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揚
論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團結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楊 揚
民族團結教育在維系我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確立和發展了民族團結教育理論、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梳理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團結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對于強化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以及在新形勢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 民族團結教育 理論 實踐
民族團結,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協調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之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逐步確立和發展了民族團結教育理論,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增強了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和各族人民的民族團結意識。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各族人民的利益。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結合當時中國發展著的實際,對各族人民進行了長期的民族團結教育,使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團結教育的理論不斷中國化和大眾化,增強了民族團結教育的效果。
黨的團結是民族團結的重要內容,因為中國共產黨是由不同民族的黨員組成,黨內的團結是發揮中國共產黨先鋒隊作用的基礎。毛澤東清楚的論證了黨的團結的重要性,“只有經過共產黨的團結,才能達到全階級和全民族的團結,才能戰勝敵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務”。鄧小平也論證了黨團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首先要加強全黨的團結,特別是要加強黨的領導核心的團結。”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各項事業能夠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黨的團結是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內容。
遵循基本國情是加強民族團結的總依據?!叭h都要牢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思考民族問題上的基礎。學習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民族團結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民族問題出現的過程是一個歷史積累的過程,所以民族問題的解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也是一個逐漸緩和的過程。其次,民族團結是關系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事。第三,實現民族的團結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能夠在民族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統一,為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的實現奠基。
各民族共同奮斗是民族團結的延續?!懊褡宓貐^存在的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經濟來解決,”這是江澤民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該如何發展的回答。十六大以來,胡錦濤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團結的時代主題,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民族之間團結起來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大力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和繁榮。
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就認識到在國家建設中必須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加強民族團結,集中一切力量辦大事,才能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這一時期,在國內反動統治和國外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各個民族都飽受著磨難。“如何進行民族團結教育,使得各少數民族聯合起來共同抵御外敵”成為了這一時期民族團結教育的主題,這也為剛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提出了難題。
這是民族團結教育的工作的初步探索階段,主要以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為重點,并在黨員和群眾中廣泛宣傳著要民族平等、團結和聯合,共同反對壓迫。首先體現在民族生存問題上,在1922年召開的中共二大中,中國共產黨首先提出民族獨立是解決民族生存問題的首要前提,并提出了“民族自決”是解決民族問題必須要堅持的方針。其次體現在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上,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少數民族干部是民族革命運動中的堅定力量,應該進行專門的培養,故出現了“政治留學”、“培養少數民族軍事干部”和“培養少數民族農民運動骨干”三種方式。第三點體現在領導少數民族進行反壓迫的運動上,在抗日戰爭和內戰期間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民族要團結起來共同抵御外敵。
(二)社會主義革命及建設時期
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為了鞏固國家政權和加強民族團結的領導力量。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面臨著雙重任務,一方面要調節民族之間的隔閡,加強和鞏固民族之間的團結,另一方面要注意強化各民族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進一步實現對新生國家的認同,從而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從培養少數民族干部轉向了加強各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從反對民族壓迫轉到了鞏固新生政權。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是與時俱進的,是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相統一的。強化各少數民族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有利于在黨與時俱進的大政方針的指導下,集中各少數民族的優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三)改革開放新時期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制定民族團結政策,為民族團結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1979年的全國邊防工作會議首次討論了新時期的民族工作,強調了民族政策的重要性,要普遍地、深入地大張旗鼓地進行民族政策再教育,要對民族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的反饋,“切實解決存在于民族關系方面的問題,消除一切不利于民族團結的因素。”面對20 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國家上因民族問題導致的一系列的社會動蕩, 1993年11月,江澤民進指出:“為了維護祖國統一,我們必須同極少數分裂主義分子進行堅決的斗爭?!边M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為各少數民族的物質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各少數民族切實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各少數民族增加了對中國共產黨工作的肯定。
中國共產黨在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歷程中,本著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和不忘初心的工作態度,使得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更加成熟、民族團結理論更加系統、民族團結教育的效果更加顯著。中國共產黨,因時因宜的更新著民族團結教育理論和政策,真正做到了維護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用親身的實踐宣傳著各民族平等團結的思想,有利于各族人民更好的接受民族團結教育,使民族平等團結的思想深入人心,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作為民族團結教育的關鍵之所在。
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是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的過程中,把教育內容付諸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團結教育理論,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團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對各民族的影響
影響了各民族對國家的認同。中國共產黨的本質決定了它必然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的,這體現在有關民族政策的制定上充分尊重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在教育內容上針對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內容的設定,在工作上與各民族緊密的接觸和交流,以此領導著各民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故,各族人民加強了民族之間的團結,同時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也在民族團結教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
影響了各民族的政治參與度。民族團結教育的開展,把民族問題放到一個高度重視的領域,這對于少數民族人民來說是有一定的心理安慰的。同時,民族的團結,對于民族地區政治生活的穩定和民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故,中國共產黨在落實民族政策和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過程中提高了各民族的愛國熱情和政治參與度,讓每個民族的人民切實感受到了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和民族團結教育的對象,這對于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影響了各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民族團結教育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內容,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民族團結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直接關系到該國家或者該地區是否有集中人力物力辦大事的能力。中國共產黨開展的民族團結教育,增強了民族團結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民族團結教育的效果,影響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二)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增強了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這是中國共產黨合法性的重要來源”,民族團結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各族人民在團結奮斗的過程中堅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得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實踐證明,民族政策是民族團結教育的剛性保證,要想處理好民族關系和民族團結,只有在黨和國家制定正確的民族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真正搞好。而要想制訂好民族政策,也只有在黨和國家的指導下才能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增強了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兩者是互相影響的關系。
綜上所述,民族團結教育在團結各族人民攜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有關民族團結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教育的繼承與發展,是集中切力量辦大事的理論指南,務必要不斷加強針對性和先進性,增強民族團結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
注釋:
①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8.
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N].新華社.北京,2014(9):29.
③江澤民文選(第三卷).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
④胡錦濤.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
⑤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8).
⑥白利友.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工作與少數民族的政黨認同[D].云南:云南大學,2013.
⑦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新時期統一戰線文獻匯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6(210).
⑧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江澤民文選(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6).
⑨白利友.中國共產黨在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中的與少數民族的政黨認同建構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人文社科版),2016.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論民族問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7]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8]胡錦濤.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費孝通.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新編(上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10]金炳鎬.民族綱領政策文獻選編(第二編)[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11]金炳鎬.論鄧小平同志關于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理論[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2]李資源.論中國共產黨民族團結教育思想與實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13]白利友.中國共產黨在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中的與少數民族的政黨認同建構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人文社科版),2016.
[14]譚玉林.我國民族團結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15]新華社.<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N].新華社日報,2014(9):29.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楊揚(1994-),女,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