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森
“中國夢”視角下的贛南蘇區振興發展
肖 森
“中國夢”高度升華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是當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理想的集中體現,具有深刻的蘊涵。《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是2012年國務院為贛南蘇區“振興夢”構筑的宏偉藍圖。本文以“中國夢”為分析視角,把贛南蘇區“振興夢”分為“富強夢”、“美麗夢”、“人民夢”三大篇章,并理清“中國夢”與贛南蘇區“振興夢”歷史必然的聯系。
中國夢 贛南蘇區 振興發展
“中國夢”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共同愿景、共同意志,凝聚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最大共識,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的熱情。在“中國夢”的大力號召之下,提出贛南蘇區的“振興夢”,也就是鼓舞蘇區兒女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罢衽d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唯物辯證法指出:“抽象是通過分析把整體分成各個部分,區分開必然的本質的方面和偶然的現象的方面,從中抽取出各個必然的本質的因素,以達到對某一本質方面的認識?!盵1]所以,擴展“振興夢”就要在“中國夢”的指導下實現從抽象到具體的轉化。
“中國夢”的首要內涵是“國家富強”,對于贛南蘇區而言,則是蘇區的“富強夢”?!度舾梢庖姟穼M南等原中央蘇區的戰略定位是;“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在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和制約發展的薄弱環節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20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整體實現跨越式發展。”[2]由此,為促進贛州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贛州的“富強夢”,必須堅定不移地走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道路。
(1)壯大工業產業。工業作為中國的三大產業之一,對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貢獻最大。首先,贛南被譽為“世界鎢都”、“稀土王國”,擁有豐富的礦業資源,必須把握優勢,發展高附加值的深層次產品,同時,要提高礦業產業集中度來加強工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整體競爭力,建立優勢產業集群。其次,按照“十二五”期間對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的要求,贛州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由之前的660元每月,提高到1070元每月,相較于北上廣等大中城市,贛州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和廉價土地,在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工業方面贛州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對于贛南蘇區可以在此基礎上,引進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生物醫藥等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帶動經濟的發展。
(2)培育農業產業。據《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顯示》2011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縣城鎮化水平為39.3%,也就是說農村占贛南地區的六成,解決“三農”問題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夯實實業農村基礎,整合農業發展資金,增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其次,逐步使農業生產形成規模,從以前的單個家庭獨立生產轉向集體承包生產再轉向更大規模的跨地區集中生產,尤其是臍橙、茶葉等優勢領域,更應加強特色優勢,做品牌、做市場,做規模,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第三,繼續保證農民的收入不斷增長,保障農民的各種福利,鼓勵農民積極生產,同時要引導農民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生產,以求得到最大化的產能。
(3)繁榮第三產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于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中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中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在流通方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在贛州創建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綜合試點,推動綜合物流園區及倉儲配送中心等項目建設。同時,完善鐵路、公路交通樞紐,向北呼應昌九,向南接應珠三角。在服務方面,健全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完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鼓勵發展科技研發、工業設計和服務外包;綜合利用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紅色文化和客家文化是贛州文化的特質,我們可以借此培養壯大旅游產業,提升贛南蘇區文化軟實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3]
習近平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上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對于贛南蘇區而言,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實現蘇區“美麗夢”有著重要意義。
(1)加強生態建設和水土保持。首先,贛州處在贛江、東江、閩江的源頭,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它直接影響到長江中下游、珠江、東江及閩江流域,對“三江源”的保護,應對工業、生活廢水進行科學處理,加強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治理。其次,贛南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是江西保護最好的地區,應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鞏固和擴大退耕還林成果,建設自然保護區,此外,還應加強森林防火設施建設。其三,贛南地處山區,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前提,應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對生態系統、植被和珍稀瀕危物種觀測等方式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2)加大對風景名勝和文化景觀的保護力度。贛南地區集中了眾多宋代和紅色特色的景點,主要有保存完整的贛州宋代古城墻、巍然壯觀的八境臺、郁然孤峙的郁孤臺、藝術寶庫通天巖等歷史古跡,也有瑞金紅井、沙洲壩,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等紅色景區,還有上猶陡水湖風景區、崇義陽嶺森林公園、大余丫山等自然風光。建設贛南蘇區“美麗夢”,應加大對風景名勝和文化景觀的保護力度,加強宣傳和監管,制定園區規范,禁止景區不文明現象的發生;對已進入世界遺產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予以定期維護;合理開發,合理利用,把握景區環境承載量,嚴格控制景區商業化數量。
(3)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辯證唯物主義指出: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承認和尊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要實現自然和經濟的雙重可持續發展,首先,促進發展模式向低碳、綠色、集約發展轉變,讓青山綠水“產金出銀”,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其次,加快建設現代生態產業體系,推進生態資本化、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培育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其三,“開發利用太陽能、水電、風電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著力構建節能型產業發展模式?!盵4]促進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雙贏”,實現贛南蘇區“富強夢”與“美麗夢”的有機統一。
毛澤東同志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做出結論,“我們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 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 一點也不能看輕”, 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關心群眾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5]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時也強調了,“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币虼?,在“中國夢”的戰略指引下,必須實現蘇區的“人民夢”。
(一)繁榮社會事業,大力提高科教文衛體各項事業均衡發展
鄧小平同志曾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時,教育又是承前啟后,人才建設的根本,因此,在“人民夢”的建設中,科教方面,應做到落實九年義務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書讀,并對特別貧困的學生予以生活補助,在高等教育中,擴大部屬師范大學的招生規模,支持免費師范畢業生到贛州等市中小學任教,同時,對例如贛南師范學院中央蘇區研究中心、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理工大學有色金屬工業科研基地等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予以扶持。文體上,加強對客家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展“市民讀書日”、社區知識問答等活動增強文化氛圍,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定期向市民免費開放。衛生上,加強贛州市市級醫院建設,健全農村縣、鄉、村三級和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快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
(二)強化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完善社會保障
完善社會保障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迫切要求,是貫徹十八大精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在此問題上,應建立完善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逐步提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以及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加強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依托現有資源建設綜合性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完善兒童福利院、殘疾人康復中心、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等設施建設,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內容,完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
(三)重點解決民生問題,加強干部監督
堅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辦好惠民工作,首先,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就業優先戰略,通過發展經濟、就業指導、技能培訓、扶植創業,在提高就業率的基礎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其二,強化安全生產監督,食品安全監督,醫藥價格監督,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使人民安居樂業有所保障。其三,弘揚蘇區干部作風,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深化“治庸、治懶、治散”,推進“治臟、治亂、治堵”的“三個三”活動,通過干部作風建設,營造開拓創新的觀念環境、文明健康的人文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和規范公正的法制環境,確保贛南蘇區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
[1]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7/03/ content_25791707.htm,2012-06-28.
[3]鄒常軍.定好位做到位在促進江西區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J].理論導報,2012(7).
[4]劉建英.以“第一等的工作”推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J].理論導報,2012(4).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