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12月1日報道,原題:中國瓷都竭力適應治霾戰爭作為中國瓷都之一,山東淄博市正經受環境“休克療法”,以清潔其污濁天空并改變當地經濟。經過一場始于去年、在今冬開始加強的整頓行動后,淄博大部分無序蔓延的工業區已成為散布著停工工廠、空蕩展廳和廢棄餐館的“空城”。數十個聳立的煙囪不再冒煙。
隨著迫切實現空氣質量目標,中國正發動前所未有的治污“閃電戰”。淄博已成為這場治污戰的眾多北方目標城市之一。同時,該市也處于中國另一場更廣泛的長期行動的核心地帶——升級重工業經濟。
作為“無情”治污戰爭的一部分,曾占中國陶瓷總產量約1/4的淄博已削減70%產能,關閉150家企業和250條生產線。幸存下來的工廠正競相遵守嚴格的(環保)新規。但相關業務仍受到被要求暫停生產,以及隨著北方冬季由燃煤轉向燃氣而導致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威脅。
當地環保部門說整頓行動仍處于初期,但變化已非常明顯。隨著老工廠被打上拆除標志,新的住宅區和購物設施拔地而起。數據顯示,在服務業推動下該市GDP今年前三季度增長7.8%。當地居民說,被遣散的工人已轉向建筑和紡織等其他行業。淄博已在老城區設立綠色科技孵化園,開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鼓勵陶瓷產業創新。
過去10年來,淄博陶瓷在中國市場攻城拔寨并出口全球,但也受困于質量乏善可陳、產能過剩導致價格下降、遭歐美反傾銷調查等。北京的治污戰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機遇。當地政府希望幸存的制造商能升級并與高端生產商競爭。“政府如今采取的措施……將使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標準”,在當地成立合資企業生產環境友好型瓷磚的商人克斯佐說,“這是中國邁出的勇敢一步,也必須承受(相應代價)。他們有決心也有資金和技術,我們將在5至10年看到一個不同的淄博和山東。”▲
(作者大衛·斯坦威,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