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腦室外引流器在腦室引流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探析
李冰冰
目的分析研究腦室外引流器在腦室引流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及價值.方法60例自發性腦出血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使用腦室外引流器, 對照組使用傳統引流袋.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治愈率、顱內感染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中基本治愈27例(90.0%), 對照組中基本治愈20例(66.7%), 觀察組基本治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12,P<0.05).觀察組未出現顱內感染, 對照組中出現4例(13.3%)顱內感染, 觀察組顱內感染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86, 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30/30),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3.3%(25/3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55, P<0.05).結論在腦室引流護理工作中采用腦室外引流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基本治愈率, 降低顱內感染發生率, 促進患者康復, 同時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腦室外引流器;腦室引流;顱內感染
腦室引流是腦神經外科十分常見的急救方法, 其主要用于緩解患者顱內壓增高, 同時為患者顱內手術做好術前準備.以往臨床多采用引流袋進行腦脊液引流, 但大量臨床資料顯示其存在計量不準確、不易控制引流速度等缺點[1].腦室外引流器是新型引流設備, 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自發性腦出血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研究腦室外引流器在腦室引流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及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60例自發性腦出血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齡53~75歲, 平均年齡(63.4±3.8)歲;對照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齡54~75歲, 平均年齡(63.5±3.8)歲.兩組患者CT檢查均顯示基底節區腦出血,急性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所有患者均有手術指征.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入院后進行腦室外引流術, 術后所有患者均進行脫水、降壓、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處理.對照組術后采用傳統引流袋, 使用腦室引流管連接好引流袋并懸掛于患者床邊, 懸掛高度約高于側腦室平面10~15 cm.護理人員通過觀察患者頭部敷料以及腦內壓測定裝置來觀測患者顱內壓變化情況.觀察組患者則在術后采用腦室外引流器進行腦室引流, 將水封瓶懸掛在患者床側, 以防止返流,水封瓶下設2條引流管, 1條連接引流導管, 1條連接引流袋,引流袋高度低于水封瓶.引流導管上接墨菲式滴斗, 引流管上設置開關調節器, 貯液袋、引流管以及腦室管上均標有刻度.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工作, 同時注意觀察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正確控制引流速度以及引流量.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治愈率、顱內感染率及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將依據《我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標準(1986年全)》中有關腦出血預后分級, 共分為5級.1級:基本治愈, 2級:顯效, 3級:好轉,4級:植物生存, 5級:死亡[2].基本治愈率=基本治愈/總例數X100%.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X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基本治愈率比較 觀察組中基本治愈27例(90.0%), 顯效2例(6.7%), 好轉1例(3.3%), 死亡及植物生存0例.對照組中基本治愈20例(66.7%), 顯效4例(13.3%), 好轉4例(13.3%), 死亡2例(6.7%), 植物生存0例.觀察組基本治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12, P<0.05).
2.2 兩組患者顱內感染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未出現顱內感染, 對照組中出現4例(13.3%)顱內感染, 觀察組顱內感染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86,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30/30), 其中非常滿意21例, 滿意9例, 不滿意0例;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3.3%(25/30), 其中非常滿意17例, 滿意8例, 不滿意5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5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顱內感染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n(%)]
曾有相關研究顯示傳統引流袋計量準確性相對較差, 且不易控制引流速度, 不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2-5].腦室外引流器的結構較為簡單, 且操作方便, 性能理想, 其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腦水腫癥狀, 而且密封性較好, 不易引起顱內感染, 在極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引流袋的缺點[6-9].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基本治愈率為90.0%, 護理滿意度為100.0%, 而且無顱內感染發生.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腦室外引流護理工作中應用腦室外引流器不僅可有效提高臨床引流效果, 而且在極大程度上降低患者顱內感染率, 有利于患者的預后康復.相關研究結果也表明將腦室外引流器應用于腦室引流護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基本治愈率, 降低顱內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10].
綜上所述, 在腦室引流護理工作中采用腦室外引流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基本治愈率, 降低顱內感染發生率, 促進患者康復, 同時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值得臨床推廣.
[1] 譚愛嬌, 陳小梅, 鄭海寧, 等. 腦室外引流管及其裝置在腦室引流術中的臨床應用及護理研究. 當代護士, 2013, 11(5):17-18.
[2] 甘瀅玉. 一次性腦室外引流器在腦室引流中的應用及護理.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29(4):644-645.
[3] 鄒冬梅, 周方紅, 黃金麗. 側腦室引流護理體會.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0, 23(8):78-79.
[4] 黃燕琴. 腦室外引流器在腦室引流護理中的臨床應用. 亞太傳統醫藥, 2014, 15(8):114-115.
[5] 楊芳, 劉少佳, 余生原. 重癥腦室出血側腦室引流術后腦并發癥患者的護理.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7(19):132-134.
[6] 何珠茹. 腦室外引流器在腦室引流護理中的臨床應用.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6(4):66.
[7] 王亞蘭. 神經外科腦室引流術后引流管的護理體會. 今日健康,2015(11):341.
[8] 戴進前. 對50例腦室外引流術后患者的護理觀察. 當代護士,2016, 14(7):62-64.
[9] 李少蓮, 邱雁飛. 可調節式腦室引流管支架的制作與應用. 護士進修雜志, 2016(2):187.
[10] 谷列霞. 一次性腦室外引流器的使用的護理體會. 內蒙古中醫藥, 2015, 34(12):118-1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102
123000 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神經外科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