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侃
淺析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
周 侃
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對文物保護起到保障作用,但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需要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行業的法規的基礎上進行構建,目標是文物起到保護作用。本論文主要從文物保護標準體系研究現狀、國家標準體系基礎理論研究現狀、文物行業的復雜性與文物學科基礎理論研究的薄弱環節、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的新思維進行闡述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希望為研究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的專家與學者提供理論參考。
文物保護 標準體系 研究
我國文物保護標準體系研究有一段時間,自從2007年就開始研究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2009年國家文物局共立項5個課題,每個課題都研究相關文物保護標準體系的構建,為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打下基礎。2012年國家文物局開始立項一些課題,對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繼續研究,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需要一個過程,是在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標準體系構建需要動態完成,但最終目標就是對文物進行科學保護。
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經過不同階段,不同的學者研究,制定出相應標準,主要系列標準《GB/T 13017-2008企業標準體系表編制指南》,《GB/T 15496-2003企業標準體系要求》、《GB/T 15497-2003企業標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GB/T 15498- 2003企業標準體系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體系》、《GB/T 19273-2003企業標準體系評價與改進》的發布,對企業標準體系的構建做了較詳細的指導說明。顯然,因為企業的工作目標比較單一,或其產品生產是線性流程,結構相對簡單,故而標準體系的結構較容易建立。體系結構建立是標準體系建立的雛形,必須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建立相應標準,促使符合現代國家標準提高基礎理論研究,提升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有目標的進行研究其應用成果,符合現代體系構建的標準。
文物保護標準化理論研究是以文物基礎理論和文物學科建設為基礎的,文物保護標準化的發展必然需要文物學科體系的支撐,因此,文物學科的基礎研究對標準體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文物學科是橫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范疇的多學科綜合交叉的新學科,涉及法學、經濟學、人類學、歷史學、考古學、建筑學、地理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材料學、信息學、檔案學等學科,其復雜性不言而喻。文物學科的基礎研究一直發展緩慢,文物學作為現代科學意義上的一個獨立學科尚未最終形成,這導致自文物保護標準化工作開展以來所進行的基礎研究課題也舉步維艱。其中,文物術語課題研究發現,文物領域的許多基礎概念都不夠清晰或不夠嚴謹,在術語的界定方面存在著同其他行業、學科交界交叉交融的情況,目前尚不能構成完整的概念和術語體系。術語的規范是專業知識體系的基礎,術語體系是對專業知識體系的反映。
(一)優先考慮建立局部子體系
各個學科之間發展不均衡,有的學科發展很好,在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中可以建立一種示范作用,比如考古等學科。局部建立標準體系構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整體文物保護的標準體系構建,對完善標準體系構建起到示范作用。在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的規范化,根據多年的積累經驗,完善學科的體系,讓其成為實際應用過程中,基礎數據的保留,為標準體系構建提供了數據模式,完善文物保護的標準體系構建。
(二)“自下而上”地操作便于開展
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采用“自下而上的操作方法,從基層做起,一點一點的完善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這種方式是簡單易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符合現代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的基本應用形式,符合文物保護標準應用形式完成,具有現代的應用價值,符合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和實際應用效果。
(三)文物體系龐大,種類繁多
我國文物有多種體系,每個體系有很多種類,因此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經過充分調研,專家進行反復論證,先提出標準體系構建模型,最后根據需要不斷完善數據,建立一個科學的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標準體系構建對文物保護起到促進作用,有了體系標準,專家與學者對文物有一個明確界限,能對文物保護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總之,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構建,對文物起到保護作用,文物體系龐大,種類繁多,文物標準體系構建是一個復雜過程,需要專家與學者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總結,提高其文物保護標準,符合現代文物標準體系構建。
[1]周萍,周偉強,齊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研究標準化體系構建研究[J].文博,2015(02).
[2]童麗媛,魯鋼,孫大東,張金萍,鄭冬青.不同年代凸版紙脫酸前后耐久性的比較[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5(02).
[3]臧春華.安徽省圖書館藏《正德三年進士登科錄》的修復[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5(02).
[4]水性氧化聚乙烯蠟在紙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J].紙和造紙,2011(02).
[5]周海寬.紙質書畫的修復與保護——以清《陳嘉言紙本花卉卷》為例[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1(02).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