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倩茹
小史小考
侯倩茹
紀昀的《烏魯木齊雜詩》中曾出現“小史”一詞,專指給官府做侍僮的烏魯木齊遣犯子弟。小史一詞自古就有,其含義隨著時代發展也不斷改變。本文先以時間順序分析小史在各代的含義變遷及個中原因,后結合清代西北地區流放制度對紀昀詩中的小史做一個詳細說明。
小史 史官 差吏 流放制度
近日,我讀紀昀的《烏魯木齊雜詩》,感受清代新疆地區的民俗風情。新疆是清政府流放犯人的一個固定地點,烏魯木齊地區遣犯很多,他們攜帶的子弟被允許進城謀生,有些給人家做侍僮。紀昀曾作詩贊賞他們。
民俗其十一
家家小史素參紅,短笠輕衫似畫中。
留得吟詩張翰住,鱸魚忘卻憶江東。
注:流人子弟,多就食城中,故小奴至眾。
“小史”就是對他們的專稱。這一名稱頗有趣味,也很有歷史淵源。“小史”含義有四:
1、西周時期的官吏。《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則詔王之忌諱。為大史之佐。
2、郡縣小吏。位次于干,在吏員中最為卑末。漢置,一作門下小史。魏晉南北朝沿置。后不稱。《漢書·谷永傳》:永少為長安小史,后博學經書。
3、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清阮葵生《茶馀客話》:政府小史,效奔走之役,呼之曰小幺。
4、某一方面簡單的歷史書或資料書。如宋代陳思《書小史》。
第四種含義與本文所探究的“小史”含義無關,我們暫且不論。從前三種含義看,“小史”這一專有名詞的含義演變有一條非常清晰的歷史脈絡,從西周時期掌管史記和禮法的官員,變成漢代的郡縣小吏,再到后來的官府小差役,其指代對象的社會地位不斷下降。個中原因值得我們細細探究。
小史之名最早見于甲骨文,許進雄《明義士收藏商代甲骨》2718片云:吏介令……吏小史。《逸周書·商書》篇中也能看到小史之名。但其職掌如何,不很清楚,似乎與祭祀有關。之后,除《周禮》把小史作為五史之一官外,西周文獻中再未出現過小史之名。而《周禮》把它列入五史之中,與其所掌的“國事之用禮法”有很大關系。但《周禮》所描述的圖景,具有很大的理想化成分,有些并非當時情況的真實反映。史官的設置隨著時代的變遷、政治的需要及史官職能的分化而消長。從時代變遷和政治需求方面看,西周鼎盛時期小史在禮法和祭祀等方面作為大史的助手發揮著不小的作用,但隨著血緣紐帶作用的松散、地方諸侯的壯大和周天子式微,中央和地方對禮法的重視大不如前,周王室舉辦“大喪、大賓客、大會同、大軍旅”的機會也少了很多,小史的職能不再完善,地位也相應下降。再加上周王室財政吃緊,無法維持原來完整的官僚體系,像小史這樣的冗官,自然會被裁撤或合并。從史官的職能分化來看,先秦史官職責大致可分四類:文書事務類,禮職事務類,記事、存檔、藏書類,武職事務類。小史的職務范圍涉及前三個領域,看起來職責甚廣,但先秦時期史官的職責不分明,諸如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御史等,名稱雖然不同,但是職掌互通。小史作為龐大的史官體系中的一員,職責頗廣卻沒有核心作用,很容易作為冗員被淘汰。秦漢時期沒有沿用《周禮》中的職官制度,也再沒有設置小史一職。漢代及以后,小史的含義主要集中于小吏上來。《漢書·谷永傳》:永少為長安小史,后博學經書。《玉臺新詠·古樂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這些材料都可以證明小史與小吏含義相近,而且偏重于刀筆文書方面。這是本職史官工作的小史,職務進一步專門化的表現。隨著時代發展,社會分工更加明確,史官已不可能勝任眾多角色,所以文書檔案工作朝著專門化方向發展。而小史放棄了禮職事務類和史料典籍整理保存類的工作,專職承擔了文書事務類工作。根據《漢語大字典》可知,史字本就有古代官府的佐吏和下級佐吏的含義。如《玉臺新詠·古樂府<陌上桑>》的“十五府小史”有注釋曰:史,一本作吏。可見在古代,史吏二字在表示掌管文書的下級小官這個方面,字義相通,可互相代替,所以小吏也被叫做小史。
魏晉南北朝時代,雖沿漢制仍設小史為郡縣小吏。但晉代張翰有《周小史》詩,吟詠侍從周小史。這表明小史在此之外又新生出作為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這一含義。南朝梁簡文帝《祭灰人文》:當令金光小史,侍使玉童,奏云師於執法,力水伯於天宮。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趙廣,合肥人,李伯時家小史。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這些材料都表明小史的作用偏重于隨從、服侍作為官員的主人,與漢代掌管文書的下級小官又不是一種含義了。這時的小史含義與書僮、侍從相接近,但應該無法完全與侍從等同,因為小史出現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就是“官用”,家里的主人是做官的,身邊的小隨從才能被稱為“小史”,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張翰、簡文帝、李公麟都有官職在身,也證明了這一點。
紀昀詩中的小史原來的身份是流人子弟。清代流刑盛行,流往新疆地區的分為軍流人犯、發遣人犯兩種,而小史們多是遣犯的子弟。發遣為清代獨創,依據罪名和情節輕重,流人的遣戍方式一般有只身發遣、僉妻發遣、舉族流徙三種。這三種方式中,僉妻發遣是最常見的方式。舉家流放至此,最重要的是在當地謀得生路,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流人治生之道由于流人身份、流放形式的不同有明顯的差別。大致分為教書授課、農耕持家、從事商業、從事手工等幾種。流人子弟從事“小史”這份工作,與官府接觸,陪伴在官員身邊,體面而又輕松,是一種很好的謀生手段。
[1]周軒,修仲一.紀曉嵐新疆詩文[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2006.
[2]羅竹風.漢語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1993.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