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斯羽 劉 燕 李賀體
北靜王原型初探
柴斯羽 劉 燕 李賀體
秦可卿的葬禮上,北靜王一出現,連一直對自己異常自信的賈寶玉都自愧不如,《紅樓夢》曹雪芹以異常精美的辭藻高度贊美了這位北靜王,我們都知道《紅樓夢》是一部帶有家族性和自敘性的小說,書中的很多人物都能在當時的生活中還原為真實原型,作者通過對北靜王的探佚,得出了北靜王系康熙之子允禧和乾隆之子永瑢的人物原型綜合體的結論。
北靜王 探佚 原型
在《紅樓夢》的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館揚州城賈寶玉路謁北靜王》中,北靜王首次閃亮登場,參加秦可卿的葬禮,原文中說到:
原來這四王,當日惟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猶襲王爵.現今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謙和.近聞寧國公冢孫婦告殂,因想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同難同榮,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喪上祭,如今又設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畢,便換了素服,坐大轎鳴鑼張傘而來,至棚前落轎.手下各官兩旁擁侍,軍民人眾不得往還……
從原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北靜王不僅生的容貌俊美,用現在的話講叫做顏值很高,而且對賈家以禮相待,還是相當的謙卑的:公事一畢,便換了素服來參加秦可卿的葬禮。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紅樓夢》是一部帶有自傳性和家族敘事性的小說,而且越來越多的紅學家已經都在不斷的紅學研究中找到了對應的人物原型,那么北靜王有沒有生活原型呢?
筆者經過對紅樓夢的不斷研究,覺得北靜王也是有原型的。
首先我們看一看北靜王的名字,北靜王叫什么名字呢,北靜王叫水溶,經過了解,筆者查閱到了乾隆有一個兒子叫做永瑢,和水溶這個名字是相當接近的,那么有沒有可能,這個永瑢就是北靜王水溶的原型呢,筆者認為要說永瑢完全是水溶的原型,也是有失偏頗的。
我們知道康熙皇帝具有很強的生育能力,他的第二十一個兒子,叫做允禧。允禧這個人很有意思,這個人不問政治,喜歡文藝,他自號紫瓊道人,又有一個號叫做春浮居士,愛好寫詩,而且留下了《花間堂詩草》和《紫瓊嚴詩草》兩本詩集,除了這兩本詩集,他還留下了一塊匾額,一直掛在恭王府的庭院里面,匾額上寫著四個大字——“天香庭院”。
一聽到天香庭院,可能大家都會心驚一下,因為在古本《紅樓夢》里,有一回的標題為“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后來作者覺得不妥才改為了“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現實中的允禧雖然不問政治,但是在曹家遭罪之后,確實在曹家的舊關系里,有一些康熙的皇子還是很照顧曹家的,對曹家進行明里的接納和暗中的保護,允禧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沒有爭奪皇位的野心,沒有權力欲望,而且在幾派的政治斗爭中,采取中立的態度,但是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曹家和這位康熙爺的二十一子,允禧和受難后的曹家也是有一定聯系的,允禧很有可能是出于人道主義精神,同情被摧毀的曹家,并且想方設法的對曹家給予一定的幫助,不然作者曹雪芹不可能對這個天香樓額外的情有獨鐘。
而且這個允禧死后的謚號就是“靖”,所以筆者大膽探佚,很有可能這個“靜”就是從“靖”轉化過來的。
我們剛剛提到過,永瑢是乾隆的兒子,是允禧的孫子輩的人。但是這兩個人有著非同一般的關系,允禧一生無后,沒有后嗣。在乾隆當皇帝之后,為了修補上兩輩的政治傷痕,維護皇族的團結,采取了“親親睦族”的政策,就是要親近自己的骨肉,就是一個宗族里的所有人要和和睦睦的相處。乾隆皇帝發現自己的這個小叔叔沒有后嗣,所以就把自己的一個兒子永瑢過繼給了允禧做孫子。
所以允禧和永瑢就是直系嫡傳的祖孫關系,因而這兩個人先后住在一個王府里,承襲這相同的爵位。而且有可能這種過繼也不是很突兀的,很可能在永瑢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就去過他叔爺的府邸里去玩過,應該永瑢本人也是一個喜歡詩詞歌賦的人,因為他后來印行過《九思堂詩抄》,所以乾隆皇帝把他過繼給《花間堂草詩》的作者為孫子,也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曹雪芹在舉家獲罪之前到過允禧家里,很有可能還是見過永瑢的,所以筆者推測,曹雪芹應該對允禧和永瑢都留有十分美好的印象。所以在《紅樓夢》的原文中,作者以十分精美的辭藻對北靜王進行了描述。
經過上文的分析,筆者認為,北靜王是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熱心詩詞歌賦,而且極具人道主義精神,同情弱者,性格恭謹謙卑的一個人物。而且,《紅樓夢》作者筆下的這個北靜王還極有可能是清王朝的兩位皇族子孫,允禧和永瑢的人物原型的綜合體。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柴斯羽(1987-),女,漢族,河北唐山人,化工學院團委,助教,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