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平
心理學家認為,擔憂就是變相的詛咒,這句話不無道理。人總會不自覺地按自己或他人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而擔憂正是消極的“自證預言”。
美國作家杰克·史瓦茲曾指出,大部分人最需要轉變的習性是質疑式思維及其帶來的不必要擔憂。前者會導致思維受限制,后者會引發“墨菲定律”,即越不希望發生的事情,越會因為對其投注的負面想法太多而發生。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擔憂中生活,不僅可能增加焦慮癥、抑郁癥等的患病風險,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其實,必要的憂患意識不可缺少,它能幫我們儲備好能量順利度過生命的“嚴冬”。但凡事過猶不及,擔憂也應適度。當我們每天為未來憂心忡忡時,身體的能量就會慢慢被消耗。
要想避免憂慮過度,首先要學會用祝福取代擔憂,不管對自己還是朋友、親人,都要試著用悅納和祝福的心態面對困境。當你全身心相信將會有所轉機時,這份信念將帶來神奇的力量,事情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其次,找出擔憂的原因,并且有針對性地去解決。最后,想想所有可能發生的壞結果,并判斷可能性,你會發現許多擔憂是很可笑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