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池固體電解質NASICON材料
為了獲得具有高離子電導率的新型鈉離子導體,本文深入研究了NASICON材料。首次研究了 固 溶 體 ,即 Na3+xSc2(SiO4)x(PO4)3-x,0.05≤x≤0.8。然后通過固相反應合成了多種組成,并測定了這些組成的結晶性能和電學性能。獲得了迄今為止最好的導電性材料之一NASICON,x=0.4。此外,還研究了鈉濃度和晶格參數大小對該材料離子電導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離子電導率與鈉離子傳導途徑的結構參數相關,并確認了Na-O原子間距離對鈉離子遷移的影響程度。
通過將高離子傳導性材料Na3Sc2(PO4)3中的P用Si代替,合成了材料Na3.4Sc2(SiO4)0.4(PO4)2.6,其具有非常高的鈉離子電導率。研 究 固 溶 體 Na3+xSc2(SiO4)x(PO4)3-x中x的含量,從而更好地了解Si在NASICON材料中的影響程度。只有電荷載體增加,才能使電導率增加,直至達到最大值。
研究試驗數據中活化能和晶格參數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得到最佳的晶格參數。而晶格尺寸的變化直接影響Na+傳導通路的大小以及Na+離子到下一個空位的跳躍距離。對于化合物Na3.6Sc2(SiO4)0.6(PO4)2.4和Na3.8Sc2(SiO4)0.8(PO4)來說,跳躍距離太長,因此需要很高的導電活化能,所以不適合作為電解質材料。此外,Na+必須跳躍到最近的其空間構型為平面三角形且尺寸最小的氧原子處。為了更好地了解所討論的相關性,可以通過中子散射技術或XRD測量得到更高精度的原子位置,還可以用于研究NASICON材料中Na+的占有率上。本文還研究了Na濃度的變化,以更好地了解Na過量和缺乏對該材料離子電導率的影響。
刊名:Solid State Ionics(英)
刊期:2016年第293期
作者:M Guin et al
編譯:陳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