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楠
多媒介融合下的醫學圖書增值服務
◎ 王 楠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使傳統紙質媒介紛紛向多媒體和全媒體轉型。隨著醫學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形成了紙質圖書與數字資源相融合的立體化出版模式。
圖書增值服務;立體化出版;書網互動;二維碼

為適應廣大醫學生及醫務工作者的醫學教育需求,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于2010年啟動了“立體化教材”項目,并獲批“十二五”國家重點數字出版項目。該項目將紙媒教材、多媒體資源及專業數據庫相結合,通過互聯網平臺向讀者提供增值服務。我社在傳統醫學圖書出版領域積累了豐富的作者資源,其中大多數均長期處于教學一線,擁有大量內容資源。根據醫學專業的學科性質及教育層次,我社逐步構建了系統、全面的醫學教育資源體系,為數字資源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傳統的紙媒教材通常以單純的文字和圖片為主,而醫學專業的學科性質使得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儲備,僅憑書本文字很難全面學習記憶,立體化教材的服務模式則恰好彌補了紙質教材的不足。具體來說,就是按照醫學專業學科分類,以現有紙媒教材作為內容主體,進一步開發作者的優質教學資源,將模擬試題、教師課件、示例圖片、音視頻及動畫等多種形式的資源相互整合,將我社醫學教育網作為發布平臺,將專業知識服務提供給廣大讀者。讀者在購買我社紙質教材后,可獲得附贈的網絡資源激活碼,登錄醫學教育網并輸入激活碼即可獲得與紙質教材相對應的數字資源,進行在線瀏覽學習。
立體化教材可使知識的呈現更加豐富直觀。例如,對于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等基礎學科,學生在閱讀紙質教材的同時,配以作者的教學課件、圖片庫、模擬動畫等不同形式的網絡教學資源,可多角度地展現教材中原本靜態、平面的內容,幫助學生清晰透徹地理解相關專業知識,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目前我社本科、大專、高職高專、成人教育等多套不同層次的醫學教材均采用了此種增值服務模式。實踐表明,這種書網互動形式為讀者提供了更加優質、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同時也為出版社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截至目前,我社已有注冊用戶6萬余人,很多讀者將增值服務作為其選購教材的標準,一些醫學院校會優先選擇配有增值服務的教材作為學生用書,而作者也愿意將教學工作中積累的珍貴內容資源加入參編教材中。
我社在考試培訓方面,出版了國家臨床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護理學專業資格考試等相關復習叢書。為滿足考生的復習需要,我社也針對不同專業層次配套推出了考試培訓和考試書增值服務。與教材增值服務類似,考生在購書后可獲得相對應的網絡教育資源和免費贈送的網上學習券,登錄我社醫學教育網即可在線使用。網絡教育資源包括模擬試卷及歷年真題解析,使考生在做題時能夠正確把握出題思路,做到更有針對性地復習。利用隨書贈送的網上學習券,考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在線模考,以便于自測復習成果。另外,為了給廣大考生提供更完善的教學服務,我社還推出了“名師講堂”欄目,邀請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優秀教師對相關考試科目進行串講,課程均為視頻形式,內容涵蓋考試大綱點評、考點分析、經典試題解析等,力求為考生進行全面透徹的考前沖刺輔導。不難看出,單純的紙質圖書已難以充分滿足廣大考生的復習備考需求,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正在向數字化教學模式轉變,網絡課程、在線模考等多種形式的增值服務已成為考試書的必要輔助和支撐,進而使考試書的出版價值得到有效提升。
相比于傳統紙質圖書,與網絡學習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更加靈活高效,這同時也需要出版社擁有強大的編輯力量以及專業的網絡技術維護人員。由于考試書具有較高的時效性,且部分專業知識點還可能會隨著研究的不斷進展而發生變化,因而需要根據考試大綱及時調整,更新題庫等學習資源,以保證為廣大考生提供最新的考試信息和前沿的醫學知識。
以上兩種增值服務均以我社醫學教育網作為平臺,讀者需通過電腦在線瀏覽教學資源。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紙媒圖書紛紛融合了二維碼技術,除了將其作為出版社的重要營銷渠道外,還可用于為讀者提供增值服務。
微信是專為手機等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應用程序,擁有龐大的用戶群。為充分利用這一社交平臺,我社正式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在為讀者推送圖書資訊的同時,也將增值服務模式擴展至移動終端設備,為讀者提供基于微信的書網互動服務。讀者購書后可刮開封底二維碼,通過移動設備微信掃描后關注我社公眾號并成功綁定,以激活相應圖書的書網互動服務,之后只需利用公眾號界面的“掃一掃”功能,掃描正文中的二維碼即可訪問與圖書配套的圖片、音頻、視頻或模擬試題等數字資源。
基于微信的書網互動服務與通過電腦登錄網站獲取增值服務相比,在服務模式上有較大創新和改善,這一點毋庸置疑。微信可支持跨平臺發送文本、圖像、語音和視頻等多種類型文件,其中音頻和視頻已覆蓋wav、mp3、mp4、rm、wmv、avi等主流媒體格式,這也保證了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能夠通過微信平臺得到良好的呈現。每本書的二維碼只能與一個微信號綁定,因而起到了一定的版權保護作用。讀者利用手中的移動設備,無需通過電腦,即可方便快捷地瀏覽相關數字資源,實現了移動設備與紙媒圖書相結合的教育服務模式。
我社現有多部專著采用了此種形式,這同時也是其特色亮點,有效帶動了圖書銷售。目前我社微信公眾號的用戶數量已突破4000人,并獲得了讀者廣泛好評。以手術操作類圖書為例,傳統紙質書多采用文字敘述配以圖片示意的形式將手術關鍵步驟一一呈現,相對缺乏連貫性與立體感,而隨著二維碼的引入,可直接將專家的手術操作錄成視頻,或制作手術步驟的模擬動畫,讀者在閱讀書本的同時,只需利用手機掃描即可觀看,更加便于深入學習和理解。考慮到微信的受眾面較廣,我社部分教材和考試書也利用此種形式在書中加入知識鏈接或試題,加強了不同媒介間的互聯互通。
作為醫學教育服務的提供者,在確保圖書內容質量的前提下,出版社應時刻關注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的需求變化,重點突出“服務”二字。面對新的出版環境,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強大兼容性和高效性,通過互聯網渠道提供優質全面的增值服務,力求最大程度地方便讀者獲取專業知識。一方面應創新出版理念,嘗試將有機整合多種形式的資源,呈現靈活多變的教育服務;另一方面,出版社應配備專業人員,保證平臺系統的穩定,以便讀者安全訪問網絡資源。同時,還應通過后臺及時監測對資源的具體使用情況,統計激活碼的使用數量,分析激活頻率較高或讀者購買較多的網絡資源類型,更好地把握當前的教育需求和方向,從而指導改善并提升增值服務水平。
在出版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出版機構的功能和定位也在不斷變化。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必將帶動傳統出版轉型,出版社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敢于突破傳統,不斷探索傳統媒介與新興媒介融合發展的路徑,實現全方位、立體化增值,不斷優化教育服務質量,形成以紙媒圖書為核心,多媒介融合的醫學知識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廣大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
(王楠,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