于高雅層次、僅供少數人欣賞的繪畫藝術帶到了大眾面前,尤其是孩子們的面前。這些圖都是插畫家們精心手繪,講究繪畫的技法和風格,講究圖的精美和細節,是一種獨創性的藝術。可以說,好的繪本中每一頁圖畫都堪稱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