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辰飛
生態持續性理念指導下的景觀設計探討
屠辰飛
當前對于人類的生存來說,逐漸開始惡化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威脅,人類和環境相關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都是因為人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業文明的到來,對自然環境的掠奪性使用造成的,因此在未來景觀設計的范疇內生態持續性觀念已經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根據人們之前對生態持續性觀念的認知,和環境景觀設計的現狀相結合,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希望能夠使環境景觀設計更加符合未來的發展。
生態持續性 環境 景觀設計
生態理念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逐漸融入到景觀設計當中。但是景觀設計和生態學并沒有明顯的共同點和關聯點,這就使得在景觀設計中應用生態學的難度大大的增加。景觀生態學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而生態設計這種設計思維方式是以現代生態學為依據的。強調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和關聯,對人類和自然界的和諧關系進行更好的保持和維護就是生態設計的主要特點,它的目的是環境的和持續性發展。人文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這兩個方面在環境設計領域會被涉及到,人們的生活和這兩個方面也有著很密切的關系。生態可持續性觀念就是在環境的設計、建造和管理的整個過程中尊重在自然發展的過程并且利用自然生態過程和循環再生規律,讓人們對自然進行重新感知和體驗的設計。這種設計可以營造更具環境功能和生態功能的景觀格局,使人與自然能夠更加和諧的相處,使人居環境質量得到很好的提高。
(一)整體性
整體性是生態可持續設計觀念的一個重要特點。基于生態可持續設計觀念下的景觀設計應該更加重視設計的整體性。比如麥金托什、奧德姆等一些持整體論思想的生態學家,他們所強調的都是整體地看待生物圈中生態系統相互依賴的關系。同時整體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生態思維所強調的,在設計中與環境相關的各個元素進行全面的協調就是生態思維的特點。整體性表現就是在設計中從整個系統的角度出發,在對環境物質性功能進行滿足的基礎上,將設計納入到其所在的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當中,尊重傳統和地域文化的特點,尊重當地的氣候特征和地形地貌,對技術和人文的有機結合進行自覺的促進,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經過充分的比較和權衡,選出最適合的答案,建立技術運用恰當、不破壞區域環境并且對人性化進行充分體現的空間環境。
(二)尊重自然
生態可持續觀念的一個最根本基礎就是尊重自然環境,并且對自然環境的尊重也更好地體現了環境共生的意識。《漢諾威原則》是在一九九二年被提出來的,設計對自然的依賴和影響在其中就進行了闡明,并且對人與自然的共生也進行了強調。我們必須在自然系統形成的某種限制性當中展開環境景觀設計,對于有限的資源和能源,也要在保護整個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利用,同時對場地的自我維持和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也要進行更好的倡導。對于“節約”這個概念在這里更應該進行強調,在景觀設計中3R策略是在進行具體操作時應該提倡的,也就是重復、減少、循環使用。
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就對尊重自然的原則進行了更好的體現。第一,應該將場所的自然特征當作設計的依據,對于場地的各個方面,比如土壤、氣候、地形、水分、生物和原有的一些設施和建筑等等,在設計中都應該進行充分考慮,并且在這個基礎上使得整個環境具備新的功能。設計的過程就是在設計中結合這些帶有場所特征的自然隱私,進一步對場所的自然發展進行維護。同時對于風能、太陽能、雨水等可再生的能源在設計中應該更多的進行利用。
在設計中還應該注意材料的循環使用,要盡量使用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要將材料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減少加工、生產、運輸材料造成的能源消耗,減少施工中的廢氣我。
(三)多樣化
對于環境景觀設計而言,尊重自然、節約能源、順應氣候的生態可持續管奶奶帶了一些新的變化,同時也使環境景觀設計的變大方式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趨勢。多樣化的設計就是對傳統園林以視覺觀賞為主的環境美觀方法進行有效的改變,對環境空間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多用途、多功能的構建。從而使環境景觀更加的多樣化。
以下幾方面就是多樣化原則的主要體現。
對于不同植物的差異在設計中應該進行更好地利用,從而進行更好的綠化配置,形成層次豐富、喬灌草結合、配置合理的符合植物生態群落。設計還應該根據要求的不同來采取多種功能的設置。
全國各地的環境景觀設計時都在圍繞著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來進行,因為一些現實狀況,比如經濟發展程度、地域特點等等,差異性在每個地域的景觀設計中都是存在的。獨特的歷史和地域文化是紅水河流域多具有的,再加上獨特的自然資源,使得濱水景觀的生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使其更具特色。下面我們就以紅水河為例對其的環境景觀設計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科學規劃布局
紅水河流域的自然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因此必須以保護當地的特色文化以及保護紅水河現有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對生態濱水景觀設計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以紅水河流域的功能需求和發展需要為依據劃分濱水景觀的空間層次,并且在進行空間布局時要以現有地形地貌為基礎,在結合景觀的合理布局、土地的有效利用、地形地勢特點布局來進行環境景觀的設計。此外,對于景觀設計規劃來說,紅水河上游豐富的水力帶來了一定的能源,對于相應地區的發展需求可以利用河道的其他水利功能來進行滿足。
(二)利用現代科技
尊重和保護自然,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就是生態持續性觀念的要求。對于環境景觀設計的技術來說,自然科學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現有的文明和科技提供了基本的技術保障,因此,環境景觀設計應當對多種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采取多種手段,對環境景觀進行多功能、多樣化的設計。在改造設計紅水河李雨濱水景觀時,應該對現代科技科學進行充分的利用,盡量利用最少的資金、技術和資源來獲得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創造出集多重價值與一體的環境。對于景觀設計的材料選擇,應該在注重性價比的基礎上更多的選用生態材料或者就地取材,在最大程度上做到環境景觀和景觀材料的統一。對于濱水景觀設計,現有的技術在提供優良材料的同時,還對人為造成的污染和破壞進行了有效的治理,對環境景觀后期的管理和維護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使生態持續性發展更好的實現。
(三)開發利用紅水兩岸
對于濱水環境景觀的設計來說對水岸的利用是一個很大的特色,紅水河流域長達六百多公里。以生態持續性為基礎的濱水景觀設計將人文景觀和自然環境高度的結合到一起。對水岸可以通過合理的規劃來進行分區布局,使河岸的整個生態環境更加完整。對于水岸的設計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分成臺階式人工坡和自然坡,人工坡是利用石材和一定的水泥對坡度很大并且水流沖刷力較強的地段進行澆筑加固。而自然坡則是利用一些根系發達的喜水植物對坡度較小的河岸進行穩固和美化。二者都是以現有植被的條件狀況為基礎對堤岸進行一定的改造和穩固。同時,在選擇水岸植被時,應當盡量選擇生長在紅水河岸的一些養護比較簡單的植物,這樣可以更好地維持現有的生態平衡,避免出現生物入侵的現象,使濱水環境景觀具備更好的生態持續性。
總之,在現代社會的發展當中,環境景觀設計和生態持續性觀念都已經成為非常熱門的話題。我國在目前還處于發展中國家階段,因此對經濟環境的協調統一,對可持續性發展更加需要注意。景觀設計者和規劃者在當前應該進行反復思考、探索和研究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環境景觀設計規劃當中怎樣利用可持續性生態觀念合理的對現有科技和自然華寧資源進行配。從長遠來看,對自然界現有的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堅持生態持續性觀念,提高人類生活的舒適度和便捷度,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來說,是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的。
[1]于洪濤.冬季微生態景觀設計理論與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4.
[2]武月龍.大學校園水環境景觀規劃設計[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4.
(作者單位:河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