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鑫彧
延續性護理模式對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健康行為及情緒調節的影響
蘆鑫彧
目的探討對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患者健康行為及情緒調節的影響.方法120例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 根據患者院外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常規組(常規隨訪)和延續組(延續性護理模式), 每組60例, 統計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3個月后的健康行為評分、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情況.結果出院前, 兩組患者的健康行為評分、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后, 延續組患者健康行為、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均優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5.872、8.426、8.820, P<0.05).結論對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患者健康行為及情緒調節效果顯著.
乳腺癌根治術;化療;延續性護理模式;健康行為;情緒調節
乳腺癌根治術后實施化療是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的常用方式, 但臨床統計結果顯示, 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術后常存在不同程度負面情緒, 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還會導致患者健康行為下降, 影響患者預后[1].及時改善患者出院后負面情緒及健康行為狀況是目前臨床護理關注的重點.本院對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實施了延續性護理模式, 并與實施常規隨訪患者的效果實施了對比.以下進行回顧性總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實施乳腺癌根治術及化療患者;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配合隨訪過程.排除標準: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患者;認知、精神、意識障礙患者.根據患者院外護理方案不同將患者分為常規組和延續組, 每組60例.常規組患者年齡36~72歲, 平均年齡(56.4±8.7)歲;未婚5例, 已婚55例.延續組患者年齡36~72歲, 平均年齡(56.4±8.7)歲;未婚6例, 已婚5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實施對比.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隨訪, 在患者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常規出院指導, 向患者介紹乳腺癌化療后飲食管理方案、自我護理方法等.延續組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模式, 具體內容如下:①知識宣教:在患者出院前1周, 組織患者參與乳腺癌知識講座, 并對患者進行一對一乳腺癌疾病知識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紹乳腺癌疾病發生、預防方式、預后、化療基礎知識、注意事項、常見不良反應等, 回答患者及家屬的治療疑問, 并對患者進行日常飲食及日常生活指導, 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②護理評估:在患者出院前2~3 d,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 了解患者生理狀態、心理狀態、健康行為等, 記錄患者病情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③電話隨訪: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電話隨訪, 了解患者健康行為、生理狀態、日常生活狀況, 及時對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實施針對性指導.④家庭隨訪:患者出院后每月實施1次家庭隨訪, 了解患者生活習慣、病情狀態, 針對患者實際狀況實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生活指導等[2].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3個月后的健康行為評分、負面情緒評分情況.患者的健康行為評分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進行評定, 共52項, 每項1~4分, 分數越高患者生活方式越優.負面情緒包括焦慮和抑郁, 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 SAS、SDS評分分數越高情緒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出院前, 兩組患者的健康行為評分、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后, 延續組患者健康行為、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均優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5.872、8.426、8.820,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評分、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評分、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比較, 分)
注:與常規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健康行為評分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出院前 出院3個月后 出院前 出院3個月后 出院前 出院3個月后常規組 60 15.2±2.8 17.2±4.3 57.6±3.5 58.1±4.6 58.1±3.6 57.6±3.8延續組 60 15.3±2.4 21.5±3.7a 57.5±3.8 51.1±4.5a 58.2±3.4 51.4±3.9a t 0.210 5.872 0.150 8.426 0.156 8.820 P 0.834 0.000 0.881 0.000 0.876 0.000
乳腺癌是目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乳腺惡性腫瘤, 也是女性最為常發的惡性腫瘤疾病之一, 當前乳腺癌正向年輕化方向發展, 臨床發生率不斷升高, 致死率較高.由于乳腺癌早期患者癥狀不顯著, 許多患者易延誤治療, 錯過最佳手術時間,常采取化療輔助乳腺癌根治術治療, 以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實施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失去女性第二性征, 影響患者形象,極易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負面情緒;且實施化療也易導致患者出現諸多不良反應, 使患者擔憂療效, 進一步加重患者負面情緒, 影響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中延續組患者出院3個月后健康行為、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均優于常規組(t=5.872、8.426、8.820, P<0.05), 與仲巧玲等[3]的研究結果相符, 說明實施延續性護理可改善患者出院后生活狀態, 有助于改善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 但本次研究尚未對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實施評價, 未來研究可深入探討.傳統護理主要涉及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過程, 對患者出院后關注較少.乳腺癌患者疾病類型較為特殊, 患者術后生活狀態直接影響患者預后.延續性護理是將傳統院內護理過程連續至患者出院后一段時間, 通過院外護理促進患者進行自我護理,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以便患者疾病歸轉的護理方式[4-9].本次延續性護理通過院內健康教育及護理評估可及時了解患者個體狀態,并促進患者出院后進行自我護理, 通過出院后電話隨訪、家庭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病情及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給予患者針對性指導, 便于患者保持健康行為及良好心態.
綜上所述, 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患者健康行為及情緒調節效果顯著, 應用價值高.
[1] 葉樺, 王虹, 代曉捷. 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廣東醫學, 2015, 36(1):159-161.
[2] 卓蕊芳, 游幼蓮, 劉幼芳. 延續性護理對70例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8(16):184-186.
[3] 仲巧玲, 王海春. "院內-院外"延續護理模式對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健康行為及情緒的影響. 現代臨床護理, 2016,15(12):50-55.
[4] 閆春曉. 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世界臨床醫學, 2015, 9(8):183.
[5] 劉桂玲. 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9):254-255.
[6] 程麗華. 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2015, 25(15):142-143.
[7] 王娟. 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生命質量的影響. 醫療裝備, 2016, 29(22):183-184.
[8] 李慧連. 分析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1):00191.
[9] 趙情, 張帥. 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探究.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6,22(15):2376-23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103
110015 沈陽市渾南區中心醫院
2017-10-17]