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偉
論社會工作介入老年服務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侯 偉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醫療條件的不斷提高,以及受80年代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我國已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并日益突出。如何面對人口老齡化,解決養老問題,已是擺在人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社會工作 介入 養老服務業
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單單依靠家庭顯然是不夠的,國家需盡快建立起一套科學化的老年服務體系,加強專業化養老服務隊伍的建設,并加大國家政策的傾斜力度,提倡以居家養老為根基,依靠社區服務,依托養老機構的養老補充。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利于預防養老功能的缺失,運用正確的工作理論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可以及時糾正養老服務業人才建設的不規范,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社會工作介入老年服務業為我國老年教育的誕生與成長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一方面,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老年生活這一人生階段,今天的老年人也曾是我國早期社會的建設者,老年人理所應當享受到社會的保障,度過安穩的晚年生活。社會工作介入可以不斷完善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政策,通過社會調查,傾聽人們的呼聲,了解老年人的各方面信息,合理分配社會資源,引導并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社會活動。老年社區教育是近年來政府推出的針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社會活動,而其專業性決定了它的發展必須靠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社會工作介入老年服務業,能催化老年教育的加速發展。社會工作的工作理念是提倡活到老學到老,鼓勵人們不斷地學習,靠自己的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實踐中,社區成員是社會工作的工作對象,培養、打造一批認可服務機構的有學識、有能力的社區成員,以此解決社區人們的生活需求,促進社區的長足發展。
農民是我國農業的建設者,但由于受文化教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很多農民忙忙碌碌一輩子,老年生活仍然擺脫不了貧困問題,致使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平的原則。社會工作的介入要有針對性地解決貧困農民的生活需求,例如在扶貧政策的標準和名額上要根據當地調查結果進行評定,這是個別問題個別對待。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更要因地制宜,制定公平公正的制度。
養老服務業是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眾多的社會工作來說,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的服務是他們的基本工作要求。這就要求社會工作者要綜合掌握多種學科,像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以及簡單的醫學常識等。因為老年人因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受原來工作閱歷的影響,在興趣愛好、文化活動等各方面都各不相同,社會工作者與不同的老年人打交道,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為他們提供生活需求更加有話題,能夠促進社會工作的順利進行。那么,社會工作者具體需要具備哪些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呢?總的來說包括三點:第一,具有專業的工作理念。敬業、助人為樂是社會工作者的基本理念要求,同時也是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所在。社會工作者以專業的態度摒棄個人情緒對待被服務對象,不能對老年人有所嫌棄,不僅要服務于老年群體,更要善于發現老年人的潛能,使老年人擁有健康的身體的同時,精神生活能夠得到滿足,實現自我價值。第二,具備綜合性的知識結構。綜合性的知識結構首先要以廣博的基礎知識做鋪墊,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樣樣精通顯然是不可能的,但知識涉及范圍廣而精是必須的。然后還要具備某個領域精深的專業知識。社會工作需要專業的知識來支撐,所以社會工作者可以按知識的專業性分組進行工作。第三,達到過硬的能力要求。由于社會工作者所面對的是老年人這么一個特殊群體,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給社會工作者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也決定了社會工作者工作內容的復雜性,社會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工作能力則難以駕馭這樣的工作。
(一)學科理論與實際的運用出現脫節
我國在老年社會工作中所運用的學科理論都來自于西方發達國家,而這些理論都是基于西方國家當時的國情建立起來的,并不一定完全適合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的開展,所以就導致出現了理論與實際有所偏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在開展工作中該持有的態度,真正適合我們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摸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工作方法。
(二)身體健康和精神需求沒有協調一致
在開展日常的社會工作中,社會工作者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及就醫狀況問題上,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是特別關注。例如社區經常在周末開展免費為老年人測血糖的活動,關愛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讓老年人及時發現身體問題及時醫治。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主要以引導開展廣場舞為主,但沒考慮到對廣場舞不感興趣的老人,忽視了他們的感受,使他們處于被孤立的狀態。
綜上所述,社會工作的介入為養老服務產業提供了平臺和路徑。它以倡導尊重和關愛老年人為口號,遵循社會公平的原則,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專業化、人性化的服務工作,促進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提高,使他們能夠安度晚年,同步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
[1]張凱琴.老年健康服務中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2]王雯.社會工作介入社區老年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探析[D].鄭州:鄭州大學,2012.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區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