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科
(中農樂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運城 044000)
蒲坂金秋棗兒甜
鄭 科
(中農樂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運城 044000)

蒲坂大地的秋天,是一年中最迷人的季節。車行駛在田野之間,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的棗園,藏在枝椏間紅彤彤的棗兒預示著豐收的希望(圖1)。2017年9月20日,筆者在永濟市林業局同志的陪同下來到永濟市卿頭鎮關家莊村,在這里看到的全是棗樹。

圖1 冬棗豐收
“前些日子,我們永濟的冬棗經省林業廳引薦參加了第五屆山西農博會,受到了與會領導以及專家的一致好評,永濟冬棗一舉唱響農博會。”永濟市林業局的同志介紹。
永濟冬棗憑啥能這么火,原因何在?中農樂果園科技集團董事長楊良杰說,“這個有機生態冬棗種植示范基地,通過增施有機肥,不施化肥,只噴生物農藥,不噴任何激素,種出來的冬棗香味足,硬度好,耐貯運,貨架期長。它的糖度能達到33度以上,冬棗的含糖量遠遠高于其他棗園。我們生產最好的冬棗供給客戶,咬上一口這里的冬棗,你能聽到酥脆的開裂聲,吃完半個小時舔舔嘴唇還甜呢!”楊良杰董事長對自己的冬棗特別自信,他說,“我們的冬棗從樹上摘下來就敢讓我娃吃。”
中農樂的做法已成為永濟棗農的做法,給棗樹多施有機肥,不施化肥,少打農藥,不噴任何激素,為的是確保冬棗的質量安全,吃起來更加營養可口。“永濟冬棗的核心競爭力是優良的內在品質,特別是安全質量水平成就了永濟冬棗的品牌價值。”永濟市林業局一位副局長說。
好冬棗必須有好技術支撐。打開中農樂千鄉萬村APP果品安全溯源系統,筆者看到了每個大棚冬棗各個生產過程的實時畫面、生產環節記錄。生物防蟲、自動灌溉等技術也被應用到了這里的棗園。技術有規程,管理有記錄,產品有編碼,質量可追溯,這些措施讓永濟冬棗成為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圖2、圖3)。
永濟市具有適宜冬棗生長的獨特的氣候條件,是全國品質最佳的冬棗產區之一。這里有30萬畝鹽堿地,這是種植冬棗的最佳土質,它富含鈉、鎂、鉀元素,能顯著提高冬棗含糖量,使冬棗的風味和口感明顯提升。永濟擁有種植冬棗最優的自然資源,然而只有好的自然資源是不夠的,為了提高冬棗的品質,永濟市林業局啟動防裂果技術推廣項目,扶持示范建設水泥鋼架和全鋼架設施冬棗大棚1.2萬余畝,同時推廣了部分“坑棚”、“棉被棚”等設施大棚,針對不同時期的棗園管理特點,對休眠期、花期、果期等不同時期定向服務棗農。實施低產林改造,通過整形修剪、品種改良、肥水管理、技術培訓等為主的改造措施,以點帶面提升棗農管理水平。成功落地了中農樂果業科技集團千畝有機冬棗設施化基地建設項目,通過龍頭示范帶動進一步引領永濟設施化冬棗向有機農業整體推進。
走進位于卿頭鎮關家莊的中農樂千畝永濟冬棗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片片耀眼的鋼構設施大棚,

圖2 分級

圖3 包裝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永濟冬棗要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必須改變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推廣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式。
近年來,在我國各冬棗產區,棗農一味追求產量,無節制地使用激素,導致冬棗品質下降,失去原有風味,隨著生鮮電商對高端水果需求的不斷加大,生產方式與供需矛盾的凸顯,冬棗產業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與轉型升級日益迫切。因此,永濟市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在管理模式創新上下功夫。他們在對棗農加強科技培訓的基礎上,建設設施冬棗示范區,積極培育典型戶、示范戶,并組織典型戶、示范戶依托中農樂千畝有機冬棗示范基地,逐步實現有機化冬棗生產管理,建立傳幫帶的幫扶機制,強力推進冬棗整體向有機化快速轉變,形成適度規模、管理科學、品質優化、產銷穩定的冬棗產業新模式,生產消費者喜愛的有機生態冬棗,提升永濟冬棗核心競爭力。
楊良杰說,“在永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中農樂建立的示范基地與田間大課堂,從基地建設、技術服務、安全溯源、電商銷售等生產銷售模式對周邊棗農做示范,通過規模化、有機化、標準化、循環化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對棗農進行觀念指導,以全產業鏈的教學基地為周邊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干,通過科技示范和培訓力量助推永濟棗業轉型升級”。
“永濟冬棗正朝著全面實現種植良種化,技術標準化、產品有機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營銷品牌化目標邁進。”永濟市副市長李曉軍告訴我們。
永濟冬棗正以現代化產業發展模式為方向,以科技為支撐,逐步提升果品品質和品牌形象,引領運城棗業向新的目標闊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