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時民
宋代詩人方回在《秋熟》中是這樣寫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宋代田園詩人范成大寫有《西瓜園》絕句:“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詩中描寫了“處處食西瓜”的景象。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吟嘯集》中有一首專門描寫西瓜的《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咽頓消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詩句鏗鏘有力,也不乏絕妙之處,只有寥寥數筆,把西瓜的色、味、形刻畫得入木三分。詩中以“碧玉瓶”喻西瓜的色澤、形體,“紅櫻桃”喻西瓜的紅色籽實,“黃水晶”喻西瓜黃色瓜瓤。金代王予可《吟西瓜》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彎斜卷隴頭云”則把切開的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元代詩人方夔《西瓜行》謂:“縷縷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牙生水”“骨有風”把人們食西瓜的狀態寫得活靈活現,展現了人們暑天吃西瓜時牙齒中瓜水漣漣,談笑風生之間香氣浮動,似乎涼風進入衣襟涼透脊骨。
明代詩人翟佑《紅瓤瓜》寫道:“采得青門綠玉房,巧將猩血沁中央。結成曦日三危露,瀉出流霞九釀漿。”詩中把“綠玉房”“猩血”分別比作綠瓜皮、紅瓜瓤,生動形象。“泄出流霞九釀漿”把人們面對西瓜饞涎欲滴的樣子簡直是寫活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