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日本一頓飯二三十分鐘食物
日本醫院病號飯以豐富、精心著稱。在日本,稍大一點的國立、公立醫院一般都有住院部,為患者提供一日三餐,這些飯菜有以下幾個優點。
營養豐富種類多。日本醫院的病號飯很重視營養攝入,菜品都由營養師負責搭配。為了讓患者多補充各類蛋白質及維生素等,每餐食材都盡可能豐富。一般每餐最低標準是一葷兩素(包含至少五六種果蔬)、一份開胃小菜、一個湯、一碗米飯、一份水果。其中,葷菜多用蛋白質豐富的魚類,米飯中也會加入麥仁、豆子、南瓜等。患者一頓飯常能攝入二三十種食物,非常利于全面攝入營養。
個性化定制。日本醫院根據患者健康狀況,提供定制病號飯,比如接受口腔、胃部或者食道治療的患者,飲食上更傾向于“流食”,醫院就會做一些基本不用咀嚼、可直接吞咽的食物。例如,將蔬菜、豆子、蛋白等食材切碎放入粥里。此外,醫院至少提供兩類午餐供患者選擇,可以吃日本傳統料理,也可以嘗嘗西餐換口味。
應時應季出菜品。日本人對季節敏感,愛吃應季菜。因此,醫院也遵循這一原則。例如,春季鮭魚肥美,菜單上就會出現鮭魚制作的菜品;日本人習慣七夕節吃“流水素面”、圣誕節吃蛋糕、烤雞,醫院也會同時供應,提供給想吃并能夠食用的患者,讓他們在醫院同樣能感受到節日氣氛。
當然,日本的病號飯并非免費,費用都由患者承擔,患者可根據自己實際經濟狀況選擇飯菜,或者吃家人送來的飯菜,費用按每餐計算,價格并不昂貴,一般介于家庭用餐成本和餐廳就餐之間。
美國營養師幫著配餐
美國病號飯不僅豐盛,更注重個性化營養搭配。營養師肩負著重要責任,他們不僅給患者提供飲食參考,還需結合病人情況提供鍛煉與飲食計劃。
病人在醫院治療期間,無需繳納額外費用,就能享用營養師的配餐。作為健康顧問,營養師會對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做評估,再從飲食和睡眠習慣著手擬定“治療計劃”。他們會告訴病人治療期間應該著重補充的營養元素,并跟蹤病人的恢復狀況進行調整。如果病人患糖尿病,營養師會減少其鹽的攝入;手術后病人飲食中會增加蛋白質,幫助皮膚傷口愈合,并盡量攝入未加工食品。
在美國波士頓貝斯醫療中心,營養師會給醫院食堂提供建議,包括食物搭配、存放溫度和條件等。每個病人入院時都要提供基本信息,包括會產生過敏反應的食物。例如在美國生完孩子,醫生們會對需要留院觀察的媽媽進行一天一次的查房,其中也包括營養師。他們負責詢問產婦身體情況,以確定是否需要在餐飲中補充熱量、蛋白質等,菜肴也基本選用水煮或蒸熟。
在加州一所兒童醫院,醫院食堂遵循營養師建議,清除了所有油炸鍋,把小朋友喜歡吃的油炸薯條改為烘烤土豆,同時也停止汽水供應。他們希望給病人打造健康的環境,履行保障病人健康的責任。
總之,美國營養師與醫生一樣受到人們的尊敬,他們共同為病人健康保駕護航。據了解,美國有1/3的病人營養不良,所以合理飲食、科學的膳食對病人的康復起著決定性作用。
英國飯菜營養有指標
英國人全面享受公費醫療。英國的病號飯雖然葷素搭配得當,但有時過于豐盛導致油鹽含量超標,引起社會輿論關注。
事實上,英國政府一直強調醫院營養餐要均衡,醫療部門也很重視餐飲的結構搭配,但是國民還是不滿意。英國慈善機構WHICH一項針對全國1000名病患的跟蹤調查發現,被視作全球醫療福利楷模的英國醫院提供的免費餐飲存在不少問題:一些病人抱怨,病號飯中蔬菜種類太少,營養搭配不夠豐富;飯菜送達不及時、三餐不規律等情況時有發生。
為進一步提高醫院病號飯質量,讓國民住院期間吃得更均衡,英國政府近些年加大了病號飯的規范力度。英國衛生部從2009年初宣布了一系列病號飯的新標準,其中包括:食物是否新鮮、是否屬于有機食物、是否從當地食品加工廠直接獲取,甚至食物能否保證病人有足夠時間吃完等;此外,不健康食物也要從菜單上刪除。例如,過去醫院常給患者提供加熱即食的半成品,此后將不能出現在醫院營養餐中。
此外,衛生部還特意頒布了病號飯的各種營養指標,規定一旦相關部門對醫院廚房抽查不達標,整個醫院將面臨被停業的最高處罰。在衛生部的強令之下,英國各地一些公立醫院的病號飯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加拿大病號飯免費
加拿大實行福利醫療體系。對于有醫保卡的患者來說,除了眼科、牙科等特殊科室,在綜合性醫院看病、住院全部免費。這個“全免”不僅包括診費,也包括掛號費、院內藥費,以及住院期間的伙食費等。
幾年前,我曾因膽囊炎手術在加拿大卑詩省列治文醫院住過7天(由于費用全免,為節約醫保資源,醫生總是迫不及待讓患者早點出院),體驗了醫院的營養餐。
遵循早餐應該最豐富的原則,醫院的早餐往往最好,包括一個蛋糕點心、一杯麥片粥、一小杯牛奶、一杯酸奶、一個水果(或一杯鮮榨果汁)。食物包裝類似于飛機餐,裝在同一個托盤中。吃完早餐,護士在收拾餐具時會送來午餐和晚餐的配餐單,通常有兩個主菜供選擇,如“魚還是火雞肉”之類,配餐基本和早餐類似。配餐單上一般會注明攝入總熱量和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基本上按照健康所需搭配。
總的來說,加拿大醫院最大特點是“平等”,原則上每家醫院病房安排和醫院條件、病人數量掛鉤,要么都合住,要么都單間。由于溫哥華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因此飲食安排會適當照顧當地風俗禁忌。醫院病房樓道會有一個簡單的廚房,里面有冰箱、水池和微波爐,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自備一些簡單食物,貼上標簽放在冰箱里。此外,如果病人因為手術或檢查誤了飯點,醫院也會提供簡單的加餐,最常見的是吐司加果醬。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醫院固然講究營養餐膳食搭配,但也沒絕對排斥“垃圾食品”。我住院期間,有位據說因某種頑固性疾病“三進宮”的病友,手術麻醉期過后哭著喊著要吃肯德基炸雞塊,護士勸說無效后居然買來給他吃,而且同樣算進醫保,沒有另收錢。當然,醫院配餐絕對不會出現任何油炸食品,烹飪方式都是相當健康且口味清淡,飲品也以茶替代咖啡。總體來說,加拿大的營養餐足夠營養,但由于免費,也盡量省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