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娟
老年腦梗死患者應用康復護理的干預意義研究
于麗娟
目的探討老年腦梗死患者應用康復護理的干預意義.方法8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康復護理組, 各40例.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干預, 康復護理組應用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干預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結果康復護理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745, P<0.05).干預后,康復護理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85.78±10.32)分高于對照組的(65.29±4.69)分,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11.21±0.51)分低于對照組的(14.92±1.25)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腦梗死患者應用康復護理的干預效果確切, 可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值得推廣.
老年腦梗死;康復護理;干預意義
老年腦梗死發病率高, 其發病和腦血液供應不足、缺氧等密切相關, 供氧供血不足情況下容易出現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和腦軟化而引發腦梗死.老年腦梗死患者存在軀體和心理雙重障礙, 需注重其身心康復護理[1].本研究分析了老年腦梗死患者應用康復護理的干預意義,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 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康復護理組, 各40例.康復護理組男28例, 女12例;年齡65~79歲,平均年齡(72.24±4.72)歲.對照組男27例, 女13例;年齡65~78歲, 平均年齡(72.91±4.5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干預, 康復護理組應用康復護理:①心理康復護理.老年腦梗死患者發病后因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認知功能降低, 可出現情緒較大幅度波動, 不配合治療甚至失去治療信心和抗拒治療, 不利于病情康復,需積極和患者溝通, 鼓勵其傾訴自身擔憂問題, 并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狀態, 找到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采取針對性疏導方法化解其不良情緒.如對治療抱有懷疑態度的患者可通過介紹同樣治療方法獲得良好預后的康復案例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焦慮的患者可通過輕音樂播放和家人情感支持化解其焦慮感等.②肢體功能鍛煉.根據發病不同時期給予患者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行走訓練等, 確保康復鍛煉循序漸進,有序開展, 并根據患者康復效果評價情況對康復鍛煉方案進行調整, 以保證治療效果.鍛煉期間加強對患者的保護, 避免摔倒、碰撞和墜床等不良事件發生.③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中, 可遵循協同護理理念, 從完全支持逐漸過渡到部分支持和患者獨立操作, 促使患者恢復穿衣、進食、洗漱等生活能力, 訓練過程需保持耐心.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干預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腦梗死護理效果根據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判斷, 痊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90%;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45%~90%;進步: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18%~45%;無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18%或加重.總有效率=(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X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對照組痊愈8例, 顯著進步10例, 進步12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5.00%;康復護理組痊愈15例, 顯著進步15例, 進步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00%.康復護理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745, P<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干預前,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優于本組干預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康復護理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康復護理組 40 干預前 37.34±7.25 20.54±2.56干預后 85.78±10.32ab 11.21±0.51ab對照組 40 干預前 37.34±7.25 20.40±2.71干預后 65.29±4.69a 14.92±1.25a
目前,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提升, 人們對醫療康復質量要求逐漸提高.多數老年腦梗死患者不僅存在生理缺陷, 心理精神層面也存在障礙, 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降低,不利于其生活質量的改善[3-5].
康復護理的應用, 可針對老年腦梗死患者具體情況, 制定合理科學的康復護理方案, 在傳統護理基礎上強化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肢體功能鍛煉和生活自理能力護理, 有助于消除其不良情緒, 增強患者康復信心, 提高肢體協調能力和平衡功能, 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 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6-8].
本研究中, 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干預, 康復護理組應用康復護理.結果顯示, 康復護理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745, P<0.05).干預后, 康復護理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老年腦梗死患者應用康復護理的干預效果確切, 可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廣.
[1] 孫玉玲, 謝萍.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 31(4):731-732, 765.
[2] 李俊英. 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作用.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3, 35(6):237-238.
[3] 李程程. 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作用. 飲食保健, 2017, 4(11):140, 153.
[4] 唐則鳳. 對腦梗塞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研究.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6):75-77.
[5] 劉威, 張千, 顏秋媚, 等. 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影響的研究.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2, 21(14):31-32.
[6] 袁蓉, 劉雙慶. 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康復中的應用. 醫藥前沿, 2015, 5(26):226-227.
[7] 孟曉旭, 朱浩猛. 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6, 19(s2):444-447.
[8] 熊艷, 江育英, 何淑琴, 等.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上海醫藥, 2016, 37(20):57-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92
102308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
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