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紅
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張彩紅
目的分析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6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患者均接受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 分析其治療效果.結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 手術時間10~50 min, 平均手術時間(17.35±10.90)min;出血量15~50 ml, 平均出血量(30.59±6.87)ml.患者手術后月經異常均恢復正常, 貧血患者手術結束后1~3個月血紅蛋白恢復到正常水平.患者均沒有出現宮頸管撕裂、感染、子宮穿孔、大出血、宮腔粘連、周圍臟器損傷等各類并發癥.全部患者接受為期3個月的隨訪, 無一例患者出現復發.治療后經期以及經量評分為(0.56±0.08)分, 低于治療前的(2.86±0.14)分, 月經期為(3.84±0.57)d, 短于治療前的(7.98±3.15)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子宮內膜息肉患者通過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能夠減小創口, 實現徹底治愈, 且復發率較低, 值得應用.
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效果
子宮內膜息肉一般多發于生育期和更年期前后, 很容易造成原因不明的宮腔占位病變和子宮出血[1].以往診斷方法包括子宮切除術后病理檢查、診斷性刮宮以及B超檢查, 但都存在一定的漏診率.當前由于臨床醫學技術的進步, 宮腔鏡在婦科診斷以及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廣泛.本研究分析6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接受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選取本院6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 年齡29~57歲, 平均年齡(42.2±6.3)歲;其中育齡期女性23例, 17例有生育要求, 6例無生育要求.全部患者經宮腔鏡檢查顯示42例為單發, 18例為多發.全部患者術前3個月未應用激素治療, 所有患者接受子宮內膜活檢以及宮腔鏡檢查, 均排除伴有凝血功能異常、宮頸癌、宮血、子宮內膜癌, 同時需無出現嚴重并發癥.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接受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手術開始前接受常規檢查, 手術前1 d選擇海藻棒實現宮頸擴張, 手術開始前6 h禁飲, 指導患者將膀胱排空.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 對宮頸以及外陰陰道進行消毒,對宮頸前唇進行鉗夾, 通過探針對宮腔方向以及深度進行探測, 通過宮頸管將宮頸擴張到10.5~11.5號, 通過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對宮頸實施局部浸潤麻醉, 將宮腔鏡置入其中, 對息肉的大小、數量以及根蒂位置進行確定, 通過生理鹽水進行膨宮處理, 膨宮壓力位置100 mm Hg(1 mm Hg=0.133 kPa), 灌流速度保持在260~300 ml/min.經宮腔鏡引導將息肉摘除, 然后對宮腔進行搔刮, 刮除彌漫型小息肉, 收集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如果患者息肉大且有蒂, 能夠直接于子宮下段觸到, 則將宮頸擴張摘除息肉再實施宮頸搔刮處理,刮除剩下的息肉;如果息肉為彌漫型或小型局灶型, 實施全面刮宮術, 特別要搔刮宮角和宮底位置;如果患者存在明顯出血癥狀, 依據以上方法治療后仍未根除, 或者復發, 則應該與患者商定后切除子宮.整個手術均于B超監測下完成.手術結束后選擇抗炎藥進行持續3 d的常規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進行經期以及經量評分, 0分:正常, 月經周期21~35 d, 經期3~7 d, 經量沒有異常;1分:輕度, 月經周期推遲8~14 d或者提前8~14 d, 經期8~14 d, 經量較正常經量高出或者少出50%;2分:中度, 月經周期推遲或者提前>14 d, 經期15~20 d, 經量較正常經量高出或者少出>50%;3分:重度:月經無規律或者完全閉經, 經期>20 d.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一般情況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 手術時間10~50 min, 平均手術時間(17.35±10.90)min;出血量15~50 ml,平均出血量(30.59±6.87)ml.患者手術后月經異常均恢復正常, 貧血患者手術結束后1~3個月血紅蛋白恢復到正常水平.患者均沒有出現宮頸管撕裂、感染、子宮穿孔、大出血、宮腔粘連、周圍臟器損傷等各類并發癥.全部患者接受為期3個月的隨訪, 無一例患者出現復發.
2.2 治療前后經期以及經量評分、月經期情況 治療后經期以及經量評分為(0.56±0.08)分, 低于治療前的(2.86±0.14)分, 月經期為(3.84±0.57)d, 短于治療前的(7.98±3.15)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60例患者治療前后經期以及經量評分、月經期比較

表1 60例患者治療前后經期以及經量評分、月經期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
時間 經期以及經量評分(分) 月經期(d)治療前 2.86±0.14 7.98±3.15治療后 0.56±0.08a 3.84±0.57a
子宮內膜息肉是導致不孕以及子宮出血異常的主要原因, 通過鏡下檢查能夠發現子宮內膜基底層的局限性增生,同時存在間質纖維組織增多的情況.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子宮不規則出血以及月經量增多[2-5].宮腔鏡檢查能夠發現子宮內膜表面存在良性結節突起, 表面光滑,存在血管, 息肉一般沒有特定的大小, 部分單發, 部分多發.宮腔鏡不僅可進行診斷, 還能夠完成治療, 是當前臨床可以對宮腔進行直視的唯一儀器[6-9].
本研究按照患者的具體年齡, 針對生育功能的保留與否,相應選擇術式實施治療.通常針對絕經后女性, 由于其息肉沒有癥狀, 所以一旦出現癥狀必須立刻治療;針對處于育齡期對生育功能保留有要求的患者, 可以通過宮腔鏡將息肉徹底摘除后結合使用孕激素類藥物實施治療[10,11];如果患者對生育功能保留沒有要求, 可以在切除息肉的同時將內膜切除, 以避免復發息肉.
本研究通過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 結果顯示,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 手術時間10~50 min,平均手術時間(17.35±10.90)min;出血量15~50 ml, 平均出血量(30.59±6.87)ml.患者手術后月經異常均恢復正常, 貧血患者手術結束后1~3個月血紅蛋白恢復到正常水平.患者均沒有出現宮頸管撕裂、感染、子宮穿孔、大出血、宮腔粘連、周圍臟器損傷等各類并發癥.全部患者接受為期3個月的隨訪, 無一例患者出現復發.治療后經期以及經量評分為(0.56±0.08)分, 低于治療前的(2.86±0.14)分, 月經期為(3.84±0.57)d, 短于治療前的(7.98±3.15)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效果明顯, 能夠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減少復發, 值得推廣.
[1] 陳勇, 張少霞, 陳小燕, 等. 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在預防宮腔鏡術后息肉復發中的應用. 廣東醫學, 2014, 35(14):2213-2215.
[2] 王彥萍, 王鴻, 趙紅雷, 等. 宮腔鏡聯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觀察. 疑難病雜志, 2014, 13(2):180-182.
[3] 王威, 王曉曄. 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后口服避孕藥或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對預防復發的作用.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3, 13(3):249-251, 261.
[4] 張月娟, 盧琪蕓. 醋酸環丙孕酮輔助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對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 廣東醫學, 2014, 35(6):905-906.
[5] 馮力民, 王偉娟, 張紅霞, 等. 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分析.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3, 38(10):611-613.
[6] 李紅梅, 張潔, 王秀艷. 宮腔鏡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108例臨床分析. 重慶醫學, 2013, 42(3):339-341.
[7] 張燕, 李光儀, 陳露詩. 宮腔鏡下兩種手術方式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08, 46(5):28-29.
[8] 蘇慶紅, 葛莉賓. 不同方式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26):4119-4120.
[9] 劉文利, 伍月霞. 宮腔鏡電切手術用于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2,33(20):2761-2762.
[10] 朱雪蓮. 宮腔鏡診治子宮內膜息肉合并不孕癥85例臨床分析.海南醫學, 2010, 21(17):85-86.
[11] 周建斌, 廖海紅. 宮腔鏡下不同方式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月刊), 2013, 23(3):10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22
518110 深圳市龍華區中心醫院婦產科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