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梓華
“加強營養”“吃清淡點”“注意補鈣”......我們去看病,醫生常會提出這樣那樣的飲食建議。然而,這些飲食建議有時會被患者誤解。
術后恢復期的患者、懷著寶寶的孕婦、免疫力低下的人等常常被告知要加強營養。很多人認為,那就要多喝雞湯、吃紅糖,或者多吃海參、鮑魚、燕窩之類的山珍海味,或者多吃保健品......事實上,上述做法都不能達到加強營養的效果。光喝雞湯獲得的營養價值遠遠低于吃雞肉;紅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吃多了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海參、鮑魚等山珍海味的食療價值有限;至于保健品,雖然吃著方便,但不能代替食物,盲目吃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
“加強營養”的真正含義,是多吃一些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比如粗糧、豆制品、奶制品、蔬菜、水果、蛋類等,同時要注意飲食平衡。當然,對于不同人群而言,加強營養的含義會有略微的不同,可能還有一些飲食禁忌,具體情況可以咨詢醫院營養科的醫生。
如今,清淡飲食已經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但有些人尤其是一些老人容易走極端,比如不吃肉食改吃素,不吃油,甚至拒絕吃鹽......其實,不吃肉食,如果雞蛋和豆制品又吃得少,很容易造成優質蛋白質缺乏。對老年人來說,這還會加大患少肌癥和骨質疏松的風險;飲食中脂肪攝入太少,則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過度限鹽可能引起低鈉綜合征,嚴重可發生昏迷。
“吃清淡點”的真正含義,是烹調方法要注意少油、少鹽,把動物性食物、食用油和鹽限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可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烹調時少用煎炸,多焯、煮、清燉。此外,飲食清淡并不是要求我們不吃辣,相反,適當吃些辣椒、大蒜、姜等對健康會起到促進作用。廣義上的清淡飲食,還包括少吃精加工的食品和糖含量很高的食物。
骨折患者、生長期的孩子、中老年等,會經常被建議“注意補鈣”。但很多人認為,那就是要多喝骨頭湯,多吃蝦皮或鈣片等。其實骨頭湯里的鈣量微乎其微;蝦皮雖然鈣含量高,但富含鹽,如果不注意控鹽,不僅不能補鈣,反而會加大鈣流失;雖然鈣片有助于補鈣,但鈣的吸收和利用率并沒有食補高。
“注意補鈣”的真正含義,是從飲食中補鈣。除養成每天喝奶的習慣,還可適當多吃小白菜、西蘭花、油菜、生菜、菠菜等含鈣較多的蔬菜。每天吃500克左右的綠葉菜,就能補鈣350毫克左右。豆制品、小魚、蝦皮、芝麻、花生、榛子等也利于補鈣。青春期的孩子、老人、以及孕期、哺乳期的女性,可以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額外補充鈣劑。需要提醒的是,補鈣過程中要堅持每天在戶外曬太陽至少半小時,促進鈣的吸收;還要進行快走、慢跑等運動,促進鈣在骨骼里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